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鏡錄略講上冊 (第十章)
南懷瑾教授講述
第十章命河推出因果浪02
唯心緣起
又偈雲:是心不在緣,亦不離眾緣,非有亦非無,而能起大果。
心在在緣,什麼緣?老子有句名言講的很對:『不見可欲,使心不亂』,一個人沒有看到過那個東西,沒有習慣,心裡不會亂。物質文明愈發達,人類的慾望愈高。換句話說,物質文明愈發達,犯罪的行為愈復雜,犯罪的因果也越來越錯綜復雜,這是當然的,因為是外緣所引起的。老子這種思想說明外緣的可怕,儒家、道家都一樣,曾子也知道外緣的可怕,所以有『慎獨』的說法。
我們的心本來是依外境而引起,譬如我們當年晚上看書是點一盞青油燈,後來用洋油已經相當奢華了,現在離開電燈不能過活了。當年出門走路、坐牛車也很好,拿把草扇扇涼,涼風習習,無比的舒服,現在好像離開冷氣不能生活。這些心理狀況的變化,都是外緣所引起的。但是,當外緣引起這心的功能,它的作用並不在上緣的上面,而是內在的、唯心的,所以說『是心不在緣,亦不離眾緣。』
簡單地說,外境可以影響心理,心理也可以造成外境,心理因緣很難說一定屬於哪一方面。所以此心與因緣的關系不能說沒有,是有。當你被外緣一引,它是起作用,不是空的,是有。當這個緣過了,好像沒有,實際上還是有。譬如做一件事做過就忘了,尤其年紀大的人,幾十年前做過的事自己想不起來,沒有了?不會的。我告訴你,到了什麼時候想起來?快死的時候。為什麼?因為心理的反應有一個特殊的作用,幾十年前的事像放電影一樣,很快迴轉來,都會再想起來。
非有亦非無,而能起大果。
心的變形
《顯揚論》頌雲:由彼心果故,生已自然滅,後變異可得,念念滅應知。
心理的狀況,一生一滅一生一滅地跳動,這是心的功能所顯出來的成果,即所謂過去生種子識所帶來心的果,後天的教育只能稍稍影響它一點,很難有大的變化。『心果』,只管這個階段,『生已』,便自然滅去了。生出來又變滅,滅去並不是沒有,那個功能、那個影響還是在,當然現代科學還很難證明。
有一點大家要小心,雖然現在科學知識進步到這個程度,有許多足以被我們證明是不錯的,但如果認為科學是定論,常常會鬧笑話。所以大家研究佛學著作,盡量少引用科學,非常重要,因為一引用科學,很可能三年以後,定理整個被推翻,你那篇論文因引用錯誤而整個失去價值。
如拿光學來說明,譬如人在這里,兩個鐘頭以後離開,在七小時以內照相,每個座位都可以照出每個人的影子。也就是說,生滅早過去了,人也早離開了,那個影像的功能都還在。現在科學只能到這個程度。如果拿哲學、佛學道理講,這個影像不只七天,一直還在,但存在的是影像,影像則隨時間而不停在變異,早已不是你原來的那個形態,由你原來那個功能發出來的形態,變異、變去了,變去了不是沒有,而是變另一個形態,所以說『後變異可得』。
所以,儘管我們隨便一個思想、行為生滅馬上過去了,它的後果的功能依然存在。在念念的生滅上,我們應該知道這個道理,思想、起心動念要特別注意關照自己,非常可怕的。我們常常在現實生活看到,一個人動了殺機想害人殺人,立刻氣色就變了,如果當時把血抽出來驗,血液變藍,有毒。當然太高興,血液的糖份就特別多,也是有問題,過份的都不對。所以心性修養與生理的關系有這樣復雜的關系。這些都是借用現代科學上、醫學上一點點道理說明這個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