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柏霖警官:怎麼樣才能求得真實的學問

  宋朝的陳烈剛開始讀書的時候,對自己沒有記性深以為苦,偶而讀到孟子說了,做學問方法沒有其他的方法,只是希望將放失的心找回來而已。忽然體悟說,我的心無法收回來,那要如何記得呢?於是他就閉門靜坐,一百天都不去讀書了,想深入體悟以靜心收心的方法而將心神集中。當再開始讀書的時候,結果一看書,書中的內容全部都能夠記得很清楚。

  這一段有一句孟子》的開示,就孟子曰,「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這一段常常我們聽老法師開示,或者在《感應篇彙編》裡面也有這一段,孟子曰,「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那我們來探討這句經文的意思。那麼這句經文的意思,就是我們了解孟子說,學問做什麼就是我們讀書的目的是幹什麼,我們學佛目的是幹什麼,我們學儒的目的做什麼學佛目的做什麼,就是斷惡修善,就是轉迷為悟,就轉凡成聖。什麼叫「放心」?就是把迷失的心找回來,返迷歸悟,就是「放心」了,把迷失的心找回來,我們都心外攀緣

  所以這里我們就來引用老法師他在九九二年,老法師曾經講過這部經,外面好像沒有流通過,叫做《佛說當來變經講記》,這個很珍貴。這是法師在一九九二年於美國金山大覺蓮社所講的,當時是老法師弟子心惠,這位三寶弟子記錄,景美圖書館韓鍈館長校正。這個大覺蓮社,前幾天法師跟我講,我跟師父提到我到福州大覺寺,方丈和尚尼請我跟他們講幾句話,正好大覺寺舉辦八關齋戒佛一共修。那在福州大覺寺,新加坡的談禪老法師的靈骨有奉厝在福州大覺寺,我跟老和尚報告這個事情老和尚說他知道談禪老法師也就是在新加坡修得非常好的一位修行人,在城隍廟賣香、賣蠟燭,捐了好幾十萬的美金到美國,就是這個大覺蓮社。

  這部經文不長,但是很契機,在講我們現代,也就是說我們從這部小經,可以發現佛在三千年前就已經看出現代社會現象,以及現在社會的弊端,包括佛門現象佛陀就先預言。本經的經題是《佛說當來變經》,簡單的解釋,「當來」就是我們現代。「變」就是變化的意思,是講現代人人心變化、世界變化,連佛教也起了變化。確實,比如有正信的佛教,有觀光的佛教,有學術佛教,有迷信佛教這就是佛教變化,現在末法時期就是這個現象,所以佛教也變化了。

  至於變化之後是好還是壞?修行的人該如何成就自己的道業呢?《佛說當來變經》正是講我們的自身切身的問題。談到世界的變化,以近二、三十年最為劇烈,老和尚講這個的時候,他那時候是在九九二年,現在是二o一八年,相差將近多少?二十年前。老和尚在那邊講的時候就說,近二十年,等於1992年,從一九七o年到一九九二年,老和尚講的意思是說,這二、三十年最為劇烈。那現在更劇烈了。老法師說,難道就是基督教所說世界末日到了嗎?

  那麼我們就引用《佛說當來變經》這部經裡面的一段經文。我們看經文,「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將來之世,當有比丘,因有一法不從法化,令法毀滅,不得長益。何謂為一?不護禁戒,不能守心,不修智慧,放逸其意,唯求善名不順道教,不肯勤慕度世之業。是為一事,令法毀滅」。這段在講佛法為什麼會滅掉?當時佛要滅度的時候,魔王障礙佛陀不受障礙,最後降魔,魔王派魔兵、魔將、魔女干擾佛陀入滅,佛陀不受影響。魔王後來最後沒有辦法勸導佛陀不要入滅,祂甚至以天帝位子要讓佛陀佛陀不願意。最後魔王講一句話將來我派我的魔子魔孫就披著你的袈裟,進入你的僧團,進入你的佛門,我來破壞你的佛教佛陀就流下眼淚,講一句話獅子身上肉,就有辦法獅子死了,把獅子毀滅掉了獅子是森林之王、叢林之王,能夠讓獅子倒下去的。我們常常講佛經,講經說法叫做「獅子吼」,為什麼?可以喚醒迷惑顛倒的眾生,所以叫「獅子吼」。那麼獅子叢林裡面叢林之王,只要獅子一吼,所有的動物全部銷聲匿跡。那麼魔王這麼一講,派魔子魔孫到僧團來,佛陀就說,有辦法毀掉這個獅子,吃掉獅子身上的肉的,就是獅子身上的這個蟲,獅子身上肉。這就是這一經文,就印證了佛陀當時講的這句話

