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田大作:續·我的佛教觀 十 「三武一宗之難」與民眾

十 「三武一宗之難」與民眾
 
  戰爭時期佛教的鎮壓

  野 崎 我們的對話從進入第三部到現在為止,主要以法華經的流布為重點,談論了從佛教印度傳入中國公元前後開始,一直到妙樂大師再興天台教義的8世紀,長達七八百年的中國佛教的歷史。
  現在想稍微改變一下考察的角度,談一談一般所謂「三武一宗之難」的佛教受難歷史,從中探討一下佛教民眾生命大地上紮根的過程。另外還想通過這些來探討一下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思想佛教關系、或者說王法佛法關系
  松 本 關於所謂「三武一宗之難」,如冢本善隆先生已有詳細的研究。我們的對話可參照這些研究,首先介紹一下史實。
  首先說一說「三武」,這是指北魏北魏(386-534),是游牧的鮮卑族在華北建立的王朝。第三代武帝時結束了五胡十六國之亂,統一了江北(439年)。後來分裂為東魏和北魏,採取與中國文化同化的政策。太武帝時代佛教進行鎮壓。]太武帝的廢佛、北周[北周(557-581),中國南北朝時代國家之一,由宇文氏繼承西魏而建立。武帝時滅繼承東魏的北齊,統一了華北。後為隋文帝所滅。在制度上很多方面同南朝、北齊不同,保持很多北方民族的風俗。]武帝的廢佛以及唐武宗的大規模淘汰佛教佛教徒稱之為「三武之難」。
  池 田 當然,除此之外,佛教徒還受過許多法難。但中國佛教徒在全國范圍內所受到的鎮壓,在這三個皇帝時代最為顯著。
  中國皇帝一般都根據其政治人品特質在死後給予謚號。這三個人的謚號都表明他們是武斷的皇帝也就是說他們的主要方面不是文治,而是以武力去征服周圍的國家
  不只是中國皇帝,一般戰爭時期的統治者都排斥外來思想,重視該國的傳統思想,企圖以此來喚起民族意識,用這種辦法來把國內帶進戰時體制。我們需要很好地了解這種傾向和時代背景。
  松 本 在我們現在所說的「三武法難」期間,加強鎮壓體制都是和實行戰時體制同時進行的。
  例如北魏三代皇帝太武時代,於公元425年進攻了陝西地方。同年在帝都建造了道教寺廟——天師道壇。太武帝接著於429年征討蠕蠕族[蠕蠕族,4世紀中期至6世紀中期統治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經常入侵北魏的北邊地區,與北魏對立。5世紀後期,征服塔里木盆地各國,勢力強大。由於同中國交往,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宗教以薩滿教為主,也有佛教。],439年攻陷甘肅地方,不斷地發兵侵略,企圖實現統一華北的野心在這期間發出「州、鎮皆立道壇,各置修道者一百人」的布告,可以說是要把道教變成國教。
  野 崎 與這些動向相呼應,438年發出詔令,強制50歲以下的沙門還俗。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正月,太武帝為征討陝西發生的叛亂,進兵長安。同年三月,終於發出宣布廢佛的詔書。
  據這個詔書所說,今後造佛像者要一門誅殺,地方長官要把寺塔、佛像、胡經通通擊破焚燒,沙門不問長幼,全部坑殺。鎮壓非常徹底。
  池 田 從當時的記載來看,實際上已派出軍隊,燒毀寺廟,大肆掠奪,強制僧尼全部還俗,對逃匿者進行追捕,梟首示眾,「一境之內,無復沙門」。徹底實行了極其嚴厲的廢佛政策。其結果,據說在北魏境內沒有一寺廟,看不到一個僧侶
