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宗鏡錄略講下冊 第六十六章 動心禪天遙02

  第六十六章 動心禪天遙02

  第一步,『止一切相』是初步修定,也就是上面所說的『制心一處』的止,這還是有為法、有心地。第二步,由有心地達到無心地此心了不可得禪宗祖師喜歡用了可得句話。如果眼睛閉著,心裡空空洞洞,你說已經了不可得,那你正有所得,得什麼?得個『了不可得』,那個心多大啊!多大的妄念在那裡!所以,你真的達到心了不可得,能與羅漢修行境界相應才叫止。但是進一步要自己討論,假定達到無心地境界,既然無心萬事無知嗎?如果達到無心地,所謂證到果位是萬事無知的話,那何必學佛?那是學死人,或者學成功而變成一個木頭人麻木不仁,那何必佛?這種佛法世界上根本是騙人,我們何必受騙!

  理與事齊,定和慧通

  所謂止觀雙運是止中有觀,定中有慧,在心不可得中間而『觀因緣生滅為觀』,自然而然,這個自然而然是觀,在佛學就叫做『無師智』,亦即『自然智』,自然而來禪宗大師常引用佛經的話:『法爾如是』,自性本性上有這個功能,真到靜定的時候,大智慧爆發,慧力非常強,能一悟千悟,一通百通,無所不通。所以,大止大定中有靜觀,這個時候自然觀到一切萬法皆是因緣生滅看得非常清楚,此時即是『止中有觀』,所謂止觀雙運。

  『或以理觀對於事定。』或者在這個情形之下,對一切事理深刻地觀察透徹了,也可以得定。中國有句老話:『學問深時意氣平』,由學問思想研究真到了家,也能得定。所以讀書、作學問要參透,鑽到底鑽通了,也可以得定證果。做功夫定到了極點也可開悟、證果,就伯[怕]你是個半吊子!我經常跟同學講,不要弄得佛也學不好,人也做不好兩頭落空,何苦搞這個事。基本上我強調應該先把人事研究好再來學佛,連世間學問都搞不好還來搞這個,結果是兩邊無著落,生死兩難,進退不得,那千萬不要這一套,不要以為佛學好聽喜歡來湊熱鬧。

  所以說『理觀對於事定』,理真正到了最高處,也達到空定的境界

  通禪的孔子孟子

  此經雲,一心不動入諸禪,了境無生般若是也,或俱通二。

  這兩句話是《華嚴經所說。一心不動進入到一切禪的境界也就是說,一心不動才可以進入禪的境界要注意這幾個字,因為這些文字很容易懂,但我特別為大家挑出容易誤會的地方,不然你一晃眼就溜過去了,認為一心不動就是禪,那錯了!一心不動才可以進入禪的境界,心不動並不是最高的境界。譬如佛法未傳入中國以前,孟子早已說過『四十而不動心』,他修養學問到了四十歲才不動心。我們年輕時讀四書、讀孟子,那時正是五四運動後一股潮流都在反對傳統文化,有同學講笑話,同現在年輕人一樣的調皮,孟子說四十而不動心你看梁惠王罵他:『叟,不遠千里而來……』,孟子一下發脾氣的話都出來了,早就動了心。

  那麼,什麼叫『四十而不動心』?孔子自己的修養是:『十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你們六歲讀幼稚園孔子十五歲才立志讀書。『三十而立』是說身體不大好,三十歲才站得起來嗎?不是的,這是講做人到三十歲而立定了宗旨,非向這條路上走不可,等於佛家發願十五歲志於學,經過十五年的猶疑、痛苦、煎熬、煩惱矛盾,到了三十歲將中年階段,才確定人生該走這條路。再加上十年修養、讀書,『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歲再不動心,沒有懷疑了!『五十而知天命』,然後到了五十歲入門悟道了。『六十而耳順』,耳朵順了,兩只耳朵又不驢子哪有不順的?難道六十歲以前耳朵不好,到了六十歲才掏通?不是的。到了六十歲,善惡是非化得平了,真到了禪宗所謂的重關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最後七十歲才算到了家。這是孔子對他一生的報告

  他也是講四十而不動心,四十歲是很重要的一個階段,不管男女孔子說後生可畏,年輕人不要輕視自己啊!『安之來者之不如今』?你哪裡曉得將來人不比我們高明!但是孔子也說『四十、五十而無間也』,到了中年沒有成就,什麼搞頭都沒有,一切念頭用了,這個人衰下去了,淘汰了。這個中年關頭很重要,所以古人句話

  人到中年萬事休,月逢十五光明少。

  一年有十二個十五,但是大半看不到真的圓月;人到中年差不多了,後來我們把它改成『人到中年飯自兜』,添飯都要靠自己添了,年輕時父母添。這是講到動心所引出來的閑話,卻說明一心不動並不是悟道那是調理自己心性的一個方法的一種成果、一種現象的一點。能夠做到一心不動,進一步才可以進入禪的境界,不要認為一心不動就是禪,那錯了!

  『一心不動入諸禪』就是講定,與剛才所說『止』的道理一樣。那麼進一步呢?定中有觀,在這個境界上一心不動,在定中,自然智的智慧發起。『了境無生』,這就難了!定是一個境界;亂也是一種境界;被人打一拳昏過去,昏是一種境界;喝醉了,醉也是一種境界;喜怒哀樂都有各種不同的境界你真到了一心不動,一念不生,也只是個境界而已!這是定的境。在這個時候發動自性智慧,了了境,無生,生而不生,一切境界都是無常的、變動的。你說定,定不會變動嗎?定也隨時在變動。譬如現在在坐大眾跟我一沒有入定,你在打坐,你以為坐中是靜嗎?坐中是大動哦!它隨時隨地在變化,一層一層鬆懈,靜、靜、靜,慢慢進入最靜的境界,也是最大的一個行動。拿宇宙法則來講,這個宇宙沒有靜止過。

  有人說國文吃虧,與西方文化比較,中國文化主張靜,西方文化主張動。我說根本不通,中國文化哪一本書是主張靜的?中國文化從《易經》來就闡明宇宙是不斷在動的,所謂靜止,是相對、緩慢的動。地球得很快,但是我們感覺不到。譬如坐在汽車、飛機上,如不向外看,你感覺不出速度之快,反覺安詳,動得最大時,你反而感覺到是靜。由這個理由,諸位要了解,你以為打坐在靜嗎?打坐的確在動,這個動、靜之間的道理非常深刻,不是簡單句話所能了解。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