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嵐因果故事(12)

  夢幻泡影

  浙江寧波有一位姓吳的書生,他迷戀於宿娼嫖妓的生活。後來他愛上一位狐女,時常與狐女幽會,但他仍然不斷出入於青樓

  有一天,狐女對他說:「我能變化成各種人的面貌。凡是您所眷戀的女人,我只要見過一面,就能變得和她一模一樣。您心裡一想誰,我就立刻變成她的樣子,這豈不比那花錢取樂好得多麼?」吳生就請狐女一試。那狐女果然在頃刻之間就變成他平時所眷戀的女人,當真是惟妙惟肖。從此吳生便廝守在狐女身旁,不再外出冶遊了。

  後來,吳生對狐女說:「和你朝夕相處,勝似眠花宿柳,確實是很愜意的。只可惜畢竟是你幻化的,心裡總感覺好像有一層隔膜似的。」

  狐女說:「這您就不能太認真了。您該知道,聲色這方面的娛樂,猶如石火電光,本來就是一現即逝的。豈只我變化某某人是虛幻的,就是那位某某人本身也是虛幻的。豈只某某人是虛幻的,就連我自己也是虛幻的。千百年來,歷代的名姬艷女,有哪一位不是虛幻的?白楊綠草,黃土青山,有哪一處不曾是古來歌舞地方?握雨攜雲,百般恩愛,終不免埋香葬玉;聚首親昵,千種情懷,總難免別鶴離鸞。這一切,只不過如手臂一屈一伸的頃刻之間。這中間二人相愛在一起,或者幾刻鐘,或者幾天,或者幾月,或者幾年,終究都有訣別的期限。到了訣別那一刻,則相聚數十年而散與片刻暫遇而別,卻是同一種滋味,都像是懸崖撒手,轉瞬成空。那種倚紅偎翠,留連繾綣的生活,不都一樣恍惚如一場春夢么?即使是夙緣情深,兩人得於終生相伴,也禁不住歲月的流逝,各自都會紅顏老去,兩鬢侵霜,非復故我。回想起來,當初的黛眉粉面,妙齡青春也不過是幻化而已。您何以唯獨說我變化別人的形像虛幻的呢?」

  吳生聽了狐女這番話,恍然有所醒悟。過了數年,那狐女與吳生辭別而去。吳生從此也就不再迷戀於聲色之好了

  命數可挽

  辛彤甫先生任宜陽知縣的時候,有位老者向他遞上一份呈文說:「昨天晚上我住在城東門外,看見有五六個弔死鬼從城門縫里鑽進城裡來了。恐怕是來找替身的。請你趕緊諭示百姓,對僮僕姬妾不要凌辱虐待,欠債的不要追索得太緊迫,凡事要互相謙讓別爭斗,使那些弔死鬼沒有機會施展他的伎倆。」

  辛先生看罷呈文大怒,以妖言惑眾的罪名把老者打了一頓板子,並命人將老者轟了出去。老者並不怨恨走到台階下,便坐在那裡撫著膝蓋說:「可惜呀!這五六條命算是沒救了!」

  過了幾天,有人向辛先生報告說,城裡最近有四人上吊而死。先生大驚,這才感到事態嚴重。急忙命人將那送呈文老者傳來問話。老者說:「這幾天來,我總是昏昏沉沉的,什麼都不記得了,今天我才知道曾遞送過一份呈文。」

  當時這件事便傳揚開來,於是家家有了戒備。後來,果然有兩個上吊的人都被及時救活了。一個是媳婦因為被婆婆虐待而上吊的,那婆婆非常痛悔。另一起是因為欠債被債主逼迫太緊而上吊,債主當即焚毀了借據。因此兩個都得救了

  由此可知,雖說命數皆由天定,但如能盡人力,也必然還能挽回其中的一兩個。又當知人的生命特別寶貴,鬼神雖然預先知道他該死,苟有一線可以挽救他的希望,也必然轉借於人力來救他。一個人的氣數命運,正像嚴冬的季節下起風雪,天地也不得不然。至於穿上皮襖來禦寒,或者關閉門戶以避風,那就任憑各人去想辦法了,老天是不會加以禁止的。

  尼說倫理

  先外祖母曹太恭人,嘗告先太夫人曰,滄州一宦家婦,不見容於夫,鬱郁將成心疾。性情乖刺,琴瑟愈不調。會有高行尼至,詣問因果。尼曰:「吾非冥吏,不能稽配偶之籍也。亦非佛菩薩,不能照見三生也。然因緣之理,則吾知之矣。夫因緣無故而合者也。大抵以恩合者必相歡,以怨結者必相忤。又有非恩非怨,亦恩亦怨者,必負欠使相取相償也。如是而已。爾之夫婦,其以怨結者乎?天所定也,非人也。雖然,天定勝人,人定亦勝天。故釋迦立法,許人懺悔。但消爾勝心,戢爾傲氣,逆來順受,以情感不以理爭。修爾內職,事翁姑以孝,處娣姒以和,待妾媵以恩。盡其在我而不問其在人,庶幾可以挽回乎!徒問往因,無益也。」婦用其言,果相睦如初。

  先太夫人嘗以告諸曰:「此尼所說,寞閨閣中解冤神咒也。信心行持,無不有驗。如或不驗,尚是行持未至耳。」

  一天,有位德行高尚的尼師來到此地,夫人便去拜見尼師,向她請教有關自己家庭生活因果。尼師說:「我不陰間官吏怎能稽查你夫妻之間的因果帳。我又不是佛菩薩,如何能測知他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事,然而,對於因緣果報道理,我多少知道一些,姑且講給你聽聽。要說夫妻姻緣,沒有一對是無故而結合的。那些以恩情為前因而結合的夫婦,必然歡樂和美。那些以冤怨為前因而結合的夫婦,必然怨苦糾纏。也有非恩非怨、或恩怨相間而結合的,他們之間的恩怨欠負就有了互相補償的機會。這世上的夫妻關係大體是如此,像你們夫婦倆,想必就是以冤怨為前因而結合的。這是天註定的,並不是人所願意的!雖然說『天定勝人』,但人定也可以勝天。所以,釋迦牟尼佛建立教法,容許人懺悔自新。只要你努力消除好勝之心,克服傲慢之氣,凡事逆來順受,對丈夫要動之以情,而不以理爭。儘力做好份內的職分,奉事公婆孝順,與妯娌相處要和睦,對待姬妾要寬容有恩。只管自己好好做人,而不必去管別人怎麼樣對待自己。如果能照這樣去做,或許還可以挽回你們夫妻感情。假若徒然地追問往因,即使追問得清楚詳明,又有什麼用呢。」

  這位官宦夫人聽信了尼師的話,並遵之而行,果然夫婦相睦如初。

  我母親經常用這個故事來教育家中婦女們。她說:「這位尼師所說的話,真可作為閨閣中的解冤神咒。能夠壯士!信心行持,沒有不奏效的。如不奏效,那一定是行持還不夠徹底。」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