  那麼,為什麼推行了這樣徹底的廢佛政策呢?第一,從統治者方面來看,佛教出家人他們的眼中都是「逃避兵役」的非生產者集團。剛才所舉的例子說,首先令50歲以下的沙門還俗,恢復為壯丁。由此也可以大體覺察出其原因也就是說,在戰爭時期,這些讀誦經文、宣說異國教義佛教徒,已經被看作好像是「高等遊民」。
  野 崎 是這樣的。在「三武法難」中,這一點最明顯的,看來還是第二次北周武帝的廢佛。
  北周武帝公元560年、18歲時即位。他為了征伐分割北方的北齊北齊(550-577),中國南北朝時代,高氏纂奪東魏建立的國家,後被北周武帝所滅。北方民族出身的武人大多輕視漢族,但在制度上與北魏沒有多大差別。],早就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武帝親自帶頭練武,整頓軍備,激揚士氣。
  在這一過程中,於建德三年(574年)五月十七日發出俱廢佛道二教的詔書。據記載說。具有數百年歷史的寺院全部毀壞,掃地以盡,將佛像溶化,經典燒毀,令300萬僧徒還俗,復歸為軍民。接著於第二年七月,武帝召集大將軍以下軍官,宣告征伐北齊,發出宣戰詔書,大舉湧入北齊
  松 本 這次廢佛的特徵,如剛才所說,不章是廢除佛教,也廢除包括道教在內的所有宗教
  池 田 收集用銅鑄造的佛像,當作鑄造新錢的材料。這一點戰爭期間的日本有共同的之處。當時日本也準備收集全國各個寺院的梵鍾,用於生產兵器。可以認為,鎮壓佛教徒,令其還俗,是要建立舉國一致的非常時期體制。這是動員全國力量來爭取戰爭勝利的所謂臨戰體制的一個環節。
  野 崎 北周武帝廢佛還不僅僅如此,第二年——576年底擊潰了敵軍,577年正月攻陷北齊首都鄴,立即對北齊整個佛教界下達徹底廢除教團的嚴厲命令,在北齊也實行了廢佛。
  當時是所謂魏晉南北朝時代的後期。江南佛教界天台智顗在活躍。北方唯有北齊佛教極其昌盛,所以要把它徹底廢除。據說由於北周武帝的廢佛,佛教從北中國一帶徹底消失了。

  廢佛政策的背景

  池 田 看中國鎮壓佛教的歷史,要注意的第二個重要問題是,廢佛是同儒教道教傳統思想角逐的結果。比如說,在任何一次廢佛中,都必定有道教儒家實力人物成為皇帝的親信,給皇帝「出謀劃策」,勸其實行廢佛政策。
  在考慮政治宗教關系時,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下面是否可以從這一角度來看一看「三武一宗之難」。當然,並不一定都是採取同樣的方式……
  松 本 佛教傳入中國的歷史,確實也可說是儒教道教傳統思想有時對立、有時共存不斷反覆的歷史。概而言之,儒、佛、道三教長期當然還是處於共存關系。只是偶爾具有絕對權力皇帝偏信儒教道教時,首先鎮壓外來思想佛教,採取徹底的廢佛政策。
  野 崎 就「三武法難」來看這種關系。首先,北魏武帝是熱心的道教信奉者。剛才已經談過,他在帝都建造天師道壇,在全國各處行政區建造官立的道教寺院,把道教成了國教。
  松 本 不過,太武帝最初還是容認佛教的。他剛即位時,甚至親自出席四月八日的「行緣」儀式,舉行散花活動。原因是當時中國北方一帶佛教極其隆盛,被稱為佛教黃金時代,太武帝出身於游牧民族,不得不容認民眾宗教信仰
  太武帝身邊有一個極其厭惡佛教的漢人學者崔浩。他很快當上了宰相,把一個名叫寇謙之的道士推薦給太武實,奉為「天師」。問題由這時產生的。他們兩人勸太武帝信奉了道教,通過種種的策劃,讓太武帝施行了排佛政治
