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青年,因為追討朋友欠他的五百元,而失手刺死了朋友。庭審的時候,青年的母親得知自己的兒子將被判處死刑而暈倒。
而那位死者的母親竟向法官求情,求法官從輕發落兇手,並表示她能夠理解另一位即將失去孩子的母親的痛楚。
最後,青年被免於死刑,改判十二年的有期徒刑。青年向朋友的母親長跪不起,表示他極為深切的懺悔和感激。
這件事帶來一個思考:「殺人償命」於法律亦或人情,均無可厚非,但這位母親在經歷了喪子之痛後,反深切同情起那位即將失去兒子的「兇手」的母親,以至寬恕了那個青年,並為他向法官求情,這是多麼偉大的心靈啊!由此,我想起了另一句話:「滅卻心頭火,勝點佛前燈」。
燈是光明與智慧的象徵,《無量壽經》中說:「為世之燈明,乃人間最勝之福田。」《菩薩藏經》也說:「百千燈明,懺除悔罪。」
在佛前點燈,表示著我們希望借著佛的智慧光明,照破我們的無明,成就我們的智慧波羅蜜,以至最終究竟解脫。
這位偉大的母親,及時熄滅了她的心頭怒火,此舉令一個家庭不至破碎,令一個生命得以迷途知返、重獲新生;雖不是供燈佛前,卻已將光明傳遞。她的慈悲與勇氣,令人無比的敬佩與感動。
不嗔怒,說著容易,若要真做到及時撲滅這心頭火,卻並不那麼簡單。
張九成答:「打死心頭火,特來參喜禪。」
張九成一聽禪師平白無故說自己老婆和別人睡覺,心中無明火起,氣憤地說:「無明真禿子,焉敢發此言?」
喜禪師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說:「輕輕一撲扇,爐內又起煙。」張九成聽了,慚愧不已。
一僧至相國寺訪獨園和尚。為了表明自己的悟境,他頗為得意地說:「心、佛、眾生,三者皆空。現象的真性是空,無悟無迷,無聖無凡,無施無受。」
獨園和尚當時並未答腔,而後突然抬手便打,那僧怒道:「打我幹嘛?」
《大智度論》中說:「嗔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無重此者;九十八使中,此為最堅;諸心病中,第一難治。」
在現實生活中,誰都難免會遇到不如己意或被他人損害的事情,此時的我們常常會隨境而走,嗔怒之心頓起,不自覺便任由那心頭之火一把燒了功德林。
晚清名相曾國藩曾說:「人若一味見人不是,則到處可憎,終日落嗔。」而他一生也常常以此警醒自己,遇事多忍,他說:「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則不屈於物,忍劇則不擾於事,忍撓則不折於勢,忍窮則不苟於進。」
《尚書》曰:「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遇事,但觀己心,不論人非,忍一時,退一步,回頭再看便是雲淡風輕,從容自在了。難怪慈受禪師要說「萬事無如退步人」了!
只因吹滅心頭火,不見從前肚裡嗔;
松門十里時來往,笑揖峰頭月一輪;
爐邊向火慵開口,睡里抓頭忘卻身;
明窗高掛多留月,黃菊深裁盛得秋;
前頭光景無多子,莫與扶屍鬼子爭;
聽他人笑生涯拙,自喜閑身得自如;
兜兜怛怛從他做,兀兀痴痴我自安;
出言吐氣多山野,逆耳之談誰肯聽;
漆因有用遭人割,膏為能明徹夜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