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卷上》43、磨大石喻

  譯文:

  譬如有人磨治一塊大石頭,花費許多氣力,歷經漫長歲月,磨成一隻玩具小牛。用去的功夫極大,期望的目標輕微。

  世上的人也是這樣。磨治大石塊,譬喻做學問,精勤勞苦;做成小牛,譬喻為了名望,互相攻訐。做學問么,研究思索精微的玄理,廣泛通曉種種知識,理應步步實踐,去求得那遙遠但究竟圓滿殊勝之果。一旦為了求名譽,驕傲自大,就會增長過患。

  這故事比喻∶人們精勞勤苦地修學,應該志求高勝的道果,如果只是為求一些聞名閑利,那用力多而收穫少,或者得不償失,反而增長過患了。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譯

  寫在前面:

  《百喻經》佛教文學經典,以譬喻宣揚佛法義理。全書從《經藏》12部經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頌,概稱「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詼諧機智,生動巧妙,文淺理深。

  百喻經卷

  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在鵲封竹園。與諸大比丘菩薩摩訶薩及諸八部三萬六千人俱。是時會中有異學梵志五百人俱。從座而起白佛言。吾聞佛道洪深無能及者。故來歸問唯願說之。佛言甚善。

  問曰天下為有為無。答曰。亦有亦無。梵志曰。如今有者雲何言無。如今無者雲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無。故說或有或無。問曰。人從何生。答曰。人從谷而生問曰。五穀從何而生答曰。五穀從四大火而生問曰。四大火風從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風從空而生問曰。空從何生。答曰。從無所有生。問曰無所有從何而生答曰。從自然生。問曰自然從何而生答曰。從泥洹而生問曰。泥洹從何而生。佛言。汝今問事何以爾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問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雲何得知泥洹常樂。佛言。我今問汝。天下眾生為苦為樂答曰眾生甚苦。佛言。雲何名苦。答曰我見生死苦痛難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見十方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樂。五百梵志心開意解求受五戒。悟須陀洹果。復坐如故。佛言。汝等善聽。今為汝廣說眾喻。

  原典:43、磨大石喻

  譬如①有人,磨一大石,勤加功力,經曆日月,作小戲牛②。用功既重,所期甚輕。

  世間之人,亦復如是。磨大石者,喻於學問,精勤勞苦;作小牛者,喻於名聞,互相是非。夫為學者,研思精微,博通多識,宜應履行,遠求勝果。

  方求名譽,㤭③慢貢高,增長過患。

  注釋:

  ①如:明本作「於」。

  ②小戲牛:小牛玩具或精巧之工藝小牛

  ③㤭慢:㤭,佛教心所有法之一,即二十個隨煩惱之第七。於自己的才貌、名、利、能力、出身等不善對待,驕傲放縱,深生貪著為性,能障不橋,生起雜染為。為種依持自己的長處,驕矜自持,居傲凌人的心理活動為㤭。㤭與慢的差別,在於㤭不對他人,而僅對自己之長處產生傲慢自大之心;對他人心起高慢,則稱為慢。

  來源:1、《百喻經注釋與辨析》荊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經注釋》弘學注釋

  3、網文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