  池 田 這個叫寇謙之的道士看來是一個相當可疑的人物。據說他在洞中修行的時候,有著經常感受到天神啟示、授以道書60卷之類令人有點難以置信的事。崔浩利用他,也不會是正派的人。據說太武帝最初還半信半疑,由於崔浩多次反覆推薦,不知不覺地也就信了。
  總之,其結果是廢佛,北魏一時強大起來,但最後崔浩仍被處死,悲慘地結束了他的一生。當權力達到頂點時,魔就會不知不覺地侵入進來。錄用一些莫名其妙的人,自己很快也會毀滅。有必要知道這樣的歷史教訓。
  松 本 在下面的北周武帝的廢佛中,來自四川的衛元嵩這個人,在這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北周本是鮮卑族[鮮卑族,北亞的游牧民族,屬土耳其民族系統。自古以來就和匈奴一起不斷侵入中國。4世紀初西晉時入侵華北,對以後五胡十六國時代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南北朝時代的北朝(北魏北齊、北周)也是由鮮卑各氏族組成的。]的宇文氏在長安建立的國家。以「周」為國號,可見是要仿效古代建都長安的周文王、武王的仁政,將以儒教為根本的政治當作理想。北周武帝即位後,聘請儒學家為政治顧問,企圖以儒家的禮典來治國。
  公元567年,武帝25歲時,有一言行奇特、名叫衛元嵩的僧人上奏,說以前所有的寺院僧侶都不是信奉真正的佛教,應當全部廢除,建造一個以國家寺院的「平延大寺」。奏文中還說「即周主是如來。」他似乎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物。
  池 田 不過,這個奏文後來之所以被利用,不能說當時佛教界方面沒有責任
  因為當時的情況是建造了過大的的寺院,許多僧尼通過僧官以求榮達,不能完整地讀誦佛典,教團擁有「治外法權」。而且最初武帝為使儒、佛、道三教調和,曾召集三教的學者會談。其中尤其佛僧和道士互相仇視憎惡。應當認為這是後來廢除佛、道二教的原因
  但僅僅如此,也許還不能成為採取那樣殘酷的廢佛政策的根據和決定性的原因。恐怕還是由於要建立剛才所談的國家臨戰體制,接著又出現了一個叫張賓的道士,利用衛元嵩的奏文,大搞政治陰謀,結果終於颳起了歷史性的廢佛風暴。
  野 崎 唐武宗廢佛的第三個情況是,由於前面所談的各種因素進一步加重,佛教受到沉重的打擊,稱之為佛教大淘汰。而且唐代已到末期,由於接連的戰亂,佛教方面也削弱了再興的力量……
  松 本 這次廢佛稱作「會昌之難」,是由公元840年即位的唐武帝推行的。會昌五年(845年)八月,武宗發出淘汰佛教的詔書,實行毀滅性的大規模的廢佛。這次廢佛的特徵不是一舉鎮壓,而是有計劃地一步一步推進的。
  武宗在即位以前就重視道教。前面已經談過,據說這是由於唐室的祖先是出自李氏,與尊為道教教祖的老子同姓。可是,這時佛教極其隆盛,遠遠超過了唐祖的宗教道教。所以武宗一開始只在個人信仰方面排斥佛教。即位以後,才用政治權力把它擴大為全國規模的廢佛政策。
  池 田 這次廢佛也有一個名叫趙歸真道士進入宮中,暗中活動,同通過黨派派爭而登上宰相寶座的李德裕互相勾結,推進廢佛政策。據說在宮中開設道教修行道場,舉行齋會修法。另外據說還在宮中舉行過佛僧和道士教義答辯。武宗早已是熱心的道教信奉者。在他的面前佛教當然不可能取勝。
