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東教授:谷歌地球時代的宗教

谷歌地球時代宗教

魏德東

2010年4月13日

蔚藍色的地球屏幕自由轉動,點住任何一點,上下千萬年、關係宇宙信息會以聲、色、圖、字的方式全面呈現,這就是谷歌地球(google earth)帶給我們的知識享受。將這一技術與宗教內容結合起來會怎樣呢?上周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校區召開的學術會議,為我們了解谷歌地球時代宗教開啟了一扇大門。

10月17至20日,伯克利校區的東亞圖書館和亞洲研究中心同時舉辦了5個會議,主題分別是:亞洲宗教地圖集、地域研究:過去與現在、佛教文本及翻譯與傳播、北美之東亞資料集成百年、環太平電子圖書館聯盟年會。筆者正式參加了上述前兩個會議,旁聽了半天佛教會議。收獲最大的,是了解到地理信息系統互聯網技術與宗教內容正在發生結合,一種新的宗教研究方法初現端倪。

1997年,16名學者聚集伯克利,成立了一個名叫「電子文化地圖集先鋒」(electronic cultural atlas initiative,ecai)的組織,致力於歷史文化電子技術的結合,已經完成和正在從事的項目有13項,曾分別在莫斯科、悉尼、曼谷、倫敦等地舉辦學術會議。今年會議的主題是「地域研究:過去與現在」,共有來自世界各地的65位學者發表論文。此會的重要特點就是歷史、文化宗教等人文學科與計算機、地理等自然科學的交叉,許多論文都有兩人或三人共同發表。例如加州大學美賽德(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erced)校區有兩位教授宋代地名進行了一項合作研究,先由路得(ruth mostern)介紹宋代300年間行政系統的演變,以及大約4000個地名的變化規律等,然後由伊利亞(elijah meeks)說明如何將這些地名變化以數據模型表達出來。而以谷歌地球代表的技術平台,又將這些成果與網路聯繫起來,英國普特茅斯大學的漢弗萊(humphrey southall)將此概括為「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也就是說從任何一點,都可以擴展出無數的信息鏈接,頗似佛教所說的因特羅網。

ecai目前的主任是著名佛教學者路易斯·蘭卡斯特(lewis lancaster)教授,亞洲宗教地圖集工程就是他負責的一個項目。這項工程已經完成的工作包括:將1.8萬多個中國佛寺信息與gis地理系統結合起來,形成了初步的中國佛寺電子地圖;以禪宗法脈為主線,建立了有關禪宗人物、寺廟、事件、時間和典籍的資料庫框架,完成後將實現從任何一個信息元素出發,都可以即時查到禪宗所有的相關信息。從今年開始,這個項目又向時空兩個方向延伸。在空間上,第一,將已有的佛寺信息予以檢驗、核對和補充,同時予以分類;第二,將佛寺地圖延伸到越南,將大約4000個越南佛寺數碼化;第三,宗教地圖進一步擴展到伊斯蘭教,建立中國和塔吉克的清真寺電子地圖;第四,著手准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的電子地圖。在時間層面,將佛寺的歷史資料予以數碼化,並與地理信息互聯網系統相結合,最終在谷歌地球上形成空間和時間相結合的近似全息性的資料庫。

儘管「亞洲宗教地圖集」距離最終完成還有很大距離,但這一思路和已有的成果還是令人震驚。即便僅僅依賴這幅佛寺地圖,輔之以各地區的人口、經濟社會發展等指標,已經可以對當代佛教的發展及其制約因素展開專業的宗教社會學分析。谷歌地球時代宗教研究,正呈現出新的面貌。(信息來源中國民族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