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首先你要問自己,這件事是不是你真的喜歡,真的渴望,而且應該做的。倘若這件事對你而言做也行,不做也行,你是很難把心全然投入其中的;倘若這件事對你而言非常重要,不做不行,不做你就茶不思飯不想,無法攀越過去,這時候你的心才能完全落在這件事情上。
當然,這是一般人的想法。而真有思想境界的人、忘我的人,做事是沒有目的,無論這件事對他是否有利,只要他人需要,他就會全然地投入。為自己的需要而做,是一種「境界」;為他人的需要而做,而且用心去做,是另一種境界。
這兩種境界是決然不同的。前一種「境界」是自私自利的,是為自己的所需所求而做。後一種境界才是真正的境界。要想把心全然地投入到一件事情上,一是你急需而且必須做這件事,不做不行;二是你的思想境界要達到一定的高度——無所求。
前一種境界,你會做得很累;後一種境界,你會做得輕鬆自在而灑脫。但無論是哪一種,你都必須做到人與事完全融為一體。否則,你人在此,心不在此,就無法以全然的力量與這件事融為一體,你就得不到圓滿的結果,你的思想境界也得不到質的飛躍與提升。
人只有達到無所求地做事時,才能真正地解脫。但這種境界一般人很難達到,人或多或少都會有私心。就算成了佛,在世間普度眾生時,也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願行事,只能在曲折中求生存,求發展,求暢通。
沒有一條道路是筆直而暢通無阻的,尤其是成功者的道路,都是彎彎曲曲的,不會一帆風順。做事時,心裡必須有所准備——只有付出比別人多,我才會成功。倘若希望比別人付出得少,還能成功,最後傷的是自己。
在做事時,你還要有獨立完成的心理准備,到最後你才不會受傷。事實上當你有了這樣的心理准備,反而會有很多人加入你,幫你一起做事,最後你會感到做得很輕鬆、很歡喜。
倘若剛開始做事時,你就希望有很多人來幫你,結果沒人幫你時,你就會感到很沮喪,很挫敗,很受傷。以不同的心態看待和處理同一件事,結果往往不同。凡事都取決於我們的心態。
在座的同學們將來都要步入社會,在找工作或者自己創業時,你不要期盼會有很多人來幫你,首先你要把自己力所能及的部分做好。至於將來是否有貴人,有機緣,暫且不去考慮。
倘若你真的把自己該完成的部分完成了,自然會召感很多人來加入,和你一起做事。無論是否有人幫你,你都要感恩,都要歡喜地面對和接受,抱怨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只有先盡人事,而後才聽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