  另外還不能忘記,在唐武宗的時代,由於回紇族[回紇族(uyghur),最初居住蒙古高原、後遷居士耳其斯坦方面的土其耳系民族。8世紀中期建國以前,交替歸服於從蒙古高原統治土耳其斯坦一帶的突厥中國。9世紀中期由於吉爾吉斯族的侵入而亡國,很多部族滅亡。遷居土耳其斯的部族建立了橫跨天山南北的王國,接受東西方各種文化,發展了獨特的文化。]經常從北方入侵,已經實行戰時體制。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所以才在842年發布僧尼清理令,命令把擁有錢財、米穀、田地、莊園的僧尼納入稅戶。第二年將新出家僧人全部抓捕,300餘人送往長安處死。最後把銅佛等銅製品用作鑄造新錢,鐵佛製作農具,金、銀、黃銅等全部收入國庫。可見完全是戰時經濟
  野 崎 不過,對於佛教徒來說,不幸中萬幸的是,這位武宗是個短命鬼。武帝在發出廢佛詔的第二年(846年)三月,僅33歲時就駕崩,繼位的宣宗立即著手恢復佛教工作
  順便說一下,據說道士劉玄靖、趙歸真等12人均因唆使武宗廢佛罪而被誅死。
  松 本 最後所謂的「一宗法難」是公元955年五代的後周[後周(951-960),在唐朝滅亡(907年)至960年宋朝成立、統一全國的期間,中國分裂成許多國家這一時代稱作五代十國。後周是五代最後的一個王朝。第二代世宗時是全盛時期。世宗死後第二年,由於契丹入侵,軍隊叛變,成立了宋朝。]世宗施加於佛教的。一般認為這次法難是企圖以政治權力來清理、整頓、合並教團。其目的的不是像「三武法難」那樣徹底廢佛,而是要把教團置於國家的統制之下。
  野 崎 不過,問題是不承認私度僧,僅在西京和大名府、京兆府、青州設置戒壇出家受戒者都必須在官府的監督下進行。另外還禁止夜間法會,禁止創立一切新的寺院,廢除無敕額的寺院,私寺一律並入有額寺院
  池 田 總而言之,是要佛教一切都歸於國家的統制之下。對於佛教徒來說,之所以把它列為「法難」之一,一定是由於感到活動的手腳受到了束縛。也可說是要把佛法納入「王法」的框架之內。
  不過,到了這個時期,總的令人感到中國佛教已趨於衰退。佛法已流於世法,寺院和教團已成為隱匿財產、逃避稅役的場所,喪失了真正的求道心。所以從某種意義也可說是自己招惹的。
  野 崎 詳細情況不太了解。在以前的「三武法難」時,難後必定有佛教的復興。即使在廢佛的高潮中,也會出現向皇帝諍諫的僧人和無數的殉教者。特別是在北周武帝廢佛的時候,佛教徒都勇敢地向法難挑戰。
  把這種情況同這次「一宗法難」相比較,看來在佛教徒方面也有著自己主觀方面的問題。

  中國佛教的特質

  松 本 在第一次北魏武帝廢佛的時候,也有過反抗鎮壓的佛教徒。從這些情況來看,也令人感到中國佛教紮根之深。
  比如說,太武帝於452年駕崩,十月即位的北魏高宗在兩個月後即發出復興佛教的詔書。這應該看作是在廢佛期間、潛伏於民間長達7年的佛教徒,立即掀起了狂熱的復興運動的結果。到北魏末年,佛教已經復興成為據雲有僧尼大眾200萬、佛寺3萬有餘的大教團。
  池 田 俗話說:「雨打地皮固。」北魏武帝的廢佛反而促進了佛教徒的覺醒,帶來了佛教隆盛。——這一點是不能忽視的。實際上教團以前也有著腐敗、墮落的一面,通過遭受鎮壓而重新站立起來,反過來把這當作爭取今後發展的警戒。
  野 崎 饒有趣味的是,在復興佛教的詔書下達之後,北魏盛行起雕塑佛像。從留存到今天的大同雲崗大石窟來看,這是當作規模宏大的事業來進行的。這是由被委任為沙門統的曇曜[曇曜,生卒年月不詳。5世紀北魏人。在北魏武帝鎮壓佛教時,並未還俗。後來文成帝恢復佛教時,任命為沙門統。在武周山谷的石壁上開鑿5處石窟寺院,為雲崗石窟最早的雛形。譯出《凈土三昧經》、《付法藏傳》等。],上奏文成帝,獲得開鑿的許可,可以說是作為國家事業而開始的。在他的思想深處很可能有這樣的想法:如果能在巨大的石窟里雕塑佛像,即使將來朝廷再採取廢佛政策,民眾還可以與佛結緣。
