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出家,竟然是因為佛陀的相貌

  有的人出家是為了尋求無上的覺悟;有的人出家是為了逃避世上的各種苦難;有的人修行是為了求得神通。而阿難出家,竟然是因為佛陀相貌莊嚴……。初發心很重要,關繫到一個人的修行方式修行高度。

  繼續邊讀邊聊《楞嚴經》

  【佛告阿難,汝我同氣,情均天倫。當初發心,於我法中,見何勝相,頓舍世間深重恩愛。】

  佛陀阿難說:「你和我同氣連枝(阿難佛陀堂弟),情份是天然的血親。你當初發心出家的時候,在我佛法中見到了什麼殊勝之相,馬上就舍棄了人世間深重恩愛?」

  在人世間父母之恩最深,夫妻之愛最重,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能使阿難放下這些深恩重愛,轉過來跟著佛陀出家修行呢?這是阿難出家的初發心

  【阿難白佛,我見如來三十二相,勝妙殊絕,形體映徹,猶如琉璃。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愛所生。何以故?欲氣粗濁,腥臊交遘,膿血雜亂,不能發生勝凈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從佛剃落。】

  阿難佛陀說:「我見如來的三十二相,尊勝善妙,世間絕無僅有。身體相貌輝映明徹,就像琉璃一樣。我心裡常常想,這個相不是人世間欲愛所能生出來的。為什麼呢?因為欲愛之氣粗濁,男女交媾時,氣味腥臊,膿血雜亂,是不可能發起並產生出如此尊勝清凈、善妙明徹的紫金光聚之身的。我非常渴望並仰慕這樣的身相,故而就跟著佛陀剃度落髮了。」

  清凈的修行人世人沉溺於欲愛,就像世人看蛆蟲沉溺於糞池一樣。所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是對不覺悟的人而言的,因為不覺悟香與臭,故而不自覺地被環境之熏染。阿難見到佛的身相,能夠覺悟凡人肉身的粗濁,產生出家之心,這說明阿難是非常有善根的。

  父精母血所造就的肉身雖然粗濁,但實際上它也是隨心念不斷發生變化的。

  比如說,有的人學佛之後,變得越來越慈眉善目了,這是佛法潤身的結果;有的人修道之後,變得越來越仙風道骨了,這是道法潤身的結果。同樣,善法潤身則身相善,惡法潤身則身相惡。不同的心念,所呈現的身相也不一樣。

  如果更進一層,當修行到了一定的境界,是完全能夠轉化並清凈這個粗濁肉身就像佛陀那樣,擁有形體映徹,猶如琉璃紫金光身。要是說起美容啊,這才是最徹底的美容呢。

  【佛言。善哉阿難。汝等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心性凈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佛陀說:「哦,原來是這樣啊!阿難,汝等大眾應當知道一切的眾生,從無始以來,生生死死相續不斷,都是因為不知道常住真心本來就是清凈光明體性。你們總是用各種妄想攀緣,不知道妄想並非是常住真心,故而追逐著妄想,隨著妄想不停的輪轉。」

  阿難渴仰佛之勝妙身相,因為他的渴仰是著相的,所以是一種妄想妄想有生有滅,依照妄想心而起修,即使阿難最後在形式上能修得三十二相,此相也會有生有滅。滅了以後再修,修成以後再滅,如此這般,逐相而修,隨相輪轉,沒有盡頭。這就像世間的愛美女子,一生中的大部分時光,都是為了美麗的容貌而不停的輪轉,死時依然是一場空。

  【汝今欲研無上菩提真發明性。應當直心酬我所問。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終始地位。中間永無諸委曲相。】

  佛陀繼續說:「如果你現在想要研求無上菩提真性中,所顯發出來的光明體性,就應當以直心來回答我的問題。十方如來都是循著同一條道出離了生死輪回的,這條道就是直心。因為心言直的緣故,這樣從開始到最終,乃至從一件事終結到另外一件事開始,中間永遠沒有各種曲折相。」

  要修得清凈光明的身相,用妄想心而修,是不可能修成的,必須要明白真心本性真心本性光明才是最究竟的光明佛陀的教化,如春風化雨、潤物無生,言談之間,把阿難佛陀身相渴仰之妄想,轉化成了研求真心本性清凈光明,升華了阿難的初發心

  發心要純正,直心方入道,十方如來皆如是。所謂「直心」,是指是第一念。比如說,吃飯是第一念,若加以分別思惟,分別飯好不好吃等,就是第二念了佛陀說「應當直心酬我所問」,就是要阿難聽到佛陀的問題,應憑直覺來答,不要摻和一些諸如「佛陀這麼問是什麼意思呢?我該怎麼回答才讓佛陀滿意呢?」等等的妄想

  這里的「直心」並不是世間人所認為的那種「直」。世間人所認為的「直」,首先包含了「我相」,故而並不是第一念。為什麼世間的直人說話特別沖?就是因為他們過於自我,考慮不到說話環境,故而在「我相」與「人相」之間常常不留餘地。用《金剛經》的語言解釋直心,就是不住於相。

  既然要研求真心本性清凈光明,那麼首先得知道什麼是真心。在接下來的故事中,佛陀帶著阿難,開始了尋心之旅。

  南無阿彌陀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