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度眾生,眾生亦度我

我度眾生眾生亦度我

  老子說:不固執己見,反能顯明;不自以為是,反能彰顯;不自己誇耀,反能見功;不自我矜持,反能長久。老子這幾句話是教導人們不要驕傲自滿,更不要主觀和自以為是,而是應該寬厚謙虛待人。

  一個真正有修養人要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要以古人聖君為榜樣,“功在天下”,“功在國家”,而且為人謙虛,覺得自己沒有什麼貢獻似的,這樣的人才真正達到了道德修為的至高境界,而且眾人雪亮的眼睛也會看到他的才學修為。所以一切就如佛家說的那樣:“我度眾生眾生亦度我。”

  在中國古代,像老子口中的“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的人就有一個很值得我們效法,他就是被尊稱為“大樹將軍”的馮異。

  馮異,字公孫,是潁川父城(今河南寶豐東)人,東漢中興名將,“雲台二十八將”之一。他早年曾為王莽效力,後來投降劉秀並立下汗馬功勞。據史書記載:“異為人謙退不伐,行與諸將相逢,輒引車避道。進止皆有表識,軍中號為整齊。每所止舍,諸將並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及破邯鄲,乃更部分諸將,各有配隸。軍士皆言願屬大樹將軍,光武以此多之。別擊破鐵脛於北平,又降匈奴於林闟頓王,因從平河北。”

  地皇三年,劉秀起兵,馮異以郡掾的身份監守五縣,跟著父城長苗萌共同守衛城池,抵抗劉秀。沒過多久,劉秀帶著大隊人馬來到潁川,但是攻打幾次父城都沒有成功,便屯兵巾車鄉(今寶豐縣東南)。期間,馮異出巡屬縣時,被劉秀手下的兵士抓住,當時正好他的堂兄馮孝和同鄉丁琳、呂晏都在劉秀手下,在二人的推薦下,劉秀見了馮異,希望他能留下幫助自己。這時,馮異對劉秀說:“異一夫之用,不足為強弱。有老母在城中,願歸據五城,以效功報德”(《後漢書·馮異列傳》)。劉秀點頭應允,放他回去了

  馮異一回到父城,就去拜見了苗萌,並對他說:“今諸將皆壯士屈起,多暴橫,獨有劉將軍所到不擄掠。觀其言語舉止,非庸人也,可以歸身。”苗萌說:“死生同命,敬從子計”(《後漢書·馮異列傳》)。不久,劉秀率領大軍南還宛地,更始帝前後派十幾名將領來攻打父城,馮異都堅守城邑,絕不投降。而等到劉秀升任司隸校尉,再過父城時,他則大開城門,獻上牛酒,歡迎他的到來。於是,劉秀就任命馮異為主簿,苗萌為從事。之後,馮異又推薦了自己的同鄉,如銚期、段建、叔壽、左隆等人,劉秀一律任命他們為掾吏,並把這些人帶回了洛陽

  後來,更始帝幾次想派劉秀巡行河北,朝中的大臣們都表示反對。當時曹竟為左丞相,他的兒子曹詡任尚書,父子都是朝中的肱股之臣,在朝中的地位很高。馮異就勸劉秀跟他們深相結納。正是有了曹氏父子的力勸,更始帝才命劉秀持節渡河,鎮撫河北諸郡。

  新莽地皇四年六月,劉秀兄長被更始帝殺死。劉秀面上不敢表現出傷感之色,但是心裡卻非常難過。馮異就單獨拜見他,以便寬慰他,並趁機諫言道:“天下同苦王氏,思漢久矣。今更始諸將從橫暴虐,所至擄掠,百姓失望,無所依戴。今公專命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紂之亂,乃見湯武之功;人久饑渴,易為充飽。宜急分遣官屬,徇行郡縣,理冤結,布惠澤。”(《後漢書·馮異列傳》)劉秀是因為采納了馮異的建議,才在日後為自己網路一大批忠心的人才。

  馮異雖然才略俱佳,又很受劉秀的賞識,但他從不居功自傲,凡事都表現得很謙虛,如果他在路上遇見其他的將領,就會主動讓路。論功行賞的時候,他總是愛躲在大樹下,不想參與其中,所以軍士們都稱他為“大樹將軍”,以稱讚他的德行

  清人鄭板橋曾寫道:“未出土時先有節,已到凌雲仍虛心。”看似贊竹實則譽人,而馮異便是這樣一位有氣節、謙虛待人的尚德名士,他以待己之心待人,以度己之心度人,不但成就了一代帝王劉秀,也成就他自己。在他身上所表現出來的這種“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很值得我們學習。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