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邪惡,心存善念做善事,必能改命、修福、避禍。請您轉發分享,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所以,不管你現在過得是什麼樣的生活,是落破潦倒,是病痛悲苦,是一無所有,都沒有關系,重要的是你的意念,只要你常發正念,總往好的方向想,並且深信不移,它就會實現!
有一次在參訪的途中,居士突發奇想:「我總浪費這麼多時間去寺廟,每天這麼辛苦奔波,為什麼自己不建造一座寺廟呢?那樣便可以省出很多時間參佛了。」
可他又仔細一想:「蓋寺廟需要很多錢,自己去哪裡籌錢呢?然後,居士便開始尋寶,沒多久,他就找到了寶物,卻又遇到一個問題,建寺的錢有了,但是還需要大量的人力,上哪裡去找那麼多人呢。」
居士想啊想,最後他想到了國王,覺得國王一定能幫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於是,他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來到了皇宮,希望國王能幫他。
國王一邊摸著居士帶來的珍寶,一邊高興地說:「你從哪兒得到的寶物呢?」
居士說道:「我發願修建一座佛寺,但因為沒有錢而無法如願,為了籌錢,我獨自四處尋寶,如今平安地歸來,這是第一利;
現在,我沒有把寶物占為己有,而是獻給您,只求興立佛寺,這是第三利。不過,現在雖然有寶物,但是沒有人力,我依然無法建寺,所以前來向國王求助。」
國王聽了居士的話,充滿感慨,說道:「按照居士的話,那麼我也可以稱得上擁有『三利功德』:第一利,我為一國之尊,受全國百姓的愛戴與尊敬;
第二利,國家興盛,財力和兵力充足;第三利,全國百姓都順從我的命令,不敢違抗。憑這『三利功德』,我當然要助你興建佛寺啊。」
國王著建成的佛寺對居士說道:「全國上下,難道只有你我有福氣建佛寺嗎?這種好事,應該惠澤到更多人才是。」
於是國王便下令,如果有人願意捐獻,一律接受布施。老百姓們知道後,都非常高興,紛紛捐出錢來贊助、隨喜。
人的每一個夜晚都是一次死亡,每一個黎明都是一次重生,每天都歡喜的面對人和事,運氣自然會好轉起來,這便是對生命的最好回報。
穆公非常喜歡馬,曾不惜重金,搜羅了幾匹名馬養在宮中。
一天,一名負責喂馬的侍從慌張地跑來報告說,一匹白色的駿馬不見了。秦穆公後,立刻跑到馬廄去查看,只見半根韁繩還拴在馬槽上,一定是這匹剛烈的馬掙脫了韁繩跑掉的。
秦穆公急得不得了,便親自帶人去尋找,沿著路上若隱若現的蹤跡,一直追到了一座山谷里。
然後,他們便聽到了熱鬧的人聲,原來是一群山民正圍在一堆篝火旁,吃著火上燒烤的肉。秦穆公一眼就看見了草叢里白色的馬皮,那正是他丟失的駿馬。
「這是我的馬啊!」他驚呼道。
正吃著馬肉的山民聽到聲音都站了起來,一個個驚恐地看著秦穆公和他身後的武士,不知道將會面臨怎樣的處罰。
可是令這些山民沒想到的是,秦穆公的臉上恢復了平靜,然後笑著說道:「吃了馬肉不立刻喝酒,會傷害你們的身體。」
於是,他吩咐侍從們去取來幾壇好酒,分給山民們喝下,這才轉身走了。山民們拿著分到的酒,疑惑不已。
一年後,秦國和晉國爆發了韓原之戰。戰斗進行得異常慘烈,秦軍陷入了晉兵的包圍,秦穆公也深陷其中,敵軍的長槍都擊中了他的鎧甲。
危在旦夕之時,突然出現了一支隊伍吶喊著殺入重圍,他們拚死戰斗,殺得晉兵暈頭轉向,不知所措。此時,秦軍趁機反攻,一舉擊潰晉軍,並且俘獲了晉惠公。
事後,秦穆公召見那支趕來救援的奇兵,詢問他們說:「我不記得曾經有恩於你們,為什麼要冒死相救呢?」
那些人卻笑著說:「我們就是那些殺了您的駿馬,卻還得到您賜美酒的人啊!」
當初秦穆公沒有隻看重一己之利,反而理解並寬容別人的過失,才讓秦穆公收穫了意外的驚喜。
日行一善,積善成德,改變命運
五代時有一位竇燕山,他從小喪父,母親將他撫養成人。竇燕山到了三十多歲還沒有子嗣。
一天夜晚,他夢見去世的祖父對他說:「你前世惡業很重,今生不僅無子嗣而且短命,你要及時行善,或許可以轉變命運。」竇燕山醒來之後,便決心聽從祖父的話立志行善。
有一次,竇家的一位僕人,偷了兩萬銀錢逃跑了。因害怕追捕,便寫了一張債券:永賣此女,以抵銀錢,將債券綁在自己女兒的手上。
竇燕山很憐憫此女,不僅把債券燒了,還囑咐妻子好好撫養此女。女孩長大後,竇燕山還做主,給女孩找了一個好人家。
還有一次,竇燕山到山裡寺院拜佛,無意間揀到白銀十兩,黃金兩錠。他就一直在寺院守侯失主,等了大半天,終於看見一人哭喪著臉走來。
竇燕山走過去詢問,那人說:「家父被人綁架,我借了白銀、黃金準備贖回父親,不料上午來寺院拜佛的時候不知銀兩丟哪了,這下家父性命難保了。」
聽完,竇燕山確定他是失主後,便把金銀如數還給了失主,而且還送給他一筆回去的路費。
竇燕山每日如此:親友無錢辦喪事,他就出錢買棺材幫忙安葬;有女子不能出嫁的,他就出錢資助買嫁妝;他還資助窮苦人家做生意......
竇燕山為了救濟別人,自己非常儉朴,從不鋪張浪費。家裡的收入除了日常開支外,便全部用來救濟窮困百姓。
不僅如此,他還出錢修建了四十間書院,購書數千卷,自己出錢聘請教書先生給貧苦人家的子弟教書,因此造就了不少人才。
後來,竇燕山又夢見祖父對他說:「這些年,你每日行善,積了不少陰德,上天已經給你延壽三紀(合36歲),你的五個兒子來日都很顯達,你命終之後將會升天。」
從此,竇燕山更加努力行善積德。後來他的五個兒子都高中進士,他本人也官至諫議大夫。
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