印光大師講故事(1)

uploads/content/2022/may/41873c46c4bd3ccd7d363266bdb552eb.jpg" />

緇門孝子

宋代長蘆宗賾禪師(即前文《廬山道場》所介紹,感得普賢、普慧二大菩薩顯現在夢中,請求加入蓮華勝會的法師。)少年喪父,母親將他帶回舅舅家撫養,宗賾讀了不少書,二十九歲出家,明心見性。後來,宗賾禪師在長蘆寺任住持,將母親接到方丈室東邊的屋子,勸母親剃髮出家,念阿彌陀佛求生凈土。經過七年,母親念佛往生。宗賾禪師報答親恩的孝心已經盡了,於是按照廬山蓮社的規約,創建「蓮華勝會」,普勸大眾念佛。其事跡見於《凈土聖賢錄》。

道丕法師,是唐代皇族宗親,長安人。剛滿周歲,父親為國捐軀。道丕七歲出家,十九歲時,正值玄武門之變,他背著母親進入華山避難。當時糧價高漲,道丕法師自己不吃飯,化緣討來的食物供養母親有一天母對他說:「你父親在霍山戰役陣亡,屍骨至今暴露在荒郊野嶺,能否想個辦法,把父親的屍骨撿回來埋葬?」道丕法師來到霍山,將戰場上的白骨全都收拾聚集起來,虔誠地日夜誦經,並發願說:「古人精誠所感,滴血認骨,但願我的至誠也能感得父親遺骨與我相認。」過了幾天,有枯骨從白骨堆中跳出來,在他眼前搖晃不停,道丕知道是父親的遺骨前來相認,萬分哀痛地抱住它,掩埋了其餘的白骨,背著它回歸故鄉埋葬。那天晚上母親夢到丈夫來了。道丕法師德行感動一時,後來應皇帝詔請,講經說法,贏得世人的尊重。其事跡見於《宋高僧傳》。

清朝玉琳國師,十九歲禮報恩寺磬山法師出家母親曾寄給他一封信說:「我與你宿世有緣,今生才能得此母子情分。如今你舍棄我出家,我們之間的恩愛,從此一筆勾銷!當年我懷著你時,祈禱佛菩薩,希望生個男孩懷孕期間辛苦不已。好不容易生下了你,愛若掌上明珠,含辛茹苦把你養大,供你上學。每天,你要是回來晚了,娘總是靠在家門口伸長脖子張望等候。你父親去世早,留下我們孤兒寡母,無依無靠。無論生活多麼艱難,我們都熬過來了!娘從來沒有舍棄孩兒的心,沒想到兒子你卻忍心丟下母親不管,遠走他鄉!為娘日夜悲淚,心酸不已!既然你不肯回家,我也好聽之任之,再也不敢期望你能回家!我不要你學世間孝子賢孫,只希望你能仿效目蓮尊者,度脫我生西方極樂,否則,我心中的郁結永遠都解不開。」

玉琳法師精勤修持,很快大悟,磬山法師十分器重,預許為他母親剃髮說戒,法名通光。玉琳法師二十二歲,磬山法師示寂,第二年玉琳法師升座,在他的努力下,報恩寺宗風大振,並遵照磬山法師的遺命,代為母親剃髮說戒,稱大慈老人,建草堂迎請母親回報恩寺。老人專修凈業,兼參禪,終於大悟。十一年後,玉琳師四十歲,大慈老人圓寂。玉琳師在墓龕前,席地珈趺長坐七天七夜,粒米不沾。報恩寺僧眾全體封鍋閉廚,激他進食。玉琳法師憐憫大眾,帶頭喝粥,吩咐開鍋。他的道風上傳朝廷順治皇帝拜他為師,冊封大覺普濟能仁國師。之後,玉琳國師辭駕回南方,在常熟虞山藏海寺的後面為母親大慈老人建塔。

佛在經中說:「供養父母功德,與供養一生補處菩薩功德相等。」雙親健在,應當以善巧方便勸導,讓他們持齋念佛,求生西方;雙親去世,就要以自己修持功德,時常為父母親懇切迴向,願他們出輪回之苦,永不退轉,這是區別於世間的大孝。倓虛大師對此也評論道:如果出家人在出家之後,不能辦道修行,在世俗人情來說,對父母沒有盡到生養死葬的心;在出世方面來說,也沒能讓祖先離苦得樂、超出輪回,這樣反倒不如一個俗人。世俗父母健在,子女請安問候,孝養侍奉,父母還能得到一些好處出家人離俗之後,東奔西跑,遠離家親,父母一點受用也得不著,如果再不能辦道修行,那簡直太辜負出家意義了。

印光大師出家時,見各地朝山的禪和(參禪的人),交頭接耳談論玉琳國師,說這種僧人,不但不通佛理,甚至還不如世間聖賢人。印光大師查閱玉琳國師年譜發現那些流言毫無根據;倒是年譜記載的,謠傳者一句也沒聽過。於是特地撰寫文章,以正視聽,希望大家不要道聽途說,藐視古德,輕蔑佛法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