  池 田 也許確實認為有形的東西比無形的東西更能留傳後世。因為太武帝的廢佛是那樣地徹底,可以想像佛教徒會痛感到一種佛教很可能從中國大地上根絕的危機。從那以後,中國已經出現了「末法思想」。
  松 本 據說從文化意義上說,由於受西域地方佛教藝術的影響,已經建造了敦煌石窟,所以開鑿了雲崗的石窟,接著在孝文帝時代又開鑿了龍門石窟。不過,作為更根本性動機我覺得還是剛才我們所談的,重要的原因還是佛教自我思想的轉變,或者說是由於廢佛而產生的覺醒。
  另外,野崎君剛才也已經指出,在第二次周武帝廢佛之後,武帝一死立即恢復了佛教。581年隋一建立,立即發出復興佛、道二教的詔書。尤其隋文帝自己就是熱心的信奉者,他振興了江南天台教義,也使北方的佛教界獲得了恢復。所謂隋唐的佛教全盛時代的實現,在某種意義也可說是由於佛教界以北周武帝廢佛的法難為動力,由此而興起了一種革新的趨勢。
  野 崎 我也是這麼想的。因為把後周世宗的大淘汰同以前的「三武之難」相比較時,之所以感到佛教徒對待「難」的態度不同,正是與這一點有關。
  在後周統治著北方的黃河流域時,江南的吳越[吳越(907-978),五代十國之一,為錢鏐以江南杭州為中心而建立的國家。978年投降宋朝。錢氏一族皈依佛教,忠懿王錢俶時鑄造寶塔八萬四千座。雖是小國,但文化發達。曾與契丹、高麗通交,貿易商船曾來過日本。]和南唐[南唐(937-975),五代十國之一。吳齊王徐知誥建立的國家。定都金陵(現在的南京)。975年後主李煜時降宋。在書畫文藝等方面,繼承了唐文化,並有發展,對後世文化有影響。]都採取了保護佛教的政策。例如955年吳越鑄造了八萬四千廣寶塔。而同年南唐被後周攻滅,這里也採取了淘汰佛教的政策。
  10世紀前後的佛教,已經表現出依靠政治權力的保護才能勉強生存的一面,和徹底被卷進連綿不斷的戰亂的弱點,令人感到已經喪失了過去反抗「三武廢佛」法難的那種要復興佛教的勁頭……
  池 田 是這樣的。受難而產生許多犧牲者,當然不是好事。但是另一方面,對於真正的信徒來說,必須要有經受諸難的覺悟。特別是前面所談的「三武一宗之難」,本來就是王法帶來的難。但仍然有許多佛教徒對此毫無畏懼,勇敢地進行挑戰,堅決維護了自己的信仰。而且在廢佛之後,立即致力於佛教的復興。這種對待信仰態度我覺得我們也應該把它當作歷史的教訓。
  通過這幾次以「三武一宗之難」為代表的法難,中國佛教由中央政界傳到各個地方,傳到民眾之中。中國佛教的一個特質正表現在這里
  當然,中國皇帝自古以來就具有絕對的權力。但佛教並不是通過這種國家權力來弘傳的。儘管其中也有熱心崇佛的皇帝。但僅靠他們也只能為宮中一部分人所信仰,還不能真正徹底成為民眾佛法。毋寧說經歷過王法的鎮壓和廢佛的考驗,佛教才在中國大地上紮下了根。
  松 本 在所謂五胡十六國的時代,由於被卷進戰亂和廢佛的風暴,確實有許多佛教徒喪失了性命。但這時也有許多人轉向江南弘法,並進一步深入到四川省和西部內地,結果使佛教滲透到全中國。如江南佛教隆盛,以及被當作獨特的民眾佛教而受人注目的三階教[三階教,隋代真寂寺信行開創,在隋、唐、宋約400年間弘傳的佛教的一派。認為佛滅1500年以後(第三階)是末法,與佛滅後500年(第一階)及接著的1000年(第二階)不同,因而經不必分高低深淺,不立價值體系,對經對佛都不必選擇。興辦社會事業,作為一種社會運動而獲得勢力。隋唐時代遭到禁止和鎮壓。]等,我覺得都和北魏、北周的廢佛不是沒有關系的。
