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樹菩薩從龍宮出來後,准備大弘法化。但是弘法需要有因緣,需要有大力之人支持,如果能得到國王的護持,佛法一定能夠大興,所謂「不依國主,法事難立」。
於是,龍樹菩薩准備去化導一位國王。這位國王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不相信佛法,只相信外道,而且還誹謗佛法。不僅不信,還誹謗,要去度化他就有難度了,不是去給他講幾句法,他就能被感化的,龍樹菩薩只能付諸於行動了。
他怎麼做的呢?這個國家正在打仗,龍樹菩薩混到他的軍隊中,每天扛著一面大旗,跑在最前面,而且每次都跑在國王的前面。就這樣,一直堅持了整整七年。
從這裡可以看出,要度化一個人實在不容易。我們一學佛就想把所有人都度了,其實度人沒這么容易,不是我們想度就能度得了的。這需要有因緣,還要看對方的善根福德,還要自己有度化別人的能力。
龍樹菩薩一直在這個軍隊裡面待了七年,七年過後國王才終於發現他了。國王就想,這個人怎麼這么奇怪呢?每次都扛著一面大旗跑在我的前面,膽子怎麼這么大,這是什麼人?於是就把他召來了。召來一問:「你是什麼人?」龍樹菩薩回答:「我是一切智人!」
國王一聽,口氣這么大!心想我是一國之王,我都沒有說自己是一切智人,你竟然敢口出狂言,說自己是一切智人。國王就問:「那你怎麼證明你是一切智人?」龍樹菩薩回答說:「國王,你有什麼問題盡管問,沒有我不知道的。」國王聽到這些話,就像吃飯被噎住了一樣,吐又吐不出去,吞又吞不下來。
本來國王心裡就想:我是一國之王,也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國主,而且在這個國家,我還是一位大辯論師。那時在印度很盛行辯論,這位國王口才也很好,辯才無礙,也是全國上下敬服的一位大辯論師。國王左右為難,若我問他問題,這不是降低我的身份嗎?我作為一國之王,我還要來請教他問題,這不是表明我不如他嗎?但他再一想,如果我不問他問題,這個事就沒有辦法解決,我不問問題,也證明我輸了,因為我連問題也問不出來,這說明我不如他。
國王左思右想,不知道怎麼辦。便隨口冒出一個問題,「那你說現在天上在幹嘛?」龍樹菩薩立即回答說:「天上天人和阿修羅正在打仗。」這個國王一聽,他心裡又起疑了:「天上正在打仗,怎麼證明呢?想要否定卻沒證據,想要贊同也無事實。」龍樹菩薩看出國王在懷疑他,於是說道:「國王不信的話,我就證明給你看,稍等片刻。」須臾之間天上兵器、刀械,嘩嘩往下掉。國王還是不信,認為刀械、兵器人間天上皆有,有兵器從天上掉下來,這並不能證明天上就在打仗啊。龍樹菩薩又說:「您再等一會兒。」過了一會兒,天人、阿修羅的鼻子、眼睛、耳朵、手腳都從天上像下雨一樣往下掉。
龍樹菩薩怕國王還不信,又立即用神通將天分開。所有的人,包括國王都看見天上兩軍正在對陣,一邊是天人,一邊是阿修羅,果然他們在打仗。這時候國王徹底信服了。信服後的國王皈依龍樹菩薩,在場的上萬個婆羅門,也都皈依了龍樹菩薩,而且隨龍樹菩薩出家,成為龍樹菩薩弟子。
國王得到龍樹菩薩的化導,皈依佛門以後,龍樹菩薩開始大興佛法。於南天竺大弘佛教,摧伏外道,廣明摩訶衍。
