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鏡錄略講下冊 (第四十七章)
南懷瑾教授講述
第四十七章心海潮屏音回吼03
主客之間
阿難。聲消無響。汝說無聞。若實無聞,聞性已滅,同乾枯木。鍾聲更擊,汝雲何知。知有知無。自是聲塵或無或有。豈彼聞性為汝有無。聞實雲無。誰知無者。
阿難!聲音消失沒有音響了,你把它叫做聽不見。假如真的聽不見。『聞性已滅,同於枯木,鍾聲更擊,汝雲何知』,假如聽的功能隨著聲音的消失而喪滅。那就像一根干木頭一樣的沒有生機,起不了作用了。鍾聲再打時,你為何又聽到呢?可見你那能聽的功能並沒有隨著聲音的消滅而喪失。
『知有知無,自是聲塵或無或有』,有時聽到有鍾聲,有時聽不到鍾聲,那是客觀環境有的時候有聲音,有的時候沒有聲音而引起的。『豈彼聞性為汝有無』,那個能聽聞的功能,不屬於有聲或無聲,而是本來就存在的。『聞實雲無,誰知無者』,那能聽的功能,如你剛才的回答:『沒有了』。假如真的沒有了,斷滅了,你怎麼曉得沒有了。因為曉得沒有了這個功能和那能聽到的功能是同一個作用。佛用各種教育的手法,只是要告訴人們,無始劫來我們本覺的自性從來未曾變動過,個個都是佛,只要你找到了生命功能的本性,你就成佛了。
是故阿難。聲於聞中自有生滅。非為汝聞。聲生聲滅。令汝聞性。為有為無。汝尚顛倒。惑聲為聞。何怪昏迷以常為斷。終不應言。離諸動靜閉塞開通。說聞無性。
佛在這裡繼續跟阿難講。在聞性的功能中,聲音的現象是客觀的,它有生滅,而我們自性的主體並不在聲音的生滅上,所以不能說它是空或是有。因為這個道理你搞不清楚,所以修行起來不能進步。『汝尚顛倒,惑聲為聞』,你現在最嚴重的錯誤便是把現象界的聲音抓得牢牢的,當成真實。這八個字很重要,尤其是修凈土宗念佛或密宗念咒的朋友。有的人迷信咒語的力量大得很,其實咒子本身是對的,音聲也有無比力量的作用,但它仍是心所,是物理的,客觀的現象,不是主體。
『何怪昏迷,以常為斷』,因為你不懂這個道理,所以現在迷了。其實我們的本性永遠是不生了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清凈的,而你卻把它當成隨著聲塵的消失而斷滅。比如:年紀大的人,老化了,記憶力差了,其實你的本性一點也沒有差,只不過是由於腦神經老化,因此記憶力變差了。如果有一天我們不做人而成佛或做鬼,那時所有或許多記憶力都會恢復,因為那時不會受到生理機能的限制。
由此可知,若修定得力把生理機能轉化過來,記憶力和悟性都會大大恢復。因此,要求智慧,求博學多聞,需要修定,有了定力生理機能一轉,智慧的現象就開了。『終不應言,離諸動靜、閉塞、開通,說聞無性』。拿聲音來講,聽到聲音叫動相;聽不到聲音叫靜相。『閉塞』,例如加了隔音設備使音聲不得傳遞。『開通』,撤掉了隔音設備,使聲音流暢。不要以為離開了動靜、閉塞,開通這些作用,就找不到聞性的功能。
如重睡人。眠熟床枕。其家有人。於彼睡時搗練舂米。其人夢中聞舂搗聲。別作他物。或為擊鼓。或復撞鐘。即於夢時。自怪其鍾為木石呼。於時忽寤。遄知杵音。自告家人。我正夢時。惑此舂音。將為鼓響。阿難。是人夢中,豈憶靜搖開閉通塞。其形雖寐。聞性不昏。縱汝形消。命光遷謝。此性雲何為汝消滅。
佛為了說明聞性永恆存在,不會因為離了動靜、閉塞、開通而失去它的功能。在這裡做個比方:有一個人睡著了,他的家人在他睡時舂米,那個睡覺的人在夢中把舂米聲誤以為是打鼓或敲鍾。『即於夢時,自怪其鍾為木石響,於時忽寤,遄知杵音。自告家人,我正夢時,惑此舂音,將為鼓響。』醒過來時,才知道是杵舂米的聲音,於是告訴他的家人,原來是你們在舂米喲!我剛才在夢中還以為是擊鼓的聲響哩!『阿難!是人夢中豈憶靜搖開閉通塞,其形雖寐,聞性不昏。』
這些故事暫不管它,重點在於當我們在睡覺時,旁邊有人做事(真熟睡時有時聽不見)萬一聽到了我們會做夢,而把聲音當錯了。雖然聽錯,但沒關系,最重要的是,人的形體雖然睡著了,但是能聽的功能卻是始終存在的。『縱汝形消,命光遷謝,此性雲何為汝消滅』,佛說:就是死了、肉都爛了,變成白骨頭了,然後化成灰了,形體消失,那個能問的本性卻沒有生滅。這說明本性是不增不減、不垢不凈、不生不滅,學佛修道就是在於如何找到這個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