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初見李炳南,出關與其密談一日

  印光大師幾十萬皈依弟子中,有一位不能不提,他就大師法名為「德明」的李炳南居士晚年自號「雪廬老人」。

  受家庭熏習,李炳南自幼信佛。早年即讀誦金剛、楞嚴法華、圓覺等大乘經典,但對凈土佛法不以為然,認為那是太婆的事。

  民國十九年(1930年)四月,中原大戰,把莒縣縣城包圍起來。李炳南被圍困在城中,為期半年。圍困期間,城外天天炮轟城內,李炳南感覺生命朝不保夕,時時死在眼前。一天,看到一本豐子愷先生主編的《護生畫集》,打開一看,都是勸戒殺放生的漫畫和詩偈,感覺很不錯,借回住處,一面翻閱,一面賞花觀蝶,感嘆我放它們的生,誰又來放我的生呢?一時興起,發誓說:此難若不死,今生不再殺生食肉。後兩軍撤離,莒縣解圍,李炳南大難不死,於是力行誓言,從此不再吃肉

  李炳南與電報局長常相往來。一日,局長送來一封信,上面有弘化社贈書消息,說付部分郵資,即可獲贈多本書籍,李炳南卻認定這是騙人的,局長怎麼勸他都不信。電報局長說:「不信你可以試試啊!」於是代李炳南寫信請書。半個月後,郵差送來一包書,是蘇州寄來的。李炳南正在納悶,電報局長來了,這才想起請書的事。局長笑著說:「人家佛門不欺騙人的。」打開以後,發現都是接引初機的小冊子

  李炳南先取《學佛淺說》來讀,一開始還嫌內容太淺,認真拜讀後,才發現自己以前學佛簡直是閉門造車,過去讀《無量壽經》時,都是自作聰明,望文生義。看完全書,他對佛法門有了正確的理解。接著讀《佛法導論》、《普門品講義》等。這些書大多介紹凈土法門李炳南從此開始念佛。不過怕人知道了譏笑,因此暗中念佛他不僅自學,還勸全家也跟著念佛。那些書多提到印光法師,想必印光法師是得道高僧李炳南印光大師心生仰慕,渴望皈依

  後來,鄰縣有土匪死屍未埋,李炳南發起埋屍活動。事後,鄰縣推薦一位姓林的代表來致謝,李炳南看到他手腕上套有一念珠,言談間得知他是印光大師皈依弟子李炳南趕緊向他說自己的願望那人立刻寫信為他介紹皈依。不到一星期,印老回了親筆開示,賜法名「德明」。德明喜出望外,將開示供在佛前,叩頭一百次,以表誠敬。後來又討了一張大師相片,與開示一並裝鏡框,供在佛前。

  過了二三年,李炳南好不容易抽空跑到蘇州報國寺參謁大師。當時大師正在閉關,由德森法師叩關並說明來意。大師從關門內探出半身,德明只覺師父金容,安重如山,卻是春風藹藹,心中如同見了彌陀一樣,連忙磕了三個頭。坐下之後,大師竟然不問自說,將李炳南當年請教的信函內容一字一板地講了大半天,這讓李炳南吃驚不小:他老人家弟子不下十萬,對自己一個無名小卒,怎麼會記得這么清楚。本來打算見面時有許多話要問,此時卻一句也說不出來。

  不覺已到中午,德森法師來招呼吃午飯。大師交代:「飯後叫德明再來。」德森法師告訴李炳南:「老人今天特別歡喜平時與人談話不過一二十分就閉關門,你飯後再去聽訓,要細心聽。」李炳南受寵若驚,哪裡還有心思吃飯,胡亂敷衍了一碗飯就去。大師問他:「現在人不孔子書了,你們山東人對於孔子學還尊敬嗎?聽說有編劇毀謗孔聖,真有此事嗎?」德明不敢隱瞞,只得將山東某校長編新劇侮辱聖人的事說個大概。大師沉著臉,半天才輕輕嘆一口氣:「人心如此,天下大亂,恐怕不會很久了。」大師又將古代讀書人謗佛的弊端說了一大段,並說:「讀書人必須德才兼備,沒有道德還不如沒有學問。有了學問壞事的本領,要比普通人得多,現在越是讀書人,越不如鄉村人可靠了。」

