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廣傳》:六.精進品,猴王不忘下屬

  釋迦牟尼佛廣傳(下)

  全知麥彭仁波切 著 堪布索達吉 譯

  76.猴王不忘下屬

  久遠之前,於吉祥雪山山腳下,長有一片葯材豐富之森林,釋迦牟尼佛當時變現為一隻猴王。森林中有一烈卓達大樹,枝繁葉茂、氣味芬馥。猴王住於樹下時,發現一根樹枝已彎入水裡,而此時眾多猴子正爭相覓食水果猴王頗富遠見,它害怕彎入水中樹枝日後會為猴群帶來違緣,便深感應先將此樹所結果實吃光,於是它就對眾猴子說道:「我們應首先採摘此樹果實,其餘果樹日後慢慢享用不遲。」猴子們就開始吞食此樹果實。

  此時枝條上有一顆果實尚未成熟螞蟻就搬來很多樹葉覆蓋在水果上,結果眾猴均未發現這漏網之果。一段時間過後,此果漸漸成熟味道鮮美時自然落入水中。果實沿河漂流,而河水下游有一國王國王妃子當時正好在河邊沐浴。王妃突然聞到一股芬芳香味,她尋香而去,結果發現了上游漂來的這顆果實。她將此果從河中撈出來後一聞,頓覺氣味芳香無比。王妃將它供養國王國王一嘗喜不自勝,他竟想:只要能吃到此種果實,失去王位都不覺可惜。既然果實是從上游漂來,想必上游一定生長有果樹我一定要找到果樹,這樣才可長期享用,這果味、形色實在妙不可言。

  國王即刻便率領軍隊逆流而上,到達森林中後終於發現了此棵果樹。當大隊人馬漸漸靠攏之時,成千上萬只猴子竟竄出來搶奪果實。國王非常生氣,立即命令手下將這些猴子統統殺死。眾人馬上搬起石塊、拿起兵器準備將群猴一網打盡。當國王大軍氣勢洶洶、劍拔弩張之時猴子開始遭受大恐怖折磨,它們全都戰栗不安、痛苦萬分。猴王見到眾猴所受痛苦後悲心大起,它爬上果樹頂梢並向北方如飛鳥一般縱身一躍,結果竟攀上山岩邊一根藤條。它將藤條一端拴在自己腳上,然後再跳躍回果樹上,用手抓緊果樹,腳部又依藤條與對面山崖連接起來。猴王此刻則命令所有猴子從自己身上向藤條那端躍進,最終猴群無一例外全都踩著猴王身體躲過國王追殺。盡管它自己已遍體鱗傷、體力難支,但心態卻恆時穩固、毫無後悔之意。

  看到猴王此種方式解脫所有猴子恐怖急難國王眷屬深感稀有。他們皆認為猴王不僅聰明智慧更能不顧自己身命,恆以悲心利益他眾,此種作為真乃難能可貴。國王於是命令身邊人說:「猴王為其它猴子生命安全竟能以身相救,但恐它自己身體已近崩潰極限,因長時間為眾猴做橋樑,它已身力衰竭、無法挪動。我現欲在它身下墊些衣物,你們同時用箭射向藤條、樹枝,務必將其射斷,那時它自會跌落。」

  眾人依王所言眾箭齊發,最終將藤條與樹枝射斷,猴王終於跌落到國王所備衣物上。因猴王身體早已傷痕累累。精疲力竭,它一落下後便昏死過去。國王將其置於柔軟墊子上,以葯物精心清洗創傷猴王不久即清醒過來。

  國王對它說道:「你舍棄自己生命,以悲心布施身體作為橋樑讓其它猴子通過,這樣行事對自己有何利益?這些猴子安危與你又有何干係?」

  猴王回答說:「這些猴子皆聽我吩咐,認我為國王,我亦將它們當成兒子一般看待。為利益它們,我才甘願如此行事。我們友好共處,共同轉生為猴子同類,長期集體生活後,我們已如親友一樣和睦。」國王再次深感稀有,他又問猴王「如果大臣國王如是作為當然再好不過,但國王對屬下如此行事恐不應理。為自己利益著想,何苦要毀壞自己身體?」猴王耐心對國王開導道:「大國王世間雖有這種說法,但此等觀點來源自惡劣論典,我亦了知此等論典。與我關係不甚融洽之眾生,當他們遭遇痛苦時,舍棄他們都令人無法忍受;而與自己長期友好相處、對自己恭敬有加、關係如同親友一般之眾生,更不必多言。」猴王又趁勢將自己如何疼愛猴子、如何攀上藤條之經過向國王講述一番。

  國王不覺對猴王所言所行生起歡喜心,他說道:「你舍棄自己安樂,承擔別人痛苦這樣做來,你自己又能獲得何種功德?」猴王回答說:「我身雖傷痕累累,而我同類卻因之而得解脫、拯救,它們對我內心恭敬就已是對我最大報恩。我再苦再痛也無不喜悅情緒,就算我因此而死我也高興快慰,因我已擁有清凈名聲國王對我贊嘆、我又事業無畏功德國王你應明白了知,無悲心之人斷不會獲得如此功德,他們只能得到與之相反之過失。此等眾生除感受燃燒地獄之痛外別無去處國王實在應該聽從我教導,以佛法護持國政。你對眷屬與無依無靠眾生應似父親待兒一般饒益他們,盡量增上法政、積累福德,令今生來世快樂幸福。」

  國王猴王自此更是信心大增,而猴王也於死後轉生善趣。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