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在中國

uploads/content/2022/may/e04305495740c156ff3c389fbebcd250.jpg" width="800" height="618" />

  在中國,幾乎在每一座寺院佛教徒自家的佛龕中,都可以看到世音菩薩的身影。對大多數老百姓來說,不一定知道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但說不知道觀世音菩薩的就實在太少了。自佛教傳入我國以來,觀世音菩薩就與老百姓結下了很深的因緣,以至曾出現家家供觀音、人人念觀音情形。盡管如此,若要問觀世音菩薩身世如何?是男是女?住於何處?修持什麼法門?觀音信仰在我國何以長盛不衰?其影響如何?似乎誰也不清。的確,觀世音菩薩作為外來神祗移植到中國,進而形成長盛不衰的觀音信仰,應該說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實非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筆者最近查閱了一些有關資料,作了一些探討,不敢自專,茲筆之成文,尚祈方家指正。

  一、觀世音菩薩名號

  觀世音梵文佛經中稱為「阿縛盧枳帝濕伐邏」(avalokitesvara),而在中文佛典中的譯名有好幾種,東漢的竺法護譯為「光世音」,姚秦的鳩摩羅什譯為「觀世音」,唐代的玄奘譯為「觀自在」。此外尚可譯作「觀世自在」、「觀世音自在」、「聖觀音」等。其中以「觀世音」譯名最為流行。這主要是因為鳩摩羅什譯的《法華經》素被尊為經中之王,其中第二十五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尤為盛行的緣故。值得一提的是,唐代由於須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諱,「觀世音」一變而為觀音」,這正符合了中國人好簡略的習慣,於是「觀音之名沿用至今。那麼,「觀世音」或「觀音」的意思是什麼呢?主要有兩種解釋:一是從自修法門而言,說明觀世音菩薩是通過觀察世間音聲虛妄不實而明心見性的,即《楞嚴經》所謂「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一是從度化眾生的途徑而言,說明觀世音菩薩是通過觀察世間音聲而循聲救苦的。如《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所說:「若有無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又如《悲華經》也說:「寶藏佛授記雲:『汝觀眾生,生大悲心,欲斷眾生諸苦惱故,欲令眾生安樂故,今當字汝,為觀世音。』」

  至於「觀自在」,是指通過觀照人生宇宙的緣生性空,獲大解脫,而得自由自在的意思,這主要見於漢傳佛教中最流行的玄奘法師所譯《心經》。

  總之,觀世音菩薩名號及有關介紹,在大乘經中出現的頻率是很高的。如顯教中的《法華經》、《成具光明定意經》、《維摩詰經》、《放光般若經》、《光贊般若經》、《大寶積經》第82卷及100卷、《楞嚴經》第6卷、舊譯《華嚴經》第51卷、新譯《華嚴經》第68卷、《悲華經》、《地藏經》、《大阿彌陀經》卷上、《無量壽經》卷下以及《觀無量壽經》等;密教的《金剛恐怖集會方廣軌儀觀自在菩薩三世最勝心明王經》、《陀羅尼集經》、《一切功德庄嚴王經》、《清凈觀世音普賢陀羅尼經》、《菩提所說一字頂輪王經》、《大方廣曼殊室利經》、《大日經》、《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理趣經》、《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阿●多羅陀羅尼阿嚕力經》、《不空索神變真言經》等,都提到觀世音菩薩,甚至有專章的介紹。

  二、觀世音菩薩的身世

  據學者們考證,觀世音菩薩最初的原形是古印度婆羅門教中的一對孿生小馬駒,它神通廣大,能使盲人復明,不孕者生子,公牛產奶,朽木開花,象徵慈悲與善,被尊奉為雙馬童神。佛教創立後,尤其是大乘佛教興起後,神馬駒逐漸成為一位慈眉善目的菩薩,稱為「馬頭觀世音」,密宗至今仍供奉馬頭觀音又叫馬頭明王。造型憤怒威猛,頭有四面,分別為菩薩面、大嗔怒黑色面、大笑顏面,頂上是碧馬頭。

  不過在漢語系大乘經典中卻有著完全不同的幾種說法一是大悲咒經》說,觀世音菩薩「過去無量劫中,已成佛竟,號正法如來。為欲發起一切菩薩安樂成熟眾生故,現作菩薩。」也就是說,觀世音菩薩原本是一尊古佛,只是為了更方便地度化眾生,示現為菩薩,來此娑婆世界輔佐釋迦牟尼佛弘揚佛化。第二種說法見於《悲華經》,說觀世音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一身補處法身大士,是即將繼承阿彌陀佛佛位的大菩薩他在阿彌陀佛因地之時,做轉輪聖王之際,是佛千子中第一太子,名叫不瞬,出家後號觀世音。他將在阿彌陀佛入滅後成佛,名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來」,他的國土叫做「一切珍寶成就世界」。此外,密宗也有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的化身的。