  當時是舊曆十一月,天氣寒冷。談話間來了一位富紳,帶著工匠去要到關房裝洋火爐。大師堅決不受,對李炳南說:「人生不可享受過分,要是自己無德,空去享用,便是折福。」這位富紳十分誠懇,再三請求,一定要供養德森師也從旁勸請,大師說:「那就安在外間客廳吧!那裡時常來人,讓大家一齊暖和。外間空氣暖了,里間的空氣也會變暖的。」他們忙了半個小時,將火熊熊升起,大師只是微笑著搖頭。

  怕耽擱久了師父疲乏,李炳南連忙起身告辭。大師卻搖著手說:「不要緊,再談一會。你每日念佛功課多少?功夫怎麼樣了?是否吃長素?」李炳南出了一身汗,只得老實回答:「弟子雖然吃長素,功課做得實在不好。」老人訓誨了一番。德森法師又派人來招呼吃晚粥,李炳南這才退了出來。

  飯後,乘著月色,李炳南遊覽了楓橋和報恩寺之塔,寫下兩首七絕,一首《楓橋》:「山鍾初動近中宵,斜卷江帆欲落潮,千里故人城畔月,霜天送客上楓橋。」一首《報恩寺瞻塔》:「寶幢湧出梵王宮,檐拂飛雲角掛風,無數寒鴉才入定,半天鈴語月明中。」因假期有限,李炳南不得不急急北回。臨行前,求德森法師帶領,去向大師辭行。他從身邊掏出兩份供養,一份供師,一份供廟。大師德森說:「他出門能帶多少錢,不必這樣客套。」大師和德師都這樣吩咐,李炳南不敢勉強推讓,只得收回,向二位師父頂禮告辭。臨行前,大師又說一句:「回去好好念佛!」

  不料趕到車站,竟然誤了車班,要到第二天早上五點才有車,此時也不好再回寺院,於是李炳南投宿一家旅館。沒想到才住進去,茶房就帶來兩個花枝招展的女子,一定要他留一個過夜。好說歹說,他們就是不肯出去。萬般無奈,李炳南只得從懷中取出佛珠,在床上打坐,閉著眼睛念佛

  眾生皆有佛性,她們一看,連說阿彌陀佛!罪過罪過!一鬨而散。

  民國二十四(1935)年,李炳南介紹別人皈依大師,接到回示,仍然叮囑加緊念佛。信中還說:「當前人心太壞,是大亂之兆,好人壞人,統統不免劫難,不過好人去處不同。」當時李炳南並未在意,但他一位習禪的朋友太史見了信說:「不得了!這些大師說話都有含蓄,時局恐怕有變化!」果然, 1937年蘆溝橋事變,大師的話得到應驗。李炳南到四川躲避戰亂,這才相信庄太史有先見之明。

  1940年秋,李炳南又為大師介紹皈依弟子大師回示說:「你們好好念佛。將來世界,要成人間地獄,以後再不可介紹皈依,有發心念佛者,即皈依當地僧,書信往返時間恐怕來不及。」李炳南懷疑大師恐怕不多住世了,果然這一年的十一月初四,大師圓寂生西。而將來造成人間地獄之語,也一一應驗。行荼毗禮時,由於戰亂,李炳南未能親臨現場。太虛大師在重慶長安寺為印光大師發起追悼會,大家前往頂禮念佛,抱頭痛哭。老人在世,度人多在身教,所以讀《文鈔》,或見其一面,無不對大師傾心佩服。

  李炳南認為,紀念大師不在於香花悼詞,而在於繼承遺教,將凈土法門努力弘揚,使無邊大地,每一個角落裡,都有彌陀的氣息;把娑婆轉成極樂眾生成佛陀,大師在常寂光中,定然歡喜無量!

  李炳南大德身體力行,在台灣創建台中蓮社,以居士身弘揚凈土,集結數十萬人凈土法門,自己最終以九旬高齡安詳往生西方極樂,告慰了他的恩師

  來源:《印光大師永懷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