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你不僅覺得快樂,而且也有了一點定力。被別人誇一句,你不再沾沾自喜;被別人罵一句,你也不會沮喪、傷心或者不甘。名、利、色等世間八風已經很難吹動你的心,因為你已經不在乎它們了,你真正嘗到了修行的快樂。
心靈的明靜雖然時有時無,但它會讓你信心大增,接著往下修,你就會進入一種非常好的狀態。這個狀態叫做「喜樂」。
進入這種狀態的時候,你會真實地感受到,萬事萬物雖示現不同,但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雨和雪沒有本質上的不同。只有放下種種對得失的計較與盤算,止息所有妄念,笑對紅塵中的負累,不再執著,分別心才會漸漸消失。
這時,雖然你像飢餓的獅子那樣,滿心盼望早日覺悟、早日解脫,但是在事上,仍然不能急躁,要收起心上的翅膀,止息所有的妄念,把心定下來,好好修行,在智慧光明的照耀下,認真地感受真心,感受智慧的熏陶。
漸漸的,你彷彿被一種沒有來由的快樂與喜悅所包圍,你會覺得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都非常喜悅快樂。你會發現,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隨之變得非常美妙,樹林、小草、野花,甚至只是一滴水,都變成了迷人的畫卷,散發著美麗的光芒。一切都讓你覺得快樂。
這時候,你不僅覺得快樂,而且也有了一點定力。被別人誇一句,你不再沾沾自喜;被別人罵一句,你也不會沮喪、傷心或者不甘。名、利、色等世間八風已經很難吹動你的心,因為你已經不在乎它們了,你真正嘗到了修行的快樂。你不再貪戀、執著六道輪回中的任何東西,甚至包括愛情。達到這種境界之後,天人也罷,魔鬼也罷,怕的不怕,貪的不貪。這時候,對於外部世界的種種,你都已經不感興趣了。我當初寫《大漠祭》時,正處於這個階段。那時候,我整天待在關房裡,快快樂樂的修行,快快樂樂的寫作,什麼都不想。
你也許會貪戀這種快樂,貪戀心靈的明靜和喜樂,貪圖一種禪樂。這個時候,如果側耳傾聽,你也許還能聽見覺悟之門開啟前,那若隱若現的鼓聲。沒錯,你就快明心見性了。
喜樂出現後,「暖法」也會慢慢出現,你會得到一種「暖相」。得到暖相之後,你的念頭就慢慢少了,善根越來越增盛了。你會一心想要利益眾生,幫助別人,這樣做,讓你覺得非常快樂。這時,智慧的樹開始茁壯成長。
因為這時,聖道之火出現了,雖然還沒有到來,但它離你不遠了。這個「火」是智慧之火,你漸漸感到它的「熱力」,這「熱力」把你的一切疑惑都燒掉了。緊接著修下去,你就會見到智慧光明,就很容易明心見性。
你的疑惑被燒掉之後,心也清凈了,能夠禪定了,而且非常喜歡禪定。這時你可以整天閉關修行,非常快樂。以往你覺得各種修行的教義非常深奧,「緣起性空」、「苦集滅道」等一系列說法到底是什麼意思?你似懂非懂。現在差不多在理上能明白了。你開始體會到那覺悟的光明。就像一個從小雙目失明的人,他一直不知道什麼是太陽,無論別人費多大力氣去形容,他心目中的太陽,都只是別人口中的那個會發光的球體而已,甚至連綠草的樣子,他也無法想像。可是一旦他能看見東西,見到了光明,無論太陽還是綠草的含義,他都會瞬間明白。
以前總覺得人被命運的車輪推著走,苦是無可奈何的事情,但現在發現,這個「受苦」的「我」跟萬事萬物一樣,都是虛幻無常的,是因緣聚合之物。就像一棟房子,由鋼筋水泥築成,可以被裝修得非常豪華,非常漂亮,但一場地震就會毀了它,政府拆遷也會毀了它。它遲早會像房子里發生過的所有故事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許多年後,它會被歷史忘記,「我」本質上也跟這房子一樣。世上萬事萬物都有始有終、虛幻無常,功名利祿、美麗的外表等等一切,都不能永恆。這就是「我空法亦空」,法就是指萬事萬物,一切現象。明白這一點的時候,你就會感受到一種人無我、法無我,進而實現了一種智慧的超越。這樣一來,你也就明白了,所謂的「苦」和受苦的「我」,都不過是一種幻象,由心而生。你會覺得自己非常幸運,竟然能從紅塵的苦中超脫出來,不再為那些沒有用的東西而執著,而煩惱。不過,這時,你只是在「理」上漸漸破除了「我」,在「事」上還沒有完全做到「無我」,還要繼續往下修。
接下來的修行,以忍為主。不過,這個「忍」不是壓抑,而是一種隨緣。
就是說,你不要執著眼前的一切現象,不要讓心跟著外界的事物走,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念去無隨」。當你一天天這樣修煉下去的時候,就會變得隨順因緣:別人想罵你就讓他罵,別人想打你就讓他打,來者也好,去者也好,一切隨緣。
也許有的人會覺得這樣很吃虧,但這就像吃榴槤一樣,有的人覺得吃榴槤是一種享受,有的人光是聞到榴槤的味道就覺得是一種折磨。實際上,「侮辱」跟榴槤沒什麼區別,只要你不用常識來判斷它,它就不會對你產生任何影響,更不能讓你心裡產生憤怒或者痛苦等感覺,你的心就能始終安住於專注安詳的寧靜之地。
當你連在受到侮辱的時候,都不執著於外相、能取、所取,你也就安忍了。換句話說,你既不執著於「侮辱」這一行為的顯現,不執著於「侮辱」這個概念,也不執著於自己對「侮辱」的解讀,這一切都無法動搖你的安寧與專注,忍法的修行就完成了。然後,你的修行就會進入下一個階段,就會進入「世第一法」。
--選自《讓心屬於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