  三、觀世音菩薩道場

  看過《西遊記》的人往往會被書中描寫的觀世音菩薩居住的寶山仙境所吸引。例如孫悟空參見觀世音菩薩情形:「急急離了瀛洲,徑轉東洋大海,早望見洛伽山不遠,遂落下雲頭,直到普陀岩上。見觀音菩薩在紫竹林中與諸天大神、木叉、龍女講經說法。」「但見那,汪洋海遠,水勢連天。祥光籠宇宙,瑞氣照山川。千層雪浪吼青霄,萬迭煙波滔白晝……水飛四野振轟雷,浪滾周遭鳴霹靂……山峰高聳,頂透虛空。中間有千樣奇花,百般瑞草。風搖寶樹,日映金蓮觀音殿瓦蓋琉璃,潮音洞門鋪玳瑁。綠楊影里語鸚歌,紫竹林中啼孔雀。」這描寫的正是中國的四大佛山之一、觀世音菩薩道場——普陀山。

  普陀山之得名,實系受了華嚴經》所說的補怛洛迦的影響而出現。據該經記載,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中第28位善知識便是觀世音菩薩說是印度的南方有山名補怛洛迦,那裡住著一位大菩薩,就是觀自在。此山位於海上,為眾寶所成,極其清凈,遍山都長滿了花果樹林,泉流及池沼,也極巧妙。觀世音菩薩在那裡結跏趺坐,無量菩薩恭敬圍繞,聆聽觀世音菩薩說大慈悲法。按說觀音道場應在南印度海中,為何中國南方的海中又出現一普陀山呢?原來該山本名梅嶺,古時我國與日本、高麗、新羅等鄰國往來,多取此島為中轉站,以候風信揚帆。到了五代的後梁貞明二年(916),有一日本僧人名叫慧鍔,來華求法,從五台山請到一尊觀音像,想帶到日本供養,誰知他的坐船經過舟山群島,卻被狂風惡浪阻住了行程,傳說當時的海面伸出了許多鐵蓮花,使船不能前航,遂被迫將聖像請上了一個小島,築了一個茅蓬來供養。也是觀音與此島有緣,附近百姓及過往商旅均望山禮敬,日子久了,便被更名為普陀山,興建成為專門的觀世音菩薩道場

  又在西藏,相傳藏民是由觀音化現所生,在藏史上的名王及高僧也多被認為是觀音菩薩化身。如歷史上著名的松贊干布和藏傳佛教格魯派達賴喇嘛等,均被認為是觀音的權現。他們相信世界為一朵蓮花西藏拉薩即是蓮花的中心,為觀音凈土,故將達賴的居所命名為布達拉宮,布達拉之得名與浙江普陀山之得名一樣,是由梵文的補怛洛迦而來。那麼觀音道場到底是在哪裡呢?可以認為,觀音菩薩既為阿彌陀佛的脅侍,自然道場極樂世界,但因大慈悲願力和與此娑婆世界特別有緣,於是而有種種示現。南印度海上、中國南海以及拉薩的布達拉可以說都是他無數道場中的三個著名之地而已。從廣義來說,觀世音菩薩大悲度生,隨緣示現,何處不是觀音道場?若就眾生心性來說皆可為觀音,這正如太虛大師所說:「清凈為心皆補怛,慈悲濟物即觀音。」

  四、觀世音菩薩修持法門

  大家知道,觀音是得大自在者,具有不可思議慈心悲願和神通妙用,那麼他因地中是如何修行,通過修什麼法門而得以如此的呢?

