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落入慾望與貪婪的蛛網
好多人以為,貪婪是貪官們的事情,只有貪財,才稱得上貪婪,但事實並非如此。當你接觸外部世界,對某種東西產生偏愛,想擁有、不想失去的時候,貪念就產生了。
佛家說「人身寶」,人屬於三善道,積累許多福報,才能做一回人,可見人身的重要。有了身體,我們的靈魂就有了承載之物;有了身體,我們就能實現靈魂的指令;有了身體,我們就能創造歲月毀不去的價值。因此,我們必須照顧好這個得來不易的身體,保證它的健康。但是,漸漸的,我們忘記了靈魂才是生命的主體,反而把肉體當成生命的全部,就像把豪華轎車看作自己的尊嚴一樣。我們不明白,豪華轎車總有它的壽命,肉體也是一樣。
不明白這一點的我們,總是放縱身體的各種慾望,變得越來越懶惰,變得越來越愚痴,變得越來越貪婪。我們聽不見靈魂的聲音,不知道這並不是我們需要的生活,只是隱隱約約地感到,內心深處彷彿藏著一個巨大的黑洞。為了填滿這個黑洞,我們不斷往自己的心裡塞東西,工作、聚餐、遊戲、購物,我們不敢讓自己停下來,害怕靜止的自己會被一種巨大的空虛與不安所吞噬。我們不知道,那巨大的漩渦將把我們卷到什麼地方?我們害怕未知。我們也害怕思考。我們知道,自己一旦陷入思考,就會發現天大的謬誤,發現自己耗費整個人生所追求的,並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但我們又不具備改變的勇氣與智慧。因此,我們對思考的恐懼,甚至多於我們對答案的期待,我們不得不在迷途上狂奔。但是,沒有方向的狂奔,怎能醫治靈魂的陣痛,怎能帶來快樂?對迷宮中的荊棘林妥協,又怎麼能讓我們走出無盡的暗夜?
有的人也明白,痛苦和不安是慾望帶來的,可他們還是甘心聽從慾望的支配。這又是為了什麼?因為他們認假成真,執幻為實,覺得放下慾望會失去許多做人的樂趣。他們不明白,放下慾望的結果,其實跟他們的猜想剛好相反。
舉個例子,你討厭青蛙,也討厭它們的聲音,當你被蛙鳴包圍的時候,一定會不堪其擾,還會覺得蛙們在對你進行噪音攻擊。但認知真心、放下慾望的人們則剛好相反。他們的心裡沒有煩躁,只有一種由衷的快樂。因為,在他們心中,那是大自然的愛語,是蛙們友好的表示,是免費的交響音樂會。無論是聽昂貴的音樂會,還是靜靜凝聽大自然的聲音,他們都一樣快樂自在,你說,他們減少的到底是樂趣,還是折磨?
不要害怕面對自己的真心,更不要害怕在真心的指導下生活,用真心感受這個世界,你將會發現,世界雖然不像一些人期望的那樣單純,但是也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復雜。歸根到底,無論單純還是復雜,都是概念化的你對它的歸納,一切不過是夢幻泡影。葉子上那顆晶瑩剔透的朝露還在嗎,它早被陽光蒸發了,它的存在就像一種幻覺;你小時候做過的荒唐事,現在還被人津津樂道嗎,恐怕只有你自己才記得吧,再過兩年,連你也忘了,它也就像夢一樣消失了。
我們的生命是一場巨大的幻覺。明白這一點,就坦然地面對生命中的所有事情,不以好壞、喜惡來分別它們,不要生起分別心,然後品味生命中的一切,寧靜、快樂地生活。或者像我這樣,找到一種方式,創造一種歲月毀不去的價值,在虛幻無常中建立一種相對的永恆。這樣人生,難道還不夠幸福嗎?
再者,慾望是啥?慾望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樓,是餓死鬼眼中的食物,它們虛幻無比,卻能點燃你心中的毒火,讓你在焦躁中坐立不安。為啥它有這么巨大的影響力呢?因為認假成真的我們,心中總是充滿了貪婪。
但好多人都不願意承認這一點,因為他們對「貪婪」的認知非常片面。他們常常以為,貪婪是貪官們的事情,只有貪財,才稱得上貪婪,但事實並非如此。當你接觸外部世界,對某種東西產生偏愛,想擁有、不想失去的時候,貪念就產生了。比如,你很喜歡吃荔枝,明知吃多了會上火,還是忍不住越吃越多,這就是貪;你很喜歡戀愛的感覺,明明覺得對方不適合你,還是輕易地接受了對方的追求,這也是貪。生活中的每個細節,都能折射出一個人的貪欲,正是因為無法抵擋貪欲的誘惑,人才會做出許多違背善道,甚至超越道德底線的事情。所以說,「貪」是諸惡之源。人們總是以為,只要找到合適的處理方法,自己在乎的東西就會永恆存在,包括生命。所以,他們費盡心思地維護自己的利益,對一切都不肯放手,貪名、貪利、貪財、貪色、貪世間一切,瘋狂地追逐,擁有越多執著便越多,執著越多慾望越多,於是墮入惡性循環。這時,他們就像落進蛛網的蜜蜂,無論如何掙扎,都被牢牢地纏於其中,難以掙脫。
但也有人認為,慾望是推動人與社會不斷前進的原動力,如果沒有慾望,人與社會的進步都會停歇。我告訴他,事情不是這樣的。為什麼這么說?因為,以利己慾望為動力的進步,是以損害眾生利益的代價來實現的。罔顧社會責任、缺乏愛心的技術上的進步,往往導致足以使人類滅亡的大災難。泥石流、洪水、海嘯、核事故……多少人葬身於群體貪欲所招致的惡果,難道這不是世界對人類響起的警笛嗎?假如鮮血的代價還是不能讓人醒悟的話,人類的未來也就堪憂了。
同樣道理,如果一個人將利己的慾望當作前進的動力,那麼他的所有行為就都是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甚至不惜損人利己。這時候,無論他擁有多少東西,獲得了怎樣的地位,對於世界來說,都絕不是一個有益的存在。再者,一個人在埋沒良知,傷害別人的時候,必然無法活得坦然,即使他不懂懺悔,也會感到心虛,害怕自己保不住那些用良知換來的東西。捫心自問,追名逐利也好,享受生活也好,難道不是為了讓自己活得更快樂嗎?那麼,如果失去坦然、安寧,時刻活在惶恐與擔憂之中的話,你的一切行為,又有什麼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