龍樹菩薩著書弘法。做《優婆提舍》十萬偈,又做《庄嚴佛道論》五千偈,《大慈方辯論》五十偈,令摩訶衍教大行於天竺。又造《無畏論》十萬偈,於《無畏》中出《中論》也。
從這段文字就可以知道,龍樹菩薩真的是很有智慧,不僅辯才無礙,還深通文字般若,著作無量,有「千部論主」之稱。
世間之理,成就越大,越招人嫉妒。龍樹菩薩在國王的護持下大弘佛教,使佛教在印度極為興盛,這引起了婆羅門的嫉妒。其實,此類事情在佛陀時代也有發生,如提婆達多見頻婆娑羅王用色各五百車物品供養佛陀,於是心生嫉妒,分裂僧團,出佛身血。
這位婆羅門擅長於咒術,欲與龍樹菩薩一爭高下。他來到皇宮面見國王,直言稟告於南天竺國王:「我能降服此比丘,王當驗之」。
國王是龍樹菩薩的皈依弟子,很敬仰龍樹菩薩。國王聽此狂語,立即呵斥道:「汝大愚人!此菩薩者,明與日月爭光,智與聖心並照。汝何不遜,敢不推敬?」
婆羅門雖然被呵斥,但仍然不服,又繼續說:「國王,您是一位有智慧的人。您為何不驗證一下,就這樣果斷的下結論了呢?」國王聽言,知其決戰之心已定,遂請龍樹菩薩應戰。
第二日清晨,國王和龍樹菩薩共坐於政德殿上。婆羅門後一步到,隨即開始施咒。在咒語的力量下,大殿前出現一個廣長清凈的大池,池裡有一朵千葉蓮花。
於是,婆羅門飛坐蓮花之上並大聲呵斥龍樹菩薩,「汝在地坐如畜生!而欲與我清凈花上大德智人抗言論議。」不知天高地厚的婆羅門辱罵龍樹菩薩是畜生,傲慢的誇自己為大德有智之人。而龍樹菩薩聽此謗辱之語,並未說話,只是看他表演。
婆羅門以為自己咒語厲害,龍樹菩薩不能奈何於他,哪知龍樹菩薩可是使用咒術的高手。待婆羅門黔驢技窮時,龍樹菩薩施咒將自己化成一尊六牙白象。大白象緩緩行至水池邊,不費吹灰之力,即用象鼻將大白蓮花連根拔起,並將蓮花甩至空中,隨著「啪嗒」一聲,婆羅門被狠狠的摔落於地,當下腰斷不能爬起,才不得不降服於龍樹菩薩。
婆羅門對龍樹菩薩跪地求饒說:「我不自量,毀辱大師,願哀受我,啟其愚蒙。」龍樹菩薩菩薩心腸,自然不與眾生一般計較,遂恕其罪過,收為佛門弟子。
龍樹菩薩不僅有神通道力,而且非常慈悲,常如普賢菩薩般恆順眾生,甚至為眾生犧牲生命也甘之如飴。當時印度有一位小乘法師非常嫉妒龍樹菩薩,因為龍樹菩薩弘揚大乘佛法,使大乘教法遍及印度,小乘佛法的弘揚可能因此受到了很大影響。於是這位小乘法師對龍樹菩薩一直懷恨在心,龍樹菩薩知道後便主動去找這位法師。龍樹菩薩誠懇地問道:「你希望我長久住世嗎?」小乘法師也很誠實:「實不願意。」
龍樹菩薩聽了法師的回答,遂退入閑室,多日不出。弟子們許久未見龍樹菩薩,甚覺可奇,破門一看,龍樹菩薩已經蟬蛻而去,自在往生了。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其中有一個願——恆順眾生。要做到恆順眾生不容易,需要有大悲心,而龍樹菩薩真正做到了恆順眾生,眾生要我命,我即為眾生捨生命。此真正為菩薩行者,令人嘆服。
以上內容出自《龍樹菩薩傳》,該傳寫於龍樹菩薩往生後百年,作者不詳。龍樹菩薩的影響很大,南印度的人都特別敬仰他。他往生後,南印度人為紀念龍樹菩薩建了許多塔寺,對龍樹菩薩敬奉如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