  談到觀世音菩薩法門的主要有兩部流傳最廣的經典,一部是不足三百字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部是《楞嚴經》。《心經》為大般若經之精髓,諸佛之心要。觀世音菩薩修行甚深般若時,照見色受想行識這五蘊皆空,由此智光顯現,人法雙忘,超脫一切如幻的世間苦厄。《心經》實質上是以觀世音菩薩的修證為例,說明般若是一切諸佛菩薩的不二法門。而在《楞嚴經》第六卷中,則比較具體地介紹了觀音菩薩修持般若正觀的途徑及功用

  「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從這段經文我們可以看出,觀音菩薩師承觀世音佛的,而且久遠劫來即開始修此觀世音菩薩法門此法門的特點是遵循修行的三個步驟:聞、思、修。即先聽聞佛法,然後研究經典思維其理,再依法修行,由此進入修行觀世音菩薩法門功夫境界

  佛教中的修行法門很多,《楞嚴經》中即由二十五位菩薩、大阿羅漢一一介紹各自所修的圓通法門文殊菩薩在比較各圓通法門時最為推崇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他說:「此方真教體,清凈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此是微塵佛,一路涅槃門。過去諸如來,斯門已成就,現在諸菩薩,今各入圓明,未來學人,當依如是法。我亦從中證,非唯觀世音。誠如佛世尊,詢我諸方便,以救諸末劫,求出世間人,成就涅槃心,觀世音為最,自余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塵勞,非是苦修學。」《楞嚴經》和《心經》是漢傳佛教最為流行的幾部經典之一,其中所指示的觀世音菩薩法門對我們的修行實在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五、觀世音菩薩的形貌

  如果我們去參觀一些著名石窟寺院,觀賞種種形態迥異的觀音雕塑、繪畫,實在難於說清觀世音菩薩形貌一定如何如何,因為呈現在你面前觀音像有男相,英武偉岸,蓄有胡須;有女相,清秀高雅,留有發髻;有慈悲相,笑容可掬,見於顯教;有憤怒相,橫眉怒目,見於密宗;有佛相,號正法如來;有菩薩相,纓絡庄嚴;有貴婦相,雍容華貴;有村婦相,樸實端莊。其實何止這些,據《楞嚴經》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介紹,觀世音菩薩大神力,能變現佛身、菩薩身、羅漢身、天王身、大將軍身、人王身、宰官身、比丘身、比丘尼身、童男童女身、婆羅門身、男女居士身乃至天龍八部、人非人等共三十二種或三十三種應身,隨眾生根性而予度化。可見觀世音菩薩身無一定形象,只是隨眾生因緣示現有別。觀世音菩薩的這種特性的確為藝術家們的創造開闢了廣闊的空間。他們根據佛經和民間傳說,分別塑造了聖觀音自在觀音、十一面觀音千手觀音、滴水觀音水月觀音、讀經觀音、乘龍觀音白衣觀音送子觀音等等幾十上百種形象,使觀世音菩薩成為一位形象最為豐富多彩的大菩薩

  值得一提的是佛教初傳入我國,觀世音菩薩形象純粹是偉丈夫相,以後隨著觀音信仰的深入發展,從南北朝開始逐漸被塑造為女性形象使他完全中國化,這實在是中國佛教一大創造。這種創造絕非偶然,我想原因主要是:1緣於經典介紹和民間傳說中觀世音菩薩經常化身婦女廣度眾生;2緣於與中國傳統女神信仰相結合,用以彌補佛像中缺乏女性形象的不足;3緣於與人類偉大的母愛相結合,充分地體現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精神,以增強其感召力;4緣於與度化現實中超過教徒半數的女性教徒的需要相結合,並對封建社會女性倍受歧視、苦難深重的境況予以同情;5緣於藝術家對中華藝術的不懈追求,以實現藝術上真善美的高度統一。應該說觀世音菩薩女性形象充分展示了東方女性的神韻,難怪藝術界有「西方有維納斯,東方有觀世音」之說。

  六、觀世音菩薩的應化事跡

  由於觀世音菩薩的悲願宏深,感應廣大,所以從歷代以來有關佛教的史傳之中,涉及觀世音菩薩信仰靈感事跡的,可謂俯拾即是。例如《法苑珠林》、《比丘尼傳》、《名僧傳抄》、《歷代高僧傳》、《出三藏記集》、《弘明集》、《觀音義疏》、《法華義疏》、《弘贊法華傳》、《法華經傳紀》、《三寶感通要略錄》、《往生集》、《佛祖統紀》、《說郛》、《五朝小說》、《舊小說》、《太平御覽》、《金石續篇》等等。隨著觀音信仰的深入,便有發心將各種觀音靈感事跡彙編成書,初有謝敦、陸澄合撰的《觀音靈驗記》,隨後有陸杲撰《續觀音靈驗傳》、王琰撰《冥祥記》、宋代劉義慶的《宣驗義記》、清代周克復的《觀音經持驗記》、弘贊的《觀音慈林集》等。據這些書籍介紹,觀世音菩薩主動顯靈度化百姓,如馬郎婦的故事;或有人虔誠祈禱,一心持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的,求子得子、求財得財、逢凶化吉、遇難呈祥,真可謂「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此外,一些法師和民間文人還將一些觀音經典靈感故事整理改編為變文、寶卷、小說等文學形式,豐富了祖國的文學寶庫。著名的《觀音得道》(又名大香山)傳奇小說描述中國古代有一位妙庄王(楚莊王),生了三位公主,其中三公主妙善即是觀音,她愛修行學佛,仁孝貞潔,慈悲愛物,舍己為人,後來在大香山成了正果。這一傳說,將觀音進一步中國化,在民間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七、觀音信仰在我國盛行的原因

