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聖向何處去

  禪門要典《從容錄》舉德山宣鑒禪師

  廓侍者問德山:從上諸聖向何處去也?

  山雲:作么作么?

  廓雲:敕點飛龍馬,跛鱉出頭來。

  山便休去。

  來日山浴出,廓過茶與山。

  山撫廓背一下。

  廓雲:這老漢方始瞥地。

  山又休去。

  公案大意

  德山的侍者名廓,所以稱為廓侍者侍者因為接近禪師,所以可以隨時問法,這回他問德山:從前成佛菩薩的人,究竟去了甚麼地方?

  德山答:作么作么?

  作么,這是唐宋口語,現在廣府話(粵語白話)還保留這個詞語,讀為「做乜」,意思相當複雜,問人幹甚麼,可以問他「作么」;問人想甚麼,也可以問他「作么」;追究人有什麼理由要這樣做,更可以問他「作么」。

  德山答作么作么,意思就是說廓侍為什麼要問這問題。

  廓侍學禪門做法,用偈句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他說的「敕點飛龍馬,跛鱉出頭來」,意思是:經御筆一點,立即馬化為龍,跛鱉亦可以出頭。那就等於說,一經證悟,便由凡入聖,聖者所住凡夫所住有所不同,凡夫在這世間聖者所住何處?

  德山聽見他的回答,不理會他(休去)。廓侍者當然不很滿意。

  過幾天,德山出浴。浴罷,廓侍者遞茶,德山撫摸一下他的背脊。廓侍者高興了,自言自語地說道:這德山老漢現在才這樣。廓侍者是在怪德山當自己問法時的冷淡。德山又不理睬他(休去)。

  聖者住於什麼地方

  聖者住於什麼地方這個問題無法回答,因為聖者實無所住,一有所住,便已經是以識境為住。如果一定要說,只能說聖者住入法界,但法界其實並不是有世界的界,為了要說,我們才說之為「界」,因為所謂「法界」者,其實不可思議(想不到、說不出)。

  廓侍者還要吟兩句詩,來說明凡聖不同,那就失去平等性,因為凡夫所住雖然是這個世界,但這個世界亦含融於法界之內,所以不能說凡夫所住聖者所住不同,只能說凡夫住於識境,聖者住於智境,可是卻同樣住在「智識雙運」的境界。所以德山便不理睬他,因為他有凡聖的分別。

  德山浴罷,廓侍遞茶,德山摸摸他的背脊,廓侍埋怨他現在才對自己好,那又是分別心。當日德山其實亦未嘗對他不好,不理睬他,是讓他自己參悟平等性,摸摸他的背脊便是平等性。

  禪師侍者平等,現在廓侍者分明又起分別心,所以德山又不理他。其實不理便是理,他終會由此悟出平等性。

  德山宣鑒禪師簡介

  德山宣鑒,唐代高僧。俗姓周,簡州(今四川簡陽縣西北)人。少出家,初精究律學,貫通性相諸經,常講《金剛經》,時稱周金剛,後皈依禪宗,嗣澧州龍潭崇信,親侍逾三十年,武宗時返俗,宣宗時復為僧。懿宗咸通初,應邀住朗州德山(湖南常德境內),從學者甚眾,時稱德山和尚

  南無彌陀佛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