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音老人:母音老人文集菁華錄 第四章 修道 7 大定

7、大定 關於得定,人皆以為有入定出定之別。坐在這里,不動、不想、不吃、不尿,是入定;一有舉動、言說,便是出定。其實,這錯會了定的意義。因為坐在這不動,是死定,不是大定大定是無出入的。它是對任何境而不惑,隨緣起而無所住,不是死坐不動而有所入的。關於此理,儒家也曾描繪說:「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糜鹿興於左而目不瞬。」因為死坐不動,只是壓念不起,滅其受想不是真了,任你定得百萬劫,時劫一過,又復起念著相造業受報。故雖得四空定,生非想非非想天,依舊落輪回,生死不能了。這種死定,古德喻如搬石壓草,石去草又復生,故非究竟。南嶽磨磚度馬祖,即救其出死定也。 修大乘佛法者,不取這種死定,以非究竟,不得真實受用故。昔梁武帝出獵,得一入定五百年之老古椎,甚為驚奇讚歎,思欲與志公禪師較短長,乃令眾宮女裸體與二公入浴。老古椎初尚能視聽自如,繼而閉目不能動,再後,不得不推開眾宮女,逃走去矣。反觀志公,言笑自若,無動無驚,非活定力,曷克臻此!可見得定不在死坐不動,更不在死坐之時間長短,而須歷境練心,對境不惑,起大機用而無所受,方為真定也。 修道人往往靜中能定,動中即不定;座上能定,下座即不定;也有人得時歡樂,失時憂惱;順心合意則喜,違己逆情則嗔。這種安住能不動,對境要生心,打作二橛的人不為真定。真得大定的人,動靜一如,閑忙一致,於事既無成、敗、得、失之心亦無愛、嗔、取、舍之意;於心既無喜、怒、哀、樂之情,更無見、聞、覺、知之染;心空如洗,活潑潑地任運隨緣,應機起用,絕不會在清凈山林中即定,到繁囂都市即亂;也不會遇事失照,而移易本位的。是以大定乃超越於事物之表,逍遙於情塵之外,不為任何事境所左右,得真實受用的,而不是披枷帶鎖捆住手腳,死在那裡不動的。 我們在日常動用中練得應物接緣而心無粘染,無所住著,就是不移本位。這個本位,就是一乘法界之位,也就是佛位。《法華經》說:「是法住法位,世間常住。」簡單地說,就是做一切事情不作做事想;說一句話,不作說話想;顯現森羅萬象,也不作顯現想。這樣,盡管做而未曾做,盡管說而未曾說,盡管顯而未曾顯;但也不不做、不說、不顯,就是本位不移,就是起應萬機也就是世間常住了。 摘自《悟心銘》淺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