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卷上》31、雇倩瓦師喻
譯文:
過去有位婆羅門師,想舉辦一場隆重的法會,對弟子說:「我需要一批瓦器,以供法會使用。你去替我雇請一位瓦師來,這可到市集上去尋覓。」那弟子即前往瓦師家去。這時有一人趕著驢、負著瓦器到市場上去賣掉,那頭驢才一會兒的功夫就把瓦器都打破了。此人回到家中,心裡懊惱,就啼哭起來。婆羅門弟子見了,便問:「為何這般悲嘆懊惱?」此人答道:「我用了種種善巧的方法,經過許多年的勤苦,方做成了瓦器。拉到市場上想賣,這頭破驢子頃刻之間都把瓦器打砸了,所以我懊惱。」弟子聽了,心中欣喜,想道:「這頭驢真是好東西,歷經久時做成的東西,頃刻之間就能把它破掉。如今我應把這頭驢買下來。」瓦師很高興,立即就把驢賣給他。弟子乘著回家來,師父問道:「你為什麼不把瓦師帶來,這驢子能派上什麼用場?」弟子答道:「這頭驢子勝過瓦師呢! 瓦師歷經久時做成的瓦器,它轉眼就能打破。」這時師父呵責道:「你這愚痴之人,沒有智慧。這驢的確是能一下子打破的,然而即使給它一百年辰光,也不能作出一個瓦器來。」
世間的人也是這樣,雖則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家的供養,卻毫無報償,專做損害他人的事情,從來沒有行過一點善。背恩的人也正是這樣。
這故事比喻∶世上有很多人,受人供養很久,不但沒有報償,且常做損害的事,這種背恩忘義的人,和他親近,和他在一起,是有損無益的!
寫在前面:
《百喻經》佛教文學經典,以譬喻宣揚佛法義理。全書從《經藏》12部經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頌,概稱「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詼諧機智,生動巧妙,文淺理深。
百喻經卷上
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在鵲封竹園。與諸大比丘菩薩摩訶薩及諸八部三萬六千人俱。是時會中有異學梵志五百人俱。從座而起白佛言。吾聞佛道洪深無能及者。故來歸問唯願說之。佛言甚善。
問曰。天下為有為無。答曰。亦有亦無。梵志曰。如今有者雲何言無。如今無者雲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無。故說或有或無。問曰。人從何生。答曰。人從谷而生。問曰。五穀從何而生。答曰。五穀從四大火風而生。問曰。四大火風從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風從空而生。問曰。空從何生。答曰。從無所有生。問曰。無所有從何而生。答曰。從自然生。問曰。自然從何而生。答曰。從泥洹而生。問曰。泥洹從何而生。佛言。汝今問事何以爾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問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雲何得知泥洹常樂。佛言。我今問汝。天下眾生為苦為樂。答曰。眾生甚苦。佛言。雲何名苦。答曰。我見眾生死時苦痛難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見十方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樂。五百梵志心開意解求受五戒。悟須陀洹果。復坐如故。佛言。汝等善聽。今為汝廣說眾喻。
原典:
31、雇倩瓦師喻
昔有婆羅門師,欲作大會①,語弟子言:「我須瓦器,以供會用。汝可為我雇倩②瓦師。詣③市覓之。」時彼弟子往瓦師家。時有一人,驢負瓦器,至市欲賣。須臾之間,驢盡破之。還來家中,啼哭懊惱。弟子見已,而問之言:「何以悲嘆懊惱如是?」其人答言:「我為方便④,勤苦積年,始得成器。詣市欲賣。此弊惡驢,須臾之頃,盡破我器。是故懊惱。」爾時弟子見聞是已,歡喜念言:「此驢乃是佳物⑤!久時所作,須臾能破。我今當買此驢。」瓦師歡喜,即便賣與。乘來歸家,師問之言:「汝何以不得瓦師將來?用是驢為?」弟子答言:「此驢勝於瓦師。瓦師久時所作瓦器,少時能破。」時師語言:「汝大愚痴,無有智慧。此驢今者適可⑥能破,假使百年,不能成一。」
世間之人,亦復如是。雖千百年受人供養,都無報償,常為損害,終不為益。背恩之人,亦復如是。
注釋:
①大會:盛大的法會。
②倩:請。
③詣:前往,到達。
④方便:善巧。
⑥適可:恰好。
來源:1、《百喻經注釋與辨析》荊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經注釋》弘學注釋
3、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