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不快樂的根源就在有「我」。生活想要有質量,就需要用慈悲來忘掉自我。如果多想別人、慈悲待物、慈悲待人,哪兒還會有那麼多的不開心呀!
佛法講,每天都用慈悲的心腸對待任何人,你就能天天快樂,每天的生活都有質量。
如果你能夠把大家在一起的時光,想像成一次快樂的聚會,那麼你的生活一定會是愉快的,你的工作一定會是輕松的,你的心情也一定會是舒展的!
過去人常講「吃虧是福」,但我今天告訴大家,吃虧不僅是福,吃虧更是智慧。
有智慧的人,才會灑脫起來,才不會斤斤計較。就像《插秧歌》里唱的:「手持青秧插滿天,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我為什麼要提到這首歌?因為剛才講了「吃虧是智慧」,不要吃不得虧;還有「無言之教」,不要擅自好爭,不要老是事事沖前。
所以,「退步原來是向前」,退後一步,自然寬。大家一定要懂得這個人生的大智慧。
03· 在追求中實現超越
佛教真正的精神是什麼?是追求與超越。就是在有與沒有之間、要與不要之間,善巧地把握。
佛教主張,在追求的當中、在擁有的當下,能夠從中超越出來,而不被它束縛。
為什麼那麼多人追求生活品味,追求生活質量,但還是不快樂呢?因為他們被品位束縛了,被藝術束縛了,只有追求,而沒有超越。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