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三種高等境界

  「禪」,只一字,卻是最難解的一個字,有人頓悟,有人漸悟,有人不悟。

  人說禪宗有三種境界: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空山無人,水流花開;萬古長空,一朝風月。

  人生百味,甘苦自知,如若能從其中,獲取一點讓心安靜的法門即是收獲。

  1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詩句來自韋應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

  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詩人想送一瓢暖酒給山中苦寂的友人,但又怕滿山落葉,尋不到他的蹤跡。

  人生無常的,有人慾望難填,有人身陷絕境,猶如在秋風蕭索凄風冷雨時想進山,滿山的落葉,無路可走,滿目蒼涼與凄酸,不知該何去何從。「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是人在慾望與思考中的矛盾,在煎熬中的焦慮

  想必韋應物也曾受此煎熬。「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是對自己人生無所作為感到憂傷。這時期的人還在受貪、嗔、痴的磨練,卻能理智思考自己的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在猶疑不決中煎熬。

  2

  「空山無人,水流花開」

  句出蘇軾的《十八大阿羅漢頌》,讚頌第九尊者詩文:

  飯食已畢,璞缽而坐。童子著供,吹禽發火。我作佛事,淵乎妙哉。空山無人,水流花開。

  寥寥數語,已將尊者神遊世外,觀心自在的神態刻畫得維妙維俏。

  佛家推崇「空」,意即脫離七情六慾之苦,六根清凈。空山無人,大概就是指自身不再受人生的俗世苦難煎熬,得以解脫。水流花開是順承,意念皆空,一切當自在興現,心曠神怡。達到這個境界,大概要受到些磨難,才能真正的物我合一。

  蘇東坡是學禪之人,他的一生大起大跌,所謂「萬事到頭都是夢」。正如明代僧人悟空所寫的,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東升西墜為誰功?金也空,銀也空,死後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權也空,名也空,轉眼荒郊土一封!不如歸去,拋去一切慾望,山水流連,潛心靜修。

  3

  「萬古長空,一朝風月」

  《五燈會元》卷二有一故事

  有一僧人問崇慧:達摩未來中土之前,中土佛法嗎?

  崇慧說,沒來之前的事暫且擱著,你自己的事怎麼樣了?

  僧人還是不懂,崇慧就說:萬古長空,一朝風月。

  「一切自看」,就是這樣簡單。一朝風月是當前的剎那,萬古長空是遙遠的未來也可以說,一朝風月是短暫的,萬古長空則是虛幻的永恆。既然虛幻不真切,又何必牽掛,我們只需要做好目前就可以了。無論以後怎麼樣,「眼下才是最重要的。把握眼下,屏棄虛無,這個境界應比什麼都拋卻要高。

  俗世凡人沒有慧心不懂禪悟道。但禪宗的這三種境界,又何嘗不是人生三種形態。有悟得深切者如李叔同,在風光無限之時拋卻一切世俗繁華出家青燈古佛,心靜如水,自在夕陽山外山。但更多的,譬如你我還在兜兜轉轉。

  從執著,到放開,是一種豁達;從放開,到專注是一種頓悟。我們且行且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