  所以這一經文是正宗分的第一段,整個意思以現在人的說法,這是一種預言。簡單的說,佛告訴在場的比丘將來會有一些比丘,因為不順從於佛的教法弘化,就是不遵守佛陀的教誨。佛陀的教誨是什麼?當時阿難尊者有問佛陀四個問題,佛陀你在的時候,我們以你為師你不在,我們以什麼為師?佛陀你在的時候,你所講經說法,我們將來會集的時候,要安哪個經名?要怎麼個會集?佛陀你在的時候,我們依你的教化為安住,你不在我們要安住在哪裡呢?第四個,對於這些六群惡比丘,如何對待呢?這四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佛說,我滅度以後,你們以戒為師,你們遵守戒律,追隨持戒律精嚴的修行人,尊重波羅提木叉視同我在人間這就是第一個,以戒為師

  第二個,我所講的經教,將來你們會集的時候,要首先安「如是我聞」。

  第三個,以什麼為安住呢?依四念處安住,哪四念處呢?三十七助道品裡面,「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所以妙境長老特別推薦說,修行凈土人要同時修四念處。就是「觀身不凈」,你容易放下身見的執著。「觀受是苦」,五蘊是苦,所有的享受最後都是苦。苦,本來就苦受,樂,到最後樂極生悲,也是苦,「觀受是苦」。「觀心無常」,在還沒開悟以前,我們這個心是生住異滅,我們這個心是「諸行無常,是生滅法」,所以「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沒有一個真正的我,除了我們的真如自性,「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寂滅現前的時候你才見到真我,所以「無我」。你把我執掉了你把法執破掉了你就悟了一切法,「觀法無我」,你破了根本無明,就知道「觀法無我」。你證得無我的時候,就證得不生不滅自性。這個就是依四念處安住。

  那最後一個,對六群比丘,惡比丘佛陀說,默擯,不要理他就好了。這四個。

  有一群、有一比丘就不遵守佛陀教法弘化,演變到佛法走向毀滅,使得依法修學的人不能得到佛法利益也就是說這些不守戒律比丘做一個不好的示範,以至於有些想學佛的人,他產生邪知邪見他不學佛了,他無法得到佛法利益佛陀還特別舉了六樁事情,任何一樁事情都足以令佛法毀滅,這個當然我們是在居士,我們是護持三寶,但是老法師特別引用這一段《佛說當來變經》,最主要也是勉勵我們注意這六件事情

  第一,「不護禁戒」是指輕視戒律的人不能持戒。經上說,禪是佛心,教下是佛的言語戒律是佛的行持,假如你捨去戒律,禪跟教就淪為空話了,淪為空談了。佛法不能存在世間簡單的說,一個因素佛法不能存在這世間簡單的說,一個國家就像靠法治來維系人心以及社會的安全秩序,也就是說佛教戒律就像國家法律一樣,佛教戒律規範了佛弟子身心世界如何安住。戒律又像儒家孔孟孔子孟子所提的禮節,我們說禮很重要儒家強調禮,佛家強調戒律。所以戒律就像儒家孔子孟子所說的禮,禮節是根本,一旦捨棄了禮節,根本就斷掉了,還談什麼為學之道呢?戒跟禮我們在上一集有探討過,禮很重要,那一段老法師開示,我們有探討這個問題。所以戒和禮一樣都是根本,重中之重,學佛捨棄根本,還談什麼開花結果呢?還談什麼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呢?這段主要是探討戒律的重要性。

  所以你「不護禁戒」等於不護持佛陀,不護持佛法。為什麼戒是學佛的根本呢?佛法無論是大乘小乘,都建立在戒定慧三無漏學的基礎上。守戒才能生定,因定而開慧。我們說因戒生定,因定開慧,學佛最終的目標就是開智慧智慧來自定力,也即是來自清凈平等心。然而唯有持戒才能使心清凈平等也就是說不守戒,我們的心就會混亂,我們心就會紛紛擾擾,心就不清凈。我們不守戒,我們心就不平等,我們守戒了,心才會平等心相應。

  戒律精神,正是印光大師印祖所說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善惡在一念心,一念之間,在一念心。去掉分別、妄想執著清凈自然現前,心地清凈智慧開啟,佛出世全為此事而來,所以戒律的重要性就在此。所以如果不護持佛制的戒律也就是你「不護禁戒」,那佛法勢必會衰微,佛法佛教勢必會滅掉、會毀滅。這第一個,戒為無上菩提本。所以戒,老和尚常強調,戒很重要第一個,為什麼佛教會毀滅、會衰微?就是第一個,佛的弟子「不護禁戒」。

