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心的法理基礎

  大悲心或自他相換的法理基礎

  a緣起

  閑來網游,得遇仁寶哲破「我」真言

  只要你相信有堅固存在的「自我」,就不能有完整的菩提心。如果「自我」真的存在,那麼只關心自己和自己的所有物就完全合理;但是如果沒有一個需要去關心的自我,你就能自由地把自己貢獻給他人。你一旦了解自我是個幻覺,就有機會對每一個人生起慈悲菩提心(宗薩欽哲仁波切)

  b解析

  依《法華經》,無論心路怎樣的曲折,最終眾生必佛,又十方三世有無量佛國。又依楞嚴大定(或恆河手印),對心中浮現的每一個念頭正確的對待措施是任其生滅、不擒不縱。 這說明了什麼道理呢?

  其中蘊含的道理有以下兩點:

  第一,從世俗上說,恆沙佛國都是由因地時,菩薩們各自相異心念演化而來;或者說因地時,菩薩心念相異是沒什麼本質區別的,最終都能演化為佛國聖境。在通往佛果過程中,心念差異僅造成心路的區別,影響不了最終的佛果;就像雲朵無論怎樣的多姿多彩,通通影響不了天空的深邃與純凈。

  第二,從聖義上說,任何心念的浮現,都是妄念的依真起現,無論多麼的悅意或可憎,都無實義,都影響不了真心聖境的常寂凈光。

  在此意義下,無論自我或他人的喜憎,其實沒什麼本質的區別,幻與不幻又如何呢?然而依世間法,對他人的隨順與否,卻大有不同,大悲心或自他相換皆依之而起。

  c發願

  願益有緣

  d聖賢加持

  唵嘛呢叭咪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