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所修的齋戒和平常百姓有何不同

uploads/content/2022/may/32c99ce173f4d10e85e8df668e361d90.jpg" lazyloaded="true" file="https://mmbiz.qlogo.cn/mmbiz/lhylvfczex9c0uhrb43cls3ichkaqadocdal1ouuftszhvia8rjteaiaannqyevwcqqczqcrtvsydvvhfcpibq4eaw/0" border="0" height="466" width="329" />

南北朝劉宋時,有一位印度來的高僧名求那跋摩(華言譯為功德鎧),他出家前原是印度罽賓國的王兄。劉宋文帝元嘉八年(公元431年)正月,求那跋摩大師來到建業(今南京),文帝見了他,殷勤慰問,並請教大師:「寡人也很想持齋戒殺,但我身為一國之主,執掌朝政,種種拘限,無法滿願,不知怎麼辦才好?」

求那跋摩大師回答說:「帝王所修的齋戒和平常百姓有所不同。百姓身份低,名分微,既沒有號令他人的權力,如果行事不能約束自己,如何修身?而身為帝王,以天下為家,視萬民為一子,只要說一句仁德嘉言官吏百姓就會歡欣鼓舞;每推行一項善政,則人和神都會共同擁護;重用賢人,提拔有才能的人,減輕徭役賦稅,那麼天下就會風調雨順,五穀豐稔。能如此持齋,持的才是大齋大功德啊!能這樣戒殺,戒的功德才算圓滿啊!難道一定要節省半天的飯菜,保全一禽獸的生命,便以為是弘濟了?」

文帝拍案感嘆地說:「世俗人對深遠的佛理迷惑不清,而一般的出家人卻又拘泥於淺近的教化。像大師所說這一席話,既能開我智慧使我悟解佛理而又明了易曉,足可以通行於天人之間而無障礙啊!」

因此就請大師住在京城祇洹寺。大師圓寂時,頭頂間有一物,形狀宛如龍蛇,直沖上天,有數千人看見。

[按]求那跋摩法師所說這一席話,句句都與儒家的議論相吻合,但佛理也在其中,確實是所謂「出言順人心」的高論啊!

——輯自《文昌帝君陰騭文圖說》• 印光大師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