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任何一種思想或是文化的傳承都有著特定方式,如口傳、心傳、物傳(如袈裟)等,可謂是品類繁多,在如此眾多的品類當中,最好的傳承媒介是什麼呢?
歷史一次又一次的證明,沒有文字的思想和文化,其傳承的時間是不會太長久的,更不用說發揚光大了。如皮影戲(近於失傳)、壯語(1956年才有文字)等已接近於失傳的狀態。
因此,佛教得以在中國發展,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於中國人本身就有著重視文字的傳統。換句話說,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很可能就是跟中國歷來重視文字和記錄有關。因為在印度是一個不太重視文字和記錄的國度。因此佛教雖然起源於印度,但最終傳到中國以後才發揚光大。我想其背後真正的原因就是文字吧!
佛教傳到中國,並不斷的發揚光大,佛經功不可沒。因為在中國,佛教的思想傳播絕大部分是通過佛經來完成的。甚至可以說,沒有佛經,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中國佛教。
在《壇經》中,六祖也對佛經之所以存在的原因作了詳細的說明,他說:
「善知識!一切修多羅及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經,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無世人,一切萬法本自不有。故知萬法本自人興,一切經書,因人說有。緣其人中有愚有智,愚為小人,智為大人。愚者問於智人,智者與愚人說法,愚人忽然悟解心開,即與智人無別」。
六祖認為:當世的一切經典和文字,包括大小二乘教、十二部經,都是因人而設置的,因為人原本就有著智慧的本性,方可建立。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了人,所有的一切萬法和經書也將沒有任何意義,也無所謂存在了。因此,他得出的結論是:一切萬法本是由世人所施設,一切經書是因為要對人說法才會有。
因為世人之中有人愚痴,有人聰慧,根器不同。愚痴的稱為小人,聰慧的稱為大人。愚痴的人向有聰慧的人請教,聰慧的人對愚痴的人說法。愚痴的人如能忽然意解心開,就和有智慧的人沒有任何差別。
因此,佛經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有眾生的存在,如果所有的眾生都覺悟成佛了,那佛經也沒有存在的意義。
在我們世人的眼裡,佛經之的所以有那麼多不同的品類,也只是因眾生的根器而因人施設的,因為眾生的根器有著千萬種差別,因此覺悟的法門也就有了千萬種。而佛經本身就是記錄覺悟法門的書籍。也正因為這樣,世人的眼裡才有佛經浩如煙海的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