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論心物

  中伏之際,脂膏欲燃,龍湖西畔,閑步乘風。

  釋恆銘: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種種法,應含世間法及出世間法。世出世間的萬法既然隨心生滅,那麼世出世間萬法的演化也應受心的制約與指導。

  無盡慧:恆銘我兄,近來體悟,更愈深廣。

  釋恆銘:《心經》雲「…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也就是說所有的無明都可被認知,所有的無明都不會被無窮盡認知;或者說所有的無明,在認知它們的路上,可以在更深更廣的路上無窮盡地走下去。換而言之,也就是說,參法之路沒有盡頭。更進一步說,因「…無無明盡…」故,順著任一心念可以無窮盡的行進下去,進而能演化出千而又千的宏大世界,量如恆沙的諸佛世界均如此而得成。

  無盡慧:《心經》雲「…心無掛礙,究竟涅槃…」,與《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同義。「心無掛礙,究竟涅槃」同位語即是「心有掛礙,則必輪迴」,輪迴於何處?無它,掛礙於何處即於何處輪迴,並且心中何時滯礙,輪迴即於何時生起;心中何時滯礙消融,輪迴即於何時停止。

  釋恆銘:那麼,輪迴是怎樣向前行進的呢?

  無盡慧:聖者曰「三人行必有我事」,何況世事紛紜,為人師者可以說很多很多,只要用心去聽,紛紜世事自會回答人們的疑惑。第一,為了讓學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教師們會對未來每一天用心作出謀劃。第二,因為農人心地未來每一天作出謀劃,所以種植的作物會得到預定的收獲,該得豆的一定得豆,該得瓜的一定得瓜,絕不會該得豆的得到的是瓜,絕不會該得瓜的得到的是豆。等等,這些世事說明了什麼道理呢?說明了「心之所向,輪迴進焉」

  釋恆銘:「心之所向,輪迴進焉」中,心之所向是怎樣實施的呢?

  無盡慧:心並不是抽象的稱呼,色受想行識是其五蘊隱,也就是說心蘊隱於五者之中,這五者皆為心之所顯現。本來無一物,從本來無一物真如中,心與異於心的物同時生起,眼耳鼻舌身意是心的六大功能也就是說心通過它的這六大功能與心外的物進行交互。

  心外的一切都稱為物。從本來無一物真如中,產生心的同時,異於心的物也同時產生;當然心與物既然同時產生,也必然同時消失。與心的內涵變化了的同時,異於心的物當然地也隨之而變;恆沙諸佛在因地修行的路上,其心由暗昧趨向聖明的同時,心外諸物也相應地演化成為莊嚴的佛國聖土。

  釋恆銘:從本來無一物真如中,心與異於心的物是怎樣生起的呢?

  無盡慧:楞嚴經已有明示,本來無一物真如,原本清凈光明,因掛礙故,無明遂生,暗昧即成。無明暗昧初成之際,對於清凈光明真如是沒有什麼妨礙的,哪裡的天空永遠沒有雲朵?象雲朵的存在更能顯現天空的深遂與寬廣一樣,時而頻現的無明暗昧,更能顯現真如清凈光明。唯一能對真如造成妨礙的是無明暗昧的執著無明暗昧初成之際,沒有與光明相區分的清晰邊界,隨著執著的開始,錯誤地以暗昧為我(也就是妄心之主),於是通常所說的神識產生了;與此同時被錯誤執著為我(妄心之主)的暗昧就有了清晰的邊界,與妄心相異的物也產生了;隨著心與物的生起世俗意義上的空間、時間也產生了。值得指出的是,心與物本來混體於真如有什麼區別;後來由於心生掛礙的原因生了無明,心與物也是區別不大的;再後來隨著執著的深入,心與物才迥異了起來。

  釋恆銘:心與物能夠互動嗎?

  無盡慧:物理學有個概念叫著參照物,做在車裡的人,以車為參照物認為自己不動時,車窗外的物體便快速地後去,動了起來;車外的人大地為參照物認為自己不動時,眼前的車便疾馳前行,動了起來;心與物也是這樣。

  日常眾生根深蒂固地以外物為實有時,其心便為外物所役使;例如徒手捉蝶,成人很難成功,因為無論有意與否,成人內心深處根深蒂固地認為蝶會飛走的,於是徒手捉蝶時,蝶便真的飛走了。徒手捉蝶者,如果是年齡很小的幼兒,往往能夠成功,因為幼兒心中沒有蝶會飛走的概念,只有蝶很美麗的概念,於是幼兒徒手捉蝶時,便真的捉住了;其實這也不能算作幼兒的成功,因為他心中也沒有捉的概念

  值得一提的是用心役物時,日常眾生很難成功,因為日常之中的眾生其心多半是妄心,是妄心便有心物之別,一旦把外物執著為實有時,外物便不能為心役使。深曉其理的修心人,常常有以心役物的能力,其實也不能說他們有以心役物的能力就象幼兒捉蝶一樣,他們這樣做時,心中並無役使外物的概念網路上有人說「心不為物所動時,物便隨心而動」,其實心中要有心物之別,外物便難隨心而動。

  釋恆銘:心物之辯,在現實有什麼用處嗎?

  無盡慧:先師王陽明有言「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為什麼心賊難破?就是妄心之中,把某一模式戴在自己身上,並根深蒂固地認那就自己的真實,於是在現實生活中做各種事情時便心為物役,很難走出那個虛妄的模式所限定的範疇。倘若能夠認識模式的虛妄性,那麼日常生活中做各種事情時,還有什麼能縛住我們的手腳呢?所以呀,要說解放,釋心為先。

  釋恆銘:現實之中,人們都很重視自己身體健康,心物之辯在這裡有什麼用處嗎?

  無盡慧:一理通百事,當然有用。舉個例子吧,安照心物之辯的道理,人們心中有了難以解開的心結時,在自己的身體上便形成相應的疾病;通過與病者的交心,了解他們的人生觀,看看在他們的人生觀中心結對應於身體的何處,解開了心結身體上相應的病患便不葯而愈;由王鳳儀傳給劉有生,再由劉有生傳給張修英的化性談中,有很多具體的病例。

  再如修心人很重視的死亡修法藏密大圓滿認為分段生死中的生命是由神識明點(也就是妄心)所攝的,通過神識把生命信息由四肢百骸收攝到中脈,再經由頭頂梵穴離體,這就是死亡的過程。這裡死亡的生前修法,就是以心役物的典型案例,值得指出的是神識離體後,不再指導身體的演化,這是俗世中常見的死法;虹化的各種死法中,神識都未離體,因為本來無一物生命的本質只是各種因緣的聚合而已,本無所來,亦無所去。

  唵嘛呢唄每吽

  願此論能益有緣。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