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老師:未論行善先須改過

  未論行善先須改過
  蔡禮旭老師
  「遷善改過」,未講遷善之前,首先論改過。假如人的過失不改,縱使行善,也好比一個桶子破了兩個洞,再怎麼加水還是會漏光。孔夫子說:「知恥近乎勇。」首先知道自己錯誤在哪裡,再進而勇敢地改正錯誤
  我們腦子里每天在想什麼?所重視的是什麼?我們與聖賢人比一比,看他們每天在想什麼,知道了差距才能跟上。現代人不去了解聖賢人想什麼,而是覺得聖賢人與我想的一樣,這種錯誤想法真的很嚴重,這是小人之心君子之腹。我看很多人寫《論語》新解,對《論語》重新解釋,硬是把孔夫子拉下來與他一般高,讓人看了著實難受。現代人每天所想的,都離不開財、色、名、食、睡。每天想著誰沒有重視我,哪一家餐廳開張了,一定要去吃個痛快,哪裡剪頭發特別貴但特別好看,現在影星穿哪個牌子的衣服,人們都是在聊這些話題。而聊這些能開智慧嗎?孩子的教育能成功嗎?所以,現在我們要換心、要換腦,要徹底改過來,好好利用這個難得的人身。
  孔夫子說他每天擔心四件事。一是「德之不修」,道德不能每天修養;二是「學之不講」,不能好好地講學利益眾人、利益學生三是「聞義不能徙」,聞到正義、善的東西不能馬上去做;四是「不善不能改」,自己有缺點有過失時,沒有及時改正。所以,夫子每天想著提升自己、造福於人,想著每天行善改過,確實令我們汗顏,也令我們想要趕快見賢思齊。唯有具備夫子這樣的態度,我們才能「德日進,過日少」,就會時時活在「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喜悅之中。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