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卷下》:90、地得金錢喻

  【譯文】

  90、地得金錢

  曾有一窮人,在路上走著,路途中偶然拾得一囊金錢心中大喜,隨即一一點數起來。還沒能數完,失主忽然尋找過來,把錢全都奪了回去。這人當時後悔沒有快快離去,懊惱的心情使他十分痛苦不堪承受。

  值遇上佛法的人也是這樣,雖是遇見了三寶福田,然而不精勤方便修行善業的話,有朝一日忽然命終了,便墮入於三惡道中,就像那個愚人一樣,還被失主奪了錢去。如偈所說

  今日造這個業,明日做那樁事,

  執著快樂不思索一下苦,不知不覺死賊來搶了命去。

  急怱怱做這做那,凡夫生人人這樣,

  就像愚人埋頭數金錢,空歡喜一場,所得到的金錢轉眼間又失去了

  《百喻經》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譯

  寫在前面:

  《百喻經》佛教文學經典,以譬喻宣揚佛法義理。全書從《經藏》12部經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頌,概稱「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詼諧機智,生動巧妙,文淺理深。

  百喻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在鵲封竹園。與諸大比丘菩薩摩訶薩及諸八部三萬六千人俱。是時會中有異學梵志五百人俱。從座而起白佛言。吾聞佛道洪深無能及者。故來歸問唯願說之。佛言甚善。

  問曰天下為有為無。答曰。亦有亦無。梵志曰。如今有者雲何言無。如今無者雲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無。故說或有或無。問曰。人從何生。答曰。人從谷而生問曰。五穀從何而生答曰。五穀從四大火而生問曰。四大火風從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風從空而生問曰。空從何生。答曰。從無所有生。問曰無所有從何而生答曰。從自然生。問曰自然從何而生答曰。從泥洹而生問曰。泥洹從何而生。佛言。汝今問事何以爾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問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雲何得知泥洹常樂。佛言。我今問汝。天下眾生為苦為樂答曰眾生甚苦。佛言。雲何名苦。答曰我見生死苦痛難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見十方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樂。五百梵志心開意解求受五戒。悟須陀洹果。復坐如故。佛言。汝等善聽。今為汝廣說眾喻。

  原典:

  90、地得金錢

  昔有貧人,在路而行,道中偶得一囊金錢①,心大喜躍②,即便數之。數未能周③,金主忽至,盡還奪錢。其人當時悔不疾去,懊惱之情④,甚為極苦。

  遇佛法者,亦復如是。雖得值遇三寶福田⑤,不勤方便,修行善業,忽爾命終,墮三惡道。如彼愚人還為其主奪錢而去。如偈所說⑥:

  今日營此事⑦,明日造彼事。

  樂著不觀苦,不覺死賊至。

  匆匆營眾務,凡人無不爾。

  如彼數錢者⑧,其事亦如是。

  注釋

  ①囊:口袋。如皮囊

  ②躍:他本作「踴」。

  ③數未能周:未能數完一遍

  ④惱:他本作「恨」。

  ⑤三寶福田三寶,指佛、法、僧三寶

  ⑥偈:有廣狹二義,廣義之偈,包括十二部教中之伽陀與祇夜,兩者均為偈頌之體,然兩者之意義互異:偈前無散文(長行)而直接以韻文記錄其教說,稱為孤起偈,即祇夜。狹義之偈則單指伽陀,意譯為諷誦,偈頌或孤起頌。為九部教、十二部教之一。

  ⑦事:他本作「業」。

  ⑧錢者:元、明本作「金錢」。

  來源

  1、《百喻經注釋與辨析》荊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經注釋》弘學注釋

  3、網文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