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馮道受辱淺說其處世

五代後周時期的馮道,位居宰相權勢極大。 一天,有人在集市上牽了頭驢,用一塊布寫下了大大的兩個字「馮道」,貼在驢的臉上。馮道的手下人把這事告訴了他,馮道說:「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得很,怎麼就會是指我呢?我想可能是誰撿了驢,在驢身上發現了驢主的名字,所以寫得大大的,以便尋找失主吧。」 --源自《古今譚概》等

馮道,被稱作「中國史上最牛的官場不倒翁」,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傳奇人物,他有三不欺:所願者下不欺於地,中不欺於人,上不欺於天,以三不欺為素。他從政為官五十年,曾經侍奉五朝、八姓(八個家族)、十二帝,累朝不離將相、三公、三師之位。

那他到底是如何處世的呢?

一、他體恤民生艱辛、熱助鄰里。父親去世,馮道解職回河北老家守孝,不講排場,僅住茅草屋。他不僅深知民間疾苦,還自己親力親為種地砍柴親力。正逢家鄉飢荒,自己俸祿有餘便接濟鄰里相鄰。老家當地官員送禮,他一律堅辭不受

二、他為官廉潔、嚴格自律。外出打仗,馮道依然住茅草屋,不設床席,席草而睡;自己不開小灶,與同事們一個鍋里吃飯,自己的工資經常接濟左右下屬同事

三、他待己甚嚴、不貪女色。人有了權位,一不貪錢,二不好色者少之又少。不過,馮道卻兼能之。在戰爭中,軍士將掠來的美女送給他,他推卻不去時,就安置起來,等到戰爭結束找到原來的親人再送她們回去。

四、他富有遠見、重視文化。馮道少年時即以酷愛讀書,他當人宰相後與其他官員一起,以官方財力將刻在石頭上儒家經典用雕版印數。這是歷史上首次以雕版大規模印刷儒家經典,即使改朝換代,馮道都全力推動,二十年不輟。亂世中能夠由如此文化盛舉,與馮道個人努力不可分。

五、他寬容大度、獎掖賢能。馮道擔任宰相期間,貧寒讀書人要有真才實學,都能夠得到重用,而品行不端者則被其抑制。

從他的兩首詩中,我們可以體會馮道做人的原則。              

          天道

窮達皆由命,何勞發嘆聲。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

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

請君觀此理,天道分明

         

         偶作

莫為危時便愴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須知海岳歸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

道德幾時曾去世,舟車何處不通津。

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