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涅槃時說過,以四念處而住,四念處知道是什麼嗎,對修行很重要

  佛釋迦牟尼佛在即將涅槃之前,用宏亮巨大的聲音僧眾們說:今天,我將要涅槃了。一切眾生如果有什麼疑問,現在就可以問我這是最後的一次提問了」。阿難一共問了四個問題,其中一個就是佛在世時,大家依靠佛,與佛住在一起,這是依佛而住;佛滅度後,大家又依誰而住呢?」佛說:「你們依四念處嚴心而住。」(四念處:念是能觀的智慧,處是所觀的境界。一、觀身不凈;二、觀受是苦;三、觀心無常;四、觀法無我。)

  一般人因為執著大地水火因緣假和的「我」、五蘊為實有,才有妄想執著才有了貪嗔痴慢疑,才生生世世在六道輪迴佛陀在入涅槃前,付囑阿難:「一切行者,應當依此四念處住。」四念處觀實是修行的基石。

  因此於色身生起「凈」倒,於感受生起「樂」倒,於事物生起「我」倒,於心念生起「常」倒;由於這四種顛倒,成為攀求、追逐的僕人,作不了自己生命主人

  行者若能勤修四念處──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則能破除種種妄想執著,誠如《圓覺經》所言:「善男子!當知身心皆為幻垢,垢相永滅,十方清凈。」找到真正安身立命之處

  四念處即身、受、心、法。(1)觀身不凈。我們的身體就算洗得多乾淨,也有汗流出,如果不洗,簡直是臭不可聞!身上九孔常流不凈:眼屎、耳垢、鼻涕、痰、唾沫、大小便等骯臟流液,時刻無不在流。故要觀身不凈。多貪淫慾的人應以不凈觀來對住,觀再美貌男女也是污穢不凈,既然不凈又有什麼可貪戀的呢?知道不凈就不會貪著,而沒有那麼大的淫慾心。

  (2)觀受是苦。受是領受,無論什麼善惡順逆境界現前,你有所領受,就會動搖你的心。有動搖就是苦。所有的接受、領納,一切的境界都是苦的。你若知道它是苦,不會貪享受,求欲樂,這樣就可以斷滅苦。

  (3)觀心無常。我們人的心,有如大海里的水波浪,前念滅,後念生,念念遷流,生生不息,可是每一念都是無常虛妄的。

  (4)觀法無我。法有色法、心法。在百法明門論上說:「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個心所法,二十四個不相應,六個無為成百法。」「色法十一心法八」有十九法,加上「五十一個心所法」有七十法,再加上「二十四個不相應」,與「六個無為」,合起來即是百法。雖然有這么多法,可是無我,所以不要執著法。

  金剛經上說:「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修行修到極點,是人法雙亡。人未明白佛法前,我執深重一切都屬於我,什麼都是我的。但明白佛法之後,便執著於法,而變成法執,有所執著就有障礙,有障礙就起顛倒,起顛倒就生夢想。若觀我既沒有了,那還有個法呢?故要觀法無我。從觀身不凈,推而觀心、受、法也都是不凈。觀受是苦,推而觀身、心、法也都是無常。觀法無我,推而觀身、受、心也都是無我。所以雖然說是四念處,可是它們互相有連帶關係。在佛入涅盤之後,每一位修行者都應該依四念處而住,不能絲毫舍離的。

  眾生對身、受、心、法四境,有四種顛倒妄見:以為自身是凈的,感受是快樂的,心是恆常的,現象是自體的。由此產生了貪愛無明。名曰四顛倒。

  四念處 是用智慧觀察身、受、心、法四境,破除凈、樂、常、我四顛倒。做到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從而減少煩惱,引發戒定慧,走上涅槃成佛之路

  如果一個人不知修持四念處觀,就會遠離成聖成賢的法門,與聖道漸行漸遠;如果與聖道漸行漸遠,就會甘露法門愈行愈遠;如果與甘露法愈行愈遠,就免不了遭受生、老、病、死種種憂悲苦惱。相反地,若能修持四念處觀,就能親近成賢成聖的法門,受此甘露法門的熏陶,也就能避開生、老、病、死的種種憂悲苦惱,究竟離苦得樂


  老法師---四念處, 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佛在滅度的時候,阿難向佛請教:佛在世的時候,我們是以佛為老師;佛不在了,我們以誰為老師?我們依誰住?佛說:以戒為師,依四念處住。所謂「四念處」,就是佛法里常講的「看得破」,你能看得破,你就智慧煩惱輕、智慧長,你就曉得四念處是多麼重要!

  四念處,可謂是智慧的觀照。四念處里頭,第一個是「觀身不凈」。眾生最大的障礙是太愛惜自己的身體,把這個身當作自己,這是不了解事實真相。諸位要曉得,身是不幹凈的東西,我們世間人最貪愛的就是身體,為這個身體不知道造多少罪業,不值得!曉得身不凈,你的人生就不一樣了,你會把這個身當作是你成佛、了生死、斷煩惱的工具,你會好好地利用它,你不會糟蹋它,也不把它當作性命一樣的愛惜,用不著,好好地善於運用它就好

  第二個是「觀受是苦」。受是什麼?感受,或者說享受。你今天享受的是苦,這是實在的。我們在這世間,不要說在世間天上也不例外,縱然生到非想非非想天,他所受的還是苦,三界統苦,這個要覺悟!欲界三種苦,「苦苦、壞苦、行苦」,全都要受。苦苦裡麵包括八大類: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這八苦交煎。要想真正離苦得樂,說老實話,唯獨西方極樂世界不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苦你永遠沒有辦法離開。

  第三個是「觀心無常」。我們這個心是生滅心,生滅心是無常的,這個心定慧全無,一天到晚妄念紛飛。佛教我們只想阿彌陀佛,如果我們一天到晚只想阿彌陀佛,那你功夫成片,就一心不亂了。

  第四個是「觀法無我」。「我」是主宰的意思、自在的意思。我們這里觀法無我,西方極樂世界觀法有我。在西方極樂世界,自己可以做得了主;在我們這個世界,自己做不了主。

  如果自己真正能做主,年輕貌美多好!年年一十八多好!偏偏一年比一年老,這就做不了主。沒有一樣自己能夠自在、做主的,所以「我」是空有其名而已,沒有真正的我。你要對於身心世界常常提起這樣的觀照,你就智慧了,就不會被身心世界迷惑。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