  野 崎 雖然同稱為「武帝」,也出現過像梁武帝[梁武帝(464-549),南朝梁第一代皇帝502-549年在位。南朝盛行恐怖政治,梁武帝難得地以寬容政治宗旨。在位後斯特別傾倒於佛教,親自著述佛教教義,建造同泰寺等許多寺院佛塔。南朝佛教這一時期最興盛。]那樣熱心崇佛的皇帝。在他的時代江南佛教極為隆盛。不過也有人認為,也是由於在北朝受到鎮壓的佛教徒,大多逃到南方定居的結果。
  池 田 關於梁武帝,他是一個重要人物,應當稍微詳細地討論。不過,前面我反覆強調過,如果能始終站在民眾方面來理解佛教史的觀點上,就會看出佛教由於受到國家權力的保護,反而會產生弊害。例如光宅寺的光雲和開善寺的智藏、莊嚴寺的僧旻[僧旻(467-527),梁代三大法師之一。俗姓孫,吳郡人。七歲出家,後住莊嚴寺,故稱莊嚴寺僧旻。以講說成實證而著名,深受梁武的尊崇。著有《論疏雜集》、《四聲指歸》等。],被人稱為「梁朝三大法師」。據說他們經常出入宮廷,和梁武帝一起研究佛教。後來天台大師嚴厲地批評了法雲,這恐怕也是由於他的這種迎合國家權力態度吧。
  松 本 梁武帝被人稱為「皇帝菩薩」。據說天監十六年(517年)他令天下道士全都還俗,致使梁朝的許多道士逃亡北齊。以前由於北魏武帝的廢佛,致使佛教徒逃往江南。這次是道士逃往北方,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池 田 這也是梁武帝佛教國教化所帶來的一種弊害。據說他不僅自己受了菩薩戒,還讓皇太子以下48000人受了戒。其實其中究竟有多少人是由於衷心信奉佛教而這麼做的,令人甚為懷疑。信仰東西,不是由權力的強制而產生的,它完全是由主動自發的主體意志才能受持的。而且,如果不是這樣,就不說是真正的信仰也不可能弘傳到民眾之中去。
  野 崎 西順藏先生也曾經指出過,在長達數千年的中國歷史中,曾經傳入過各種各樣的思想宗教。而其中最持續並在廣泛的階層中紮根的,就是佛教。如聶斯脫利教派[聶斯脫利教派基督教的聶斯脫利派。唐代(631)年由波斯人阿羅本傳入中國,稱作「景教」。傳教士曾把教義經籍譯成漢文,企圖從教義上同中國傳統思想妥協。但845年唐武宗廢佛時,和瑣羅亞斯德教、摩尼教一起蒙難。以後從中國消失。]、瑣羅亞斯德教、伊斯蘭教乃至耶穌會[耶穌會,屬天主教會的一個男子修道會。1540年由西班牙貴族羅耀拉·依納創立。傳教士利瑪竇繼承在東亞進行傳教活動的方濟各的遺志,在中國進行傳教。並把中國思想文化介紹到西歐,為西歐中國學的肇始。由於其傳教方針重視中國傳統思想,被羅馬教皇否定,隨著耶穌會的解散而停止了傳教活動。]的基督教都傳入了中國。但就其對中國思想的長期影響來說,其他的外來思想都不可能同佛教匹敵。
  池 田 我們概觀了過去中國佛教1000多年的歷史。西順先生指出的這一點確實很尖銳。佛教最初是作為異國的宗教傳入中國的,在宮廷和貴族之間當作一種異國情趣而受到歡迎,然後才從士大夫滲透到民眾之中,廣泛地紮下了根。於是和儒教道教等自古以來的傳統思想互相競爭、互相影響,不知不覺地形成了一種中國獨特的佛教。與其說它是印度傳來的佛教,不如說它早已成為為中國民眾所信奉、活在人們生命深處的佛教,完全是中國佛教
  它經歷了這樣的過程,又經過朝鮮半島傳到了日本,變成了所謂傳到三國的佛教。這個為廣闊的亞洲大陸及其周圍各國所信仰佛教,現在已成為世界宗教之一。在它的歷史中,中國佛教及其信仰者所起的作用,應當說是非常重大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