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回鄉乞討,讓父親感到羞辱問其原因後震驚

  《菩薩睒子經》說:「人有父母,不可不孝;道不可不學。濟神離苦,後得無為,皆由慈孝、學道所致。」

  凈飯王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的國王佛陀父親

  佛陀悟道後,四處弘揚佛法。聽說佛陀在王舍城講經說法,年已花甲的凈飯王渴望見到已獲覺悟兒子。這種心情越來越強烈,他一連九次派了九名近臣使者帶著眾多的隨從,前去請佛陀回國。但每次侍臣聽聞佛法之後,都不聲不響地出了家,加入僧團,並證得羅漢果。只因阿羅漢們把世間之法看得都很淡薄,他們沒有把老國王的信帶給佛陀

  一籌莫展的國王深感失望,只好將最忠誠的老侍臣史魯德亞叫來,命其帶信。同其他人一樣,克魯德亞深具慧眼,聞法後加入僧團,亦證阿羅漢果。但是,不同於其他人,他把凈飯王的心願轉告給佛陀,勸說佛陀回去見他那耄耋之年的王家父親。當時正值春天,適宜遠行。這樣,佛陀在眾多弟子的陪同下,一路講經說法,從從容容,走走停停。兩個月後,他們終於來到迦毗羅衛國。

  佛陀被安排住在釋迦的花園裡。這時,高傲自大的釋迦族元老們都這樣想:「佛陀是我們的小兄弟侄兒輩或孫子輩。」然後,他們對那些年輕王子們說:「你們向他行禮,我們就坐在你們的後面。」他們坐在一起,動也沒動,更沒有向佛陀施禮。即時,佛陀升至天空,大顯雙運神通,以此制服了他們的狂妄佛陀父親國王見如此不可思議神通,率先向佛陀行禮,口言這是他第三次禮拜佛陀。其他人也不得不依次向佛陀行禮。隨即,佛陀從天空降至地上,坐在早已准備好的座位上,謙恭有加的釋迦族人一齊圍坐四周,渴望聽聞佛陀開示

  這時,天空突然漂落一陣雨水,灑在大家身上這一不同尋常的瑞相,使大家議論紛紛。佛陀給他們講了《須大舒本生故事》,說明在前生前世時,也曾發生過同樣的事。

  聽講完畢,釋迦族人大為高興。然後,他們紛紛辭行回家,不知道請佛陀及其弟子吃飯是他們的義務,連國王也沒有想到要請佛陀,他認為:「我的兒子不到我王宮來,他要到哪裡去?」所以,一到王宮他就吩咐准備了豐富的飯菜,在王宮裡等待佛陀的到來。

  第二天,因不曾有人相約供齋,佛陀及其弟子們准備停當,沿著大街小巷,挨家挨戶地乞食。

  動身之前,佛陀這樣想:「過去諸佛入其眷屬之城後,是徑直到他們的家接受供養,還是挨家挨戶次第乞食?」後來,他明白,過去諸佛沿路乞食。所以,佛陀一路托著缽,來到迦毗羅衛國的街頭。

  當耶輸陀羅告訴國王佛陀這種有損王家體面的行為時,他大為傷心不安,急匆匆地來到佛陀跟前,行過禮後,迫不及待地問道:「兒呀,你為什麼要如此地在我臉上抹黑。看到你在大街上乞食,我做父親的受到極大的羞辱。你以前坐金色車輦外出郊遊,而現在卻在街上乞食,這講得過去嗎?你為什麼要出我的丑?」

  「我不是在出你的丑。大王我是遵守我家族傳統。」佛陀答道。

  這使國王更加震驚:「但是,以乞食為生是我家族傳統嗎?佛陀我們家族是大日王種,剎帝利的後裔,沒有一武士曾經乞過食呀。」

  「大王,這不是你國王家族傳統,而是我佛陀家族傳統諸佛以乞食為生。」佛陀站在街頭,如此地勸說著國王

  「正念乞食,正法行事,善行之人,此彼得樂。」

  剛聽完此偈,凈飯王即刻見道而證初果。他趕忙從佛陀手中接過缽,領著佛陀和他弟子們來到王宮大院,用精美的佳餚供養他們。

  飯食之後,佛陀又一次如此地告誡大家:「正未能善行,勿作惡業,如此賢者,此彼得樂。」國王當下即證第二聖果,與此同時,波闍波提夫人證得第一聖果。

  有一次,國王告訴佛陀,他曾拒絕相信傳言,說他兒子因嚴厲的苦修沒證聖果就歸天了。佛陀因此講了《法護本生故事》。佛陀說,在前生中,有人曾指給他看一堆白骨,但是,他還不相信兒子死了這一次,凈飯王證第三果。

  當凈飯王臨終躺在病床上時,佛陀給他講了最後一次佛法,他即證阿羅漢果,自我驗證了解脫之樂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