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佛經日報
白話譯文:
以前有一個叫須摩的織戶,常常替別人紡織,自己卻窮的連一升米都沒有。
有一日,須摩心裡想,我前世因為沒有行布施才導致現在窮困不堪。今世如果還不布施,來世會更加的窮困。
我應當努力的為主顧工作,請求能得到一些絲線,用來這絲線來布施,希望來世能過的更好些。
須摩終於乞討到一縷絲線,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佛及弟子在城中求食。
佛接受這縷絲線後,衣服立刻裂開了(佛以方便,示現衣服破裂)。於是,就用這縷絲線把衣服縫好了。
所施雖微少 值大良福田
過度群萠類 其數不可量
大威德世尊 當證知此事
佛也用偈言回答須摩:
汝今值我故 歸誠發信施
名聞遍十方 度脫不可量
這時,須摩聽聞佛世尊說此偈後。深生信敬。五體投地。發大誓願。
願持此施絲線的所有功德。於未來世。盲冥眾生。為作眼目。無歸依者。為作歸依。無救護者。為作救護。無解脫者。為作解脫。無安隱者。為作安隱。未涅盤者。令使涅盤。
發完誓願後。佛告訴阿難,須摩因為以殷重心把這一縷絲線供養於我。未來世,須摩當得成佛,佛號十綖(線)。
原文:
貧人須摩持縷施佛緣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城中有一織師。名曰須摩。貧窮困苦。家無升斗。常行客織。用自存活。又於一日。作是念言。我以先身不布施故。今值貧窮。困苦如是。我於今者。復不布施。於將來世。遂貧轉劇。
作是念已。我今當更勤加役力。推求少物。持用布施。於未來世。儻得是報。即便求索。得少許縷。涉道歸家至一巷中。遙見世尊。著衣持缽。將諸比丘。入城乞食。前詣佛所。尋持此縷。奉施世尊。
世尊受已。即現衣破。尋用縫衣。時須漫那見佛世尊縫補破衣。心懷歡喜。前禮佛足。發大誓願。即於佛前。而說偈言
所施雖微少 值大良福田
過度群萠類 其數不可量
大威德世尊 當證知此事
汝今值我故 歸誠發信施
名聞遍十方 度脫不可量
爾時須摩聞佛世尊說此偈已。深生信敬。五體投地。發大誓願。持此施綖所有功德。於未來世。盲冥眾生。為作眼目。無歸依者。為作歸依。無救護者。為作救護。無解脫者。為作解脫。無安隱者。為作安隱。未涅槃者。令使涅槃。
發是願已。佛便微笑。從其面門。出五色光。繞佛三匝。還從頂入。
爾時阿難前白佛言。如來尊重。不妄有笑。有何因緣。今者微笑。唯願世尊。敷演解說。
阿難白言。唯然已見。
彼須摩者以殷重心。施我綖故。於未來世。當得作佛。號曰十綖。廣度眾生不可限量。是故笑耳。
這則故事清楚的說明,虔誠是修行的重要法寶。若發無私利他的弘大誓願,以誠心供養三寶,即便只是一縷絲線,所獲果報也不可思議。
佛滅度後,眾生以供養佛法僧三寶,瞻禮,贊嘆佛像而能獲大福報。
佛法尚且住世,眾生從誦念佛經,供養三寶,禮拜三寶,傳播佛法中獲大福報,乃至於修行成佛。
四部眾中,僧眾肩負起傳承佛法教誨眾生的重大責任。我們應當供養僧眾。(可以供養食物,衣服,鮮花等,所獲福報不可思議)
應當如何供養呢?虔誠,無比的虔誠,哪怕只是少許物品,未來果報不可思議。發願供養已,應當迴向眾生和佛道。
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舍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