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東居士:阿底峽佛尊的地理術

阿底峽佛尊的地理術

天晟傳統文化研究所   陳士東

     有人也許會認為,佛法風水是扯不上關系的,佛法大道風水不過是小術。其實不然,佛法風水是有關連的,所謂大道其實也是由諸多小術所組成的,大道也是不舍離小術的!如佛教寺院建築,就是多依風水之理而建成的,你若以風水之理去驗看一些古寺,幾乎都是處於風水寶地上,其建築風格也莫不暗合風水學說之理!俗話說:「天下名山僧佔多」,此一方面是說僧師們慧眼識寶地,另一方面來說,這些寶地其實也是高僧大德們所造成的,因為好風水有德者居之,風水學上也講「一德二命三風水」,如果人人都修無上道德,那麼壞風水也就成了風水了。因為有高尚之道德,即有天龍八部等來護法龍王都來護持了,何愁不現龍脈!又何愁沒有好風水哉!如虛雲老和尚欲於某地建寺,而所選之地靠近大河,眾皆驚駭,以為不妥,恐他日寺廟為河水所沖壞。誰知,不久便有天降大雨發大洪水,而使產生河流改道之事。因為大德也有能量場,是可以影響並改變部分地理能量場的。道家也講,法侶財地,為修道必不可少。我佛門之法廣大精深,又豈有不知風水之理耶?佛教密宗中就多談風水地理之術,如密部就有一部《梵天擇地法》,是專講地理學的。
     所謂風水術,古代稱為「堪輿」,「堪」者天道也,「輿」者地理也,堪輿就是天文和地理之術,不只是今人所認為的只是觀地術,當然現今也已變成單單的地理術了!因為天不變,道亦不變,天道變則地理亦會隨之而變,故觀地理者不可不察天文,現今已無多少人能知了。阿底峽尊者曾師從157位明師,而且均是已獲得甚深成就諸法的各宗之大宗師,阿底峽尊者諸法也是靡不所學,並能最極精通之。如尊者對於天文地理的學說都是極為精通的,例如《四大種依論》.《二十八宿依論》.《八大量依論》,另外,對《太陽考》等天文學也是精通的。此外,尊者對於其它一些預測術,也是精通無比的,如《馬和象考》,這是動物相學;《男女考》,這是相人術,即是男女相學,他都是通達了的。關於地理術方面的有關之書籍,如《地質土壤考》等,尊者也是精通了的。我們考查風水,不能只是看看山形就算可以了的,還要驗看水和土等等的質量,這在陰宅上叫驗氣,如土質太粘就會積水,使水質過旺;而土質太過疏鬆,又會使水不聚集,如沙土就會出現滲水現象
      阿底峽尊者原是印度人,他是晚年才應藏王之邀請,到西藏來弘法的。尊者印度要來西藏時,他的一位上師堵哈日阿那布大班智達,傳給尊者一部極為珍貴的《地理妙化明鏡》寶籍,由尊者帶到西藏來,此寶籍即是研究風水術的一種著作。當時,傳給寶籍的同時,上師還授記尊者說:「你不就會西藏去,你在那裡的主要住處的北面會是一片平原,南面是一灣流水是一個有著森林植物地方你不能再回印度來了,你在那裡會有很多弟子,因為他們將要建造許多寺廟,屆時也就需要此書了」。這是預言出了尊者將要於西藏弘法地方的一些地貌,並指授尊者要將此著作傳與弟子,以便他們建寺時用以參考。
      阿底峽尊者到達西藏後,也是經常顯示出一些有關地理術方面之知識來,如一次他被人請去外出弘法,路過某地,遠遠地見到一座山,尊者略一觀察就馬上用袈裟蒙住了頭,弟子們不知何故,請問這是何因?尊者答說:「此山內部是由五寶所構成的。」不能多觀,恐生貪心。其實以尊者當下之修為,已是能對境如如不動,又怎麼會生出貪心呢?他不過是借機在教化弟子罷了!有時,他見到某山又說:「是一串牛形的山樑。」這是從山之外形上來說的,觀見山內有諸寶,這是向內視,察其微;而道山之何形,此為外觀法,總其形。一個高深的地理家,不僅要能看見外表,還要能透視內里,如只能看見外在之金玉,而不察內在之敗絮,此豈不自誤誤人乎!又如,一次有人迎請尊者西藏的盆域,請他到這個地方傳法時,尊者馬上回絕說,紅紅的地方,好象死馬張著嘴,我不往這個地方去。這也是說地之形狀。
      仲敦巴大師是得阿底峽尊者之心法子,是繼承噶當派法王位者,他自然也就繼承了尊者之博學。如他後來建噶當派根本道場熱振寺時,就用到了地理術。《阿底峽尊者傳》上記載有:格西仲敦巴大師,在熱振寺後面看見一個像蘇鼓崖的,在前面看見一個像多漩窩的雍湖(這正是前有水後有山的理想風水寶地,我們所說前有照後有靠即是指此),寺左右的山像七寶樣,大石塘像八輻*輪。仲敦巴大師十分喜歡此地,就欲在此建噶當派的根本道場熱振寺。在決定將建築寺院時,請另一位班智達來破土,他沒有答應。又向另一人請求時,那位師說上師呀!大家都說您有阿底峽尊者學問,您為何要問我們呢?仲敦巴大師說,如果要劃線,我也是懂得的,但見有你們各位在,我故禮讓。後來,在仲敦巴大師的主持下,完成了有鳳頭形式的殿宇和鼓樓,使噶當派後來於此發展並壯大!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