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堅教授:學佛修行就是享受生活

學佛修行就是享受生活

陳堅

讓禪入世落地、使禪安住於世間的日常生活從而「日用常行饒益」,這是慧能禪學的基本思路。慧能主張「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悟法門,認為行住坐卧都是禪,不必拘泥於一種固定的形式,進而給「禪定」做出了新的定義,並將之總結為眾所周知的「四句偈」:「佛法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兔角」雖虛,禪法卻實。

禪宗鼎盛的唐宋時代,宗門下大德,多是在著衣吃飯、擔柴運水等日常生活、動用運為中參修,很少有長年枯坐深山打七閉關、摒絕人事而修者。六祖以一舂米行者開悟得法得法後又混跡獵人中保任十六年之久。他如百丈懷海之率眾耕作,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香嚴智閑之鋤地以瓦礫擊竹而開悟,隱峰禪師之推車度眾,雪峰義存任數百人飯頭,天衣義懷任水頭等,禪師們在生活中參修的精神,不勝枚舉,而這樣的宗門作略,延至今日,便終於結出了凈慧法師的「生活禪」之果。

生活禪」之所以有那幺多人追隨,關鍵在「生活而不在「禪」。實際上作為「生活禪」得以生長的土壤,慧能的南宗禪之所以能擊敗神秀的北宗禪而在禪宗中一派獨大並最終成為禪宗本身,其根本原因是在於它提倡生活化的禪法,使凡俗的平庸的瑣碎的日常生活及其相關的一切變得富有禪味,很有意思,亦即凈慧法師所描述的,

「從自然現象來說,滿目青山是禪;茫茫大地是禪;浩浩長江是禪,潺潺流水是禪,青青翠竹是禪,鬱郁黃花是禪;滿天星斗是禪,皓月當空是禪;驕陽似火是禪,好風徐來是禪;皚皚白雪是禪,細雪無聲是禪。從社會生活來說,信任是禪,關懷是禪,平衡是禪,適度是禪。從心理狀態來說,安詳是禪,睿智是禪,無求是禪,無偽是禪。從做人來說,善意的微笑是禪,熱情的幫助是禪,無私的奉獻是禪,誠實的勞動是禪,正確的進取是禪,正當的追求是禪。從審美意識來說,空靈是禪,含蓄是禪,淡雅是禪,向上是禪,向善是禪。當然,還可以舉出更多現象來說明禪的普遍性,但僅此我們就可以發現禪作為真、善、美的完整體現,它確實是無處不在的。」

總之,「禪天禪地」,天地人一切皆禪,這樣的「禪」,就是機緣

西方人往往指責中國人缺乏宗教信仰,這是他們對中國無知,也是基督教自大狂的表現。以儒家文化價值導向的中國人,信仰的是「家」而不上帝,「家」本身就是中國人的教會,「家的生活」乃是中國人的精神歸宿。有人說中國實際上是有信仰的,這信仰也許不像外國基督教那幺明顯,卻早已在祖祖輩輩的血液里紮下了根。心安寧處即是身安寧處,外國人的『心'寄託在教堂里,寄託在每周的禮拜里,而中國人的『心』則寄託在家庭里,寄託在寒冬臘月梅花、八月十五的月亮、初一的餃子、正月十五的花燈……做中國人對春節的重視可以一直上溯到商周時期

總之,不是中國人不是沒有宗教信仰,而是對「家」的信仰,對「日常生活」的信仰,對「家的生活」的信仰就是中國人的宗教,其中的一個重要證據就是中國喜歡將日常生活儀式化,而儀式則是宗教的根本特徵之一,比如中國平時請客喝酒就是一種儀式,那些紅白喜事更是儀式,而到了春節,我們中國人「喜歡忙年,喜歡打掃衛生辦年貨,哪怕吃不完長了毛也還是要準備,喜歡除夕之夜一家人窩在家裡包餃子,……春節的魅力,也體現在這種其樂融融又充滿儀式感的忙碌和準備上」。就此而言,現在很多基督徒在中國搞一些基督教家庭教會,這簡直就是頭上按頭、床上疊床的愚蠢之舉,因為,「家」本身就是作為中國人之宗教的日常生活的展現場所了,「家」本身就是「教會」了,你還在「家」裡面弄什麼教會呢?相比之下,佛教就要聰明得多佛教中國的發展是非常尊重中國人的「家」及其「家的生活」的,它無意於去取代反而是去完善中國人的「家的生活」。對於中國佛教徒而言,「學佛修行是一種能享受生活的睿智之道」。

綜上所述,禪宗及其當代表形式生活禪」,其終極信仰既不是佛,也不是禪,更不是上帝或別的什麼神,而是生活,並且還是儒家式的生活簡單地說,所謂禪宗生活化,所謂「生活禪」,就是以生活為其信仰目標或終極關懷的禪法,這種禪法「是對生命狀態至高的闡釋,為我們鋪平了去向未來時空的路徑,體悟生命本來意義的起點與歸宿沒有任何的造作與修飾,直達生命境界彼岸,從這里出發,只要徹底轉身即可到達」,即可「明白原來大智慧往往隱藏於平淡生活中,只要用心觀察和體會,日常生活的人際交往、喝茶吃飯,無處不蘊藏著無限的禪機與佛理,我們只要去細細體會日常的一言一行,就能得到真正的解脫自在,享受到生活本具的樂趣」,這就是生活禪」的宗教意蘊。

如果說「生活禪」,重要的是生活而不是「禪」,那幺這種「生活」應該是「寬容生活」,包括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寬容佛法佛法之間的相互寬容佛教教派佛教教派之間的相互寬容以及佛教與其他宗教之間的相互寬容,誠如輔助凈慧法師弘揚「生活禪」的得意干將明海法師在談到佛教如何處理儒佛道三教關系所說的:中國兩千多年來,有三種主要文化,儒、釋、道,中國佛教徒這個問題處理得很好,很多高僧大德很了解道家文化儒家文化,有時還用儒家文化來解釋佛教,或用佛教來解釋儒家皈依,是以一個為主,其他的也沒有必要否定,甚至可能還開闊你的眼界呢。所以,當你有了主心骨以後,其他的倒是更容易了,你更容易用包容的態度來對待,不要把對立。儒、釋、道這三教的和諧相處,是人類文化史上的一個奇跡。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