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老師:信是守信與信義

  信是守信與信義
  蔡禮旭老師
  現在借錢的是什麼?是老大,借人家錢的是小弟;借錢的人都高高在上,然後借人家錢的還要去他還你看這個社會有沒有顛倒?而且還借了,其實自己已經有了還不還這都惡劣到極處,都沒有想到人家當初這么夠意思借你錢。按照我們古代這些人的厚道,只要自己有錢,馬上一定去還。而且古代這種信用跟現代一不一樣?不一樣。古代的信是人格,要不要立字條?所以中國誠信代表一個人的人格,不需要立字據的。其實差不多在五、六十年前,中國人的社會是有這樣的品德比方說,我外公以前是開米店的,所以很多人家裡目前還沒有錢,都會把米先給他。過年過節大部的人都會拿來還,但是少部分的人沒來還,因為沒錢,所以我外公也不會去要。因為人跟人都很有信任,都知道對方一有錢一定會拿來還,現在一是有難處,我們再去跟人家要,那就太不夠道義。所以你看以前的人他對人是信任。
  那西方的信是什麼?白紙黑字,西方的一個角度就是他要先懷疑你是不是好人?是不是講信用的人你要證明給他看你是不是有信用。這是東西方對「信」是不同的態度。但是我們現在在處理「信」這個問題,是東方還是西方?現在也都比較偏西方。因為要像東方,可能沒幾個人敢做,心裡會擔心,怕現在的人而無信。所以我們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我們要冷靜思考。
  所以該你還人家你不還,看起來好像佔了一點小便宜,其實已經把你的整個社會信用一點一滴透支掉。在深圳有一商人他就去跟農民生意,談好說這一塊地賣給他。結果賣給他之後,只付了一半的錢就不給他。這個農夫生氣,那是他唯一的一塊地,還欠了他六千塊人民幣不還。所以人都覺得他佔人便宜好像自己有好處。結果過沒有幾天,這個農夫帶著炸彈到他們家跟他同歸於盡。報紙寫一條命多少錢?六千塊。所以信用特別重要。我們一來要維持好自己的信用,二來要念念想著是別人借我們東西給我們幫忙,我們要不忘這個道義、這個恩德自然我們就很有警覺性,言而有信。所以孔老夫子在《論語》的教誨當中,也屢屢提到「信」的重要,我們下一個單元就講到「信」。在《論語》里講到「人無信不立」,人無信就無法在社會、在人群當中立足。因為社會是一個團體生活假如大家都不信任你,就會離你而去你就很難發展。孔夫子也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假如一個人不信,我真不知道還他能做出什麼事來?所以信用對一個人相當重要。
  我們來看「信」這個字它是會意字,左邊一個人,右邊一個言語。所以意思就是人的言語一定要守信,要言而有信。我們看看古代人對言語態度都是一諾千金,一言九鼎。這個「信」,除了守信意義之外,它另外還有一含義,就是信義。信跟義是結合在一起的,而信義它雖然沒有講,但是都放在人的心中比方說,雖然我們沒有告訴爸爸我要孝順你,但是在我們的心中,已經把這個「義」時時守住。所以這個信還有另外一個延伸意就是指道義、情義、恩義也就是用現在話講叫義務,做人的本分,做人的義務。所以從這樣去理解信,你就可以把它的意思解得更廣。我們知道聖人學問不外乎把人與人的關系處好,這是最根本,就是先學會做人。所以做人如何守信?做人不外乎五個關系倫常大道。哪五倫?這要考試的,你們要回過神來開始作答。「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你看這五個關系,有沒有皇帝看到臣子說你要效忠我。有沒有講?不用講,因為那是一個人的義務本分,做人的一個態度不需要就會守這個承諾。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