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兒女子孫後代們留最好的就是陰德!

  人生要得幸福善報,就一定要積德行善;善一定要積很多,才能發生作用。而且所積的善最好是別人所不知道的陰德才能夠扭轉命運。然而行善積德都以慈悲心為根本。慈就是給眾生快樂,悲就是拔除眾生痛苦。時常關懷眾生,處處為別人著想,就是慈悲心。所以《華嚴經》的「凈行品」告訴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無論行、住、坐、卧,都應發願希望眾生永離一切煩惱痛苦負擔,早日成就無上智慧

  《文昌帝君陰騭文》上面也說:「欲廣福田,須憑心地,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修慈經》上記載,慈悲心有十五種好處(果報):1、休息的時候內心安穩;2、醒的時候安心;3、天神保護;4、別人擁護;5、夜無惡夢;6、心常歡喜;7、水不能漂(不會被水淹死);8、火不能燒(不會死於火災);9、刀不能傷(不會死於刀槍);10、毒不能害(不會死於毒藥);11、常出生在好的地方;12、常感受快樂;13、來世梵天;14、以後又到人間做王(領袖);最後還會因為信佛而成就最高的智慧

  陽德主榮,陰德主壽。

  民間歷來有積陽德、積陰德之說。

  積陽德,即為人做善事被人知道,贏得了他人的贊譽或應有的回報。這種善報已在可視的時空中完成。

  積陰德,卻不同,為他人做善事不被世人知道,善報沒有在可視的時空中完成。這種善報只能通過不可視的時空完成。這種善報未使人得到可視的榮華富貴,但使人得到了不可視的壽命延長。

  天道雖然無親,但唯親善人。你只要廣積陰德,想要孩子能讀書的,就多印經,辦學校;想要孩子發財的,就要多救濟窮人;想要兒孫健康的,就多施藥。這就是唯親善人

  父母積德,兒女受益

  古人雲:「遺子黃金滿贏,不如教子一經。」

  我們看看歷史,很多家族富貴起來非常快,敗亡也非常快。

  有些家族也能延續一段時間,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就因為種種原因消亡了,這些現象非常頻繁,從古至今都是這樣。

  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就是福德的問題。我們如果有福德,經歷一定的努力,這個福德力量表現出來,我們自然就能夠興旺發達。

  如果沒有福德,我們再怎麼努力恐怕也不能得償所願。

  有句古話叫「富不過三代」,為什麼?

  因為第一代往往很辛苦,很努力地去創造事業,等到第二代就已經沒有奮鬥的目標了,沒有奮鬥的動力,已經開始享福了,享受了,慢慢就滋養出各種驕奢淫逸思想行為了。

  如果還有餘力,福分還夠,延續到第三代,必然感召的是過分、更揮霍、更浪費的這些子孫

  往往到第二代、到第三代基本就毀了。就因為不懂這個道理,往往人們重視的都是錢財,重視的事業,不重視教育。

  對家庭興旺發達的因果原理搞不清楚,總是用世俗的這些東西對待孩子、教育孩子,往往招致大的都是惡果

  古人教子要嚴,一邊要懂得幫他培植福德,一邊要拿這個道理竭力教育孩子

  真的對自己的子孫愛護,這才是正確方法

  我們把物資錢財,讓孩子揮霍浪費去了他自己又沒有能力把控,結交了一批惡友,做出種種驕奢淫逸事情,那就把孩子毀了。

  應該從小嚴於管教,一邊叫他道德,一邊教他社會的種種知識

  把這兩個方面一同教育進去,這個孩子大了就沒問題,而去還能繼承祖業,能夠發揚光大。

  我們作為父母要明白一個道理,不要把錢財作為唯一的東西留給孩子

  而應該培養孩子這種觀念:讓孩子懂得怎樣才能保持長盛不衰,保持福德不退

  那就是修身、修心,多去做善事,讓孩子自己能保持艱苦奮鬥,保持拼搏向上這些精神

  只要有福報,只要有上進心,孩子自己也能發達起來。

  給孩子這種立本之道,比給孩子錢財更為重要。

  讓孩子走正路,用他自己的手去創造,做有益社會事情

  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子孫永遠長盛不衰,讓自己的家族永遠地興旺發達,才能真正利益孩子利益了我們的子孫後代。

  作為父母,我們要給兒女培福,我們要多做一些善事,助人的事情有益社會事情

  子女慢慢地受到父母的熏陶,自己又明白這個道理了,這樣子也能夠用這個道理去過這一輩子。

  同時,將來他們用這個道理教育自己的子女,這樣我們的家庭就不會出現破敗,出現傷天害理,敗壞家門的事情

  有了高素質,有了福德,有了智慧孩子自然就趨向正面,趨向於善,趨向於幸福安樂吉祥如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