  第二個,「不能守心」。一切法都是由自心變現出來的,心善則萬法皆善,心惡則萬法皆惡。現代社會看起來好像是進步,其實是在倒退,倒退什麼?道德淪喪,戒律鬆弛,人心渙散,道心退轉,這就是倒退。因為以前大家生活安居樂業,現在世界都在動亂之中,原因是現代人心不淳厚,不講道德仁義禮,不講道義,只圖利害關系,有利於自己的才是朋友,不利於自己的就是敵人,大家都是自私自利大家都不能夠守著善心善念,社會怎麼能夠安定呢?古聖人孟子說了,「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我們今天為什麼探討這個問題?就是因為句話孟子說的,「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老法師說,這個意思,這句的意思,求學問方法,「求學之道」,只在收回妄想雜念,如同《彌陀經》裡面所講的,「一心不亂」。所以現在的佛弟子,第二個,「不能守心」,也就不能守住道心。

  第三個,「不修智慧」。大家喜歡福報,「不修智慧」。智慧的反面就是愚痴愚痴人不知道自己愚痴,成天顛倒亂想,真假、邪正不分,時常把邪法當成正法。確實,看現在的這些佛教界的亂象,或是一般民眾信仰,不管是道教的,或是儒家的,時常把邪法當成正法,把正法當成邪法,就老和尚講的聽騙不聽勸,非常可惜。

  修智慧兩種方法,一個是禪定,參禪。第二個,教下所說的,讀誦大乘經典。讀誦大乘也須要懂得要領,否則仍舊落入愚痴。讀經同禪定一樣,專修清凈心。誦經好比石頭壓草,須要字字分明,不能誦經的時候胡思亂想經文的意思。假如妄念現前,不要管它,繼續念下去,一直把它念下去,念到後來,妄想執著自然就退掉了你不用去研究經文的意思,你一旦到達智慧現前,自然本性光明就顯發出來,全部經文的意思你就能夠完全通達明了。這是第三點,「不修智慧」。

  第四個,「放逸其意」。現在世人所說的隨心所欲,簡單的說,就是貪瞋痴慢疑諸妄念,這個妄念的心起作用

  第五,「唯求善名」。追求名聞利養,我們現在世間人講說,提高知名度。現代佛教形態也有所變化,現在有宗教式的佛教學術性的佛教、邪教的佛教傳統式的佛教。老法師說,還有一種是作秀的佛教,強調廣告,打知名度,大做廣告,活動的時候排場非常熱鬧,十足的迎合現代人。我們台灣最近就發生一個現象,就年輕人非常瘋狂的追逐所謂現代化的宗教尤其是講禪的,這位居士被稱為某某禪師,最後也因為他自己接受信徒兩部非常奢華的進口轎車,以至於被媒體撻伐得非常地嚴重。這就是什麼?就講究排場熱鬧,迎合現代人,並沒有真正的佛法內涵,這也是亂世的現象,是「唯求善名」。這個在台灣普遍有這種現象,而且會愈來愈嚴重。

  反而真正有修持的,像果清律師、宗興律師都默默無聞,出來信眾都不多,一、兩百人。那些講究排場的,甚至說他的師父非常偉大,透過媒體這樣傳播,跟他頂禮,贊嘆他們的師父,透過這樣網路媒體電視媒體這樣傳播,贊嘆師父。贊嘆師父這樣,反而是十幾萬人,上萬人,而且非常有組織性的。尤其現代的這些所謂新興的宗教,都吸收這些大學生加入,正統、傳統佛教辦法會,他們就到他門口去發傳單。就是迎合現代人的需要,並沒有真正的佛法內涵。這是第五個,「唯求善名」。

  第六個,「不順道教,不肯勤慕度世之業」,這個「道教」不是說我們儒釋道這個道教,就是不順佛陀的教誨,弘法比丘不依佛陀的教誨去修行,只是口裡修行,嘴巴講修行,身行不修不願意「勤慕度世之業」就是說這些修行不願意仰慕佛法的利他的志業、利他的事業。「度世」的事業是什麼?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四弘誓願。現代修行人不仰慕四弘誓願他不願意去做自利利他的事業,末法的修行修行道心不堅定,對自己的善根不相信,荒廢自度和度化眾生事業。因為比丘的話,他就必須要怎麼?要自度、要自利、要度他,要度化眾生的這個如來家業。荒廢自度和度化眾生事業,非常可惜,使得佛法更加的沒落。

  以上這六點,是老法師美國金山大覺蓮社,於一九九二年,所開示的《佛說當來變經》裡面的一段經文開示。那麼這一段,老法師等於是在差不多二十六年前,一九九二年距離現在二o一八年,也等於差不多二十六年前,老法師講的這部經就非常地深入。也是等於老法師差不多那時候還不到七十歲,差不多在六十六歲的時候,老法師這部經,《佛說當來變經》,老法師開示得非常好。我們在這邊就是因為提到,剛才講到孟子曰,「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我們特別引用這一段老法師開示

  《太上感應篇彙編》(第八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