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點撥醍醐灌頂,行善積福改變宿命

編者按:今天這一故事出自《歷代人與佛教》,由喻漢文先生編譯,主人公是明代吳江人袁了凡。袁了凡一生很傳奇,而且著述甚多,但後世了解最多、流通最廣者還是《了凡四訓》一書,他在這本書中,將自己一生學佛、行善、改造命運諸事記錄下來,作為家訓,傳之子孫。如今此書佛教信眾中流傳,甚至逸出學佛群體,可見影響之大。

uploads/content/2022/may/4a4e93384994cd5fc4e28438c13f1597.jpg" width="410" height="273" file="http://y0.ifengimg.com/a/2014_52/10d358937aa9989.jpg" lazyloaded="true" />

袁黃,字坤儀,初號為學海,後改為了凡。(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uploads/content/2022/may/96e7beff993c920c1fb12306b7957198.jpg" width="410" height="273" file="http://y1.ifengimg.com/a/2014_52/35f760981af8657.jpg" lazyloaded="true" />

棲霞寺拜訪雲谷禪師,二人對坐,三夜不眠。(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uploads/content/2022/may/6228652f96743dec58c9135dd5eb81f6.jpg" width="410" height="273" file="http://y2.ifengimg.com/a/2014_52/048da7bc3584249.jpg" lazyloaded="true" _load="1" />

作為家訓,傳之子孫,於是世稱《了凡四訓》。

明朝吳江(屬江蘇)人,袁黃,字坤儀,初號為學海,後改為了凡,嘉善人。因為先前他相信宿命論,後遇雲谷禪師,受其指點,廣作善事,積極改造了命運。他深諳作凡夫之道,於是將其一生學佛、做善事、改造命運等四點寫成書,作為家訓,傳之子孫,於是世稱《了凡四訓》,在信眾中廣為流傳。該書述道——

了凡幼年喪父,依母志棄學就醫。在慈雲寺遇著深諳邵康節皇極數的雲南孔先生為之算命,說他有官運,縣考十四名,府考七十二名,提學考九名,俸祿九十一石,某年任寶坻知縣,三年半辭歸故里,五十三歲無子壽終。先是不信,後每次考試如其所言,便信「陞官發財,遲速有時,死生有命,富貴在天」的命運理數,從此心灰意冷,淡然無求。

一次,到南京棲霞寺拜訪雲谷禪師,二人對坐,三夜不眠,了凡竟不起雜念。雲谷奇怪,而問其故,了凡將孔算命之事講了。禪師不以為然,用六祖慧能「一切福田不開自心,從心而覓無不感通」以及佛經里「求富貴富貴,求男女男女,求長壽長壽」的道理對袁了凡講了,並告知以積福造命的功過格法,讓了凡作善事,而且還傳授了准提咒法。

了凡發願要作三千善事,日日用功,結果孔先生所算之命就不靈了。隆慶四年中了進士,放任寶坻知縣,有善政,擢兵部主事。日本侵略朝鮮,隨經略使宋應昌軍往征倭寇,多所策劃,凱旋,因功升拾遺(諫官),並育一男,而且也進士及第。到了五十三歲那年安然無恙;寫《了凡四訓》時,已六十九歲,實際壽高七十四,官居五品。

反觀一生,他認識到《書經》里講的「天難諶,命靡常」和「惟命不欲常」的道理即是天命之說雖可信,但不是一成不變,積福可以造命,「命自我立,福自我求」。他在書中特別講到雲谷禪師對他的開導,說:「雲谷禪師所賜給我的為生民主性命的大義微言,就是最精微、最高深、最真確、最正大的大道理。」雲谷禪師圓寂之後,了凡還為之寫了碑銘

袁了凡博學多才,凡天文、數學、水利、軍事、醫葯無不涉獵,一生著述甚豐,除《了凡四訓》外,還有《兩行齋集》《歷法新書》《皇都水利》《評註八代文宗》《袁了凡綱鑒》等。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