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齊教授:遼代帝王與遼代佛教的關系

遼代帝王遼代佛教關系

    【佛光文化編者按】2012年5月18—20日,第二屆「河北禪宗文化論壇」在河北省邢台市召開,來自海內外的100多位大德法師、專家學者應邀參加分享和交流遼金元時期佛教等相關研究成果。

    其中,中國社會科學世界宗教研究所周齊提交論文,介紹了遼代帝王遼代佛教關系,主要內容如下:

    遼代是個崇尚佛教的王朝,帝王崇佛是其中很重要原因。雖然,契丹人的宗教傳統重巫筮,但是,自太祖耶律阿保機的時代,就接受了佛教。其後八代帝王,都沒有排斥過佛教。其中的幾位帝王對於佛教在契丹社會的發展和普遍流行,還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遼太祖時代奠定了崇敬佛教信仰基礎

    遼太祖(907—926在位)耶律阿保機的時代,主要的是統一部族和封疆建國的時代。這個時代的契丹統治者之於佛教,最顯著的事跡是建寺和飯僧。由於是帝王為之,即明確表達了統治者尊崇佛教的意向。

    在耶律阿保機時期,都城中即建了不止一所佛寺帝王敕建佛寺,皇家臨幸飯僧,導向力和影響力是很大的。對於社會而言,具有強烈的示範效應;對於佛教而言,則具有標誌性意義,標誌了佛教在契丹有了受尊崇的地位。


    遼太宗時期推進了崇信佛教信仰傾向

    遼太宗(927—947在位)耶律德光,是太祖阿保機的次子,繼續了太祖崇敬佛教也利用佛教原則,同時,更推進了對於佛教崇信傾向。在這方面,突出表現為崇信觀音菩薩,並且,還在契丹人的聖地木葉山建了一所菩薩堂。這所菩薩堂,也成為遼代皇室很重要一處儀式場所。

    菩薩堂成為契丹皇室的重地,白衣觀音被契丹皇家「尊為家神」。即便在重巫筮的契丹傳統宗教背景下,觀音信仰也已有很重要的位置。由後世的發展看,皇帝信仰導向的影響力是很大的。

    聖宗時期佛教進入繁盛發展

    太宗之後,聖宗之前,有世宗、穆宗、景宗三朝。期間對外征戰和內部傾軋不斷,相關佛教的記錄較少。除了契丹皇室表達敬佛的「飯僧」佛事活動還在繼續之外,對於了解遼代佛教比較有價值信息是景宗保寧六年,設了「三京僧尼都總管」一職。「以沙門昭敏為三京僧尼都總管,加兼侍中。」

    支持續刻房山經,是聖宗時期一件重要的佛教事件。雖然聖宗不幾年即駕崩,但至少這件自隋末就開始的刻經事業此時則再次啟動。

    興宗、道宗、天祚時期隆佛及佞佛

    興宗(1031—1055在位)耶律宗時期政治環境復雜,興宗個人也是位「不依常格」之人,自恣放浪,對親信的僧人、盡歡遊玩時遇到的道士,隨興即加官封爵。興宗時可圈點的佛教事業,就是後來統稱之為「契丹藏」的佛教大藏經,在興宗時期雕印。為後來道宗時期佛教進一步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道宗(1055——1101在位)耶律洪基是契丹皇帝文化素養很高、對於佛教頗有造詣,但同時,也是寧信讒言,寵佞佛教的一位皇帝。在其即位的四十多年裡,一方面,遼呈現出文化繁盛,另一方面,遼也走進了亡國亂相。道宗相關佛教的事跡,在遼史中是最多的,即便放在中國曆史上,也算得上是熱衷者。

    道宗喜歡文化,亦推動契丹社會接受漢文化對於佛學亦多推崇。道宗時僧尼人數劇增。由零散史料還可見,道宗時多開戒壇,甚至開在內殿,且與向來的遼帝王一樣,道宗也熱衷於飯僧,且規模越來越大。聖、道時期遼代佛教的繁盛,無疑也是契丹文化繁盛發展的重要部分,是契丹文化繁盛狀況的一個縮影。

    最後是天祚帝(1101——1125在位)耶律延禧,天祚帝欲親征與金作戰,派去下戰書的是僧人。天祚皇帝最後被金人俘獲,雄霸北方的大遼至此便淡出了歷史舞台。不過,佛教卻沒有因為這個王朝的謝幕而結束在這土地上繼續它的角色作用

     遼代佛教佛教中國綿延不絕地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一環。遼代帝王崇信和支持佛教,一方面使得佛教得以發展,一方面也使得佛教泛濫。審視遼代統治者對於佛教態度和作為,也再次看到一個不斷警世的歷史教訓:過度寵佞佛教,於社會、於佛教都無利。以致後世有論說,「遼以釋廢」。 這個評論顯然過於偏頗,但也透露了人們對於佛教被泛濫之後果的激憤。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