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卷上》18、就樓磨刀喻

  譯文:從前有一個人,十分貧困,為國王做工,長年累月,身體瘦弱不堪。國王見了以後憐憫他,賞給他一峰死駱駝窮人駱駝送回家後,就動手剝駱駝皮。他嫌刀刃不鋒利,找磨刀石磨刀。在閣樓上找到了一塊磨刀石,將刀刃磨利後,下樓繼續剝皮。就這樣反復上樓去磨刀刃,弄得疲憊不堪,他擔心爬不動樓梯,乾脆把駱駝吊上樓閣,挨著磨刀石磨刀。人們都嘲笑他的愚笨。

  這就好比愚蠢的修行者破除了律條的約束,貪圖財物,為自己謀福利,還渴望能夠進入美好光明天界。像懸掛死駱駝在樓上磨刀一樣的愚蠢。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譯

  寫在前面:

  《百喻經》佛教文學經典,以譬喻宣揚佛法義理。全書從《經藏》12部經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頌,概稱「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詼諧機智,生動巧妙,文淺理深。

  百喻經卷

  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在鵲封竹園。與諸大比丘菩薩摩訶薩及諸八部三萬六千人俱。是時會中有異學梵志五百人俱。從座而起白佛言。吾聞佛道洪深無能及者。故來歸問唯願說之。佛言甚善。

  問曰天下為有為無。答曰。亦有亦無。梵志曰。如今有者雲何言無。如今無者雲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無。故說或有或無。問曰。人從何生。答曰。人從谷而生問曰。五穀從何而生答曰。五穀從四大火而生問曰。四大火風從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風從空而生問曰。空從何生。答曰。從無所有生。問曰無所有從何而生答曰。從自然生。問曰自然從何而生答曰。從泥洹而生問曰。泥洹從何而生。佛言。汝今問事何以爾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問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雲何得知泥洹常樂。佛言。我今問汝。天下眾生為苦為樂答曰眾生甚苦。佛言。雲何名苦。答曰我見生死苦痛難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見十方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樂。五百梵志心開意解求受五戒。悟須陀洹果。復坐如故。佛言。汝等善聽。今為汝廣說眾喻。

  原典:18、就樓磨刀喻

  昔有一人貧窮困苦,為王作事。日月經久,身體羸① 瘦。王見憐愍②,賜一死駝。貧人得已,即便剝皮,嫌刀鈍故,求石欲磨。乃於樓上得一磨石,磨刀令利,來下而剝。如是數數往來磨刀,後轉勞苦,憚③不能數上④ ,懸駝上樓,就石磨刀。深為眾人之所嗤笑。

  猶如愚人,毀破禁戒⑤,多取錢財,以用修福,望得生天。如懸駝上樓磨刀,用功甚多,所得甚少。

  注釋:

  ① 羸:弱。《禮記•問喪》:「身病體羸,以杖扶病也。」

  ② 憐愍:愍,同憫。憐憫。

  ③ 憚:怕,畏懼。

  ④ 數上:多次上下樓。

  ⑤ 禁戒:佛門戒律,亦即不能違犯的律條。

  解說:

  此則可與第四十三則<磨大石喻>比看。

  辨析:

  舍便利而求於繁瑣,舍取磨石下樓而上樓不止,以至於懸掛死駝於樓,其根本目的在於磨刀剝駝皮。不惜就難避易,會使人覺得好笑,磨刀是必需的,方式也要合理,因此我們常說,好的想法沒有好的措施,同樣會走向荒誕。這個故事比喻出一個發人深思的命題:一個追尋理想人生真諦的人,「喜舍」與「斂財」的選擇,是決定走向理想坦途還是奔向崎嶇山谷關鍵佛教對待錢財所採取的態度是難能可貴的,在商品交換和階級對立社會里,人們對於「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有錢能買鬼推磨」、「錢能通神」以及「自古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的現象早已司空見慣。更有甚者,諸如「錢是命,命是狗屎」的譏咒般的話語也能聽到。而以平常心布施心對待錢財佛家義理就顯得格外令人注意,它無疑是有認識價值的。

  來源:1、《百喻經注釋與辨析》荊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經注釋》弘學注釋

  3、網文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