  在南傳佛教國家,如斯里蘭卡泰國尼泊爾等以及在近代的印度,人們對觀世音菩薩少有所聞,而在北傳?教國家中尤其是在我國近二千年來,觀音信仰說是長盛不衰,至今老百姓家中供奉最多的依然是觀世音菩薩寺廟中觀世音菩薩誕辰、成道出家紀念日依然是香火最盛的日子之一。究其原因我想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觀世音菩薩以內在的慈悲外在的神力教化著稱,較能體現大乘佛教精神特色,而中華民族受儒家仁義存心的教化影響,濟世利人大乘根性較多,而且彼岸觀念稍淡,習慣於實用理性思維,因而從心理上比較容易形成觀音崇拜

  2介紹觀世音菩薩本生故事修行方法靈感事跡的經典不僅數量多,而且十分流行,例如《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華嚴經》(善財童子參禮觀世音菩薩)、《般若經》(心經等)、《楞嚴經》(卷六:觀音耳根圓通)、《維摩詰經》、《大寶積經》、《成具光明定意經》、《悲華經》、《地藏經》、大《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等等,表明觀音理論系統完備,對於信教群眾的修行觀世音菩薩法門和一心念誦觀世音菩薩名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此外觀世音菩薩作為阿彌陀佛的脅侍,西方三聖之一,隨著凈土宗的深入發展,而受到特別的崇敬。這些都有力地促進了觀音信仰的發展。

  3浙江普陀觀音道場的形成,遍布各地的觀音寺、觀音洞、觀音殿的興建,以及每年定期在農歷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觀世音菩薩的誕辰、成道出家紀念日舉行各種紀念活動,使觀音信仰深入民間,進一步中國化、世俗化。

  4大量關於觀世音菩薩的變文、寶卷、小說一類的文學作品以及雕塑、繪畫等藝術作品的問世,繁榮了我國觀音文化的同時,也推動了觀音信仰的發展。

  八、觀音信仰盛行的影響

  佛教傳入中國以後,我國的任何一尊聖像都沒有象觀世音菩薩那樣給社會的各個方面以如此廣泛、深刻的影響。概括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觀音形象中國化、藝術化,使她成為了中印文化結合的象徵,成為佛教慈悲精神儒家仁義之教相結合的典範。因而觀音信仰的發展對於化導、撫慰人心穩定社會出了積極的貢獻

  2觀音信仰的發展,拓展、豐富了我國哲學、文學、藝術等方面的意境、內容成就。例如著名的神魔小說《西遊記》中觀音的影響隨處可見。又如雕塑和繪畫藝術,我國的觀音像作品不僅數量、種類異常豐富,而且在藝術上達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以致我國藝術家可以自豪地說:「西方有維納斯,東方有觀世音」。

  3觀音信仰增進了中華民族與印度日本、朝鮮、越南等鄰國以及與各少數民族間的相互理解、文化傳播和友好交往。在中國曆史上,觀音像常被作為友好的「使者」和尊貴的禮物穿梭於各國、各民族之間,產生了良好的影響。

  4觀音信仰的過度發展,給社會正常的政治經濟生活帶來一定的沖擊,各地大量興建觀音殿堂觀音雕塑等,往往失控,加重了人民群眾的負擔;借觀音信仰騙錢斂財、搞封建迷信乃至燃指、跳崖的現象也時有發生,這些實在有違觀世音菩薩入世度生、循聲救苦的慈心悲願,有違古聖先賢弘揚觀音文化之初衷。

  總之,觀世音菩薩身上,凝聚了我國人民的智慧藝術才華,寓含了佛教深刻的哲理,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仁民愛物、崇尚和平精神,寄託了人民群眾的美好理想。因此觀世音菩薩神聖的、是不容褻瀆的。我們一方面要繼承觀音文化的優良傳統,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防止或克服其負面的影響,使觀音信仰在現代社會仍然得以健康、順利地發展。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