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雲導師:安祥很快就丟失,應如何對治

  問:曾參加過台南禪學會,也感受到安祥,但隔天就消失了。另外一個類似的問題,十月二十三日參加禪友座談會,結束時一直到回到家,心中充滿安祥,但是後來家人告知一件不愉快的事,因此安祥便一點一點地丟失了,請問「應如何對治?」

  答:如何對治?就是八風不動,固守封疆。

  有很多人很誤會「表層意識本心關系」。如果勉強說,我們人的意識(心跟意),也就是表層意識本心加起來,那大概有四個階層:第一個睡眠意識你說:「老師!睡眠還會意識嗎?人睡著了,什麼都不知道了。」人若沒有睡眠意識,那睡眠學習機賣給誰呀?睡眠也有意識。第二種是二元意識。你只要眼睛一睜開,都是相對的——人我、物我、是非、好壞、得失、對錯,這個叫相對意識。第三個是自我意識,突出自我又叫獨頭意識。參禪參到「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像虛雲大師倒茶燙到了,杯子摔在地上,手也燙了,他開悟了。那就是說當你到了自我意識、獨頭意識,把所有的心意集中,然後再予打破,粉碎虛空,那叫無我意識

  有很多人學佛法一開口就講「無我」,那個不可能的,先要「有我」,然後才能「無我」。我講這個,不是談「有我」、「無我」,各位不要誤會。我是說「你以為一段一段地丟,不是這樣的」,不是說有了二元意識就丟掉睡眠意識,有了自我意識又丟掉了二元意識,到了無我意識(就是絕對的客觀意識——宇宙心),就丟掉了自我意識,不是這樣的。後面的涵攝前面的,這個涵攝起來攪和在一塊,就彼此降低了比例,這個是什麼呢?這個就是你現在意識你現在的感受——安祥,就是這樣子。這個就叫中道」,酸鹼中和了,正負相消了,心態就是這樣子這是莊子「逍遙遊」的心態。而你用這個心態社會去,就是「所過者化,所存者神」,就是「至人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你心裡像鏡子一樣,東西來了清清楚楚,東西走了絕不留影為念,那個就是佛教「轉八識成四智」的大圓鏡智,「理」是相通的。

  古人說「才一涉動靜,便成頹山勢」,是說你一個人坐在那裡很好,遇到一點風吹草動就倒了。所以你剛剛學習安祥禪,力量堅固安祥在你還沒有完成法的人格化;你必須要成了安祥就是你,你就安祥」,那這樣子,任何事情來了,八風(稱、譏、毀、譽、利、衰、苦、樂)東倒西吹,安祥還在,感受極為輕微,蜻蜓點水,點到為止,你就不很難過了

  一切的事業時間來完成,因為法在你心裡還沒有生根、沒有轉化,等到有一天,「安祥就是你,你就安祥」,那你不管到哪裡去,你都是安祥的,那你就用了。「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收獲需要耕耘,成功依靠努力,付出才能獲得。」現在一般的心理很可怕,就是「只想獲得,不要付出;只想收獲,不要耕耘」,最好是你耕耘我收獲,搞六合彩、大家樂,乃至搶銀樓、飆股票……,都是這種心態。這個叫做「放棄明天」的心態,只管今天,放棄明天;不要明天他就沒有明天這就很可悲。我們學法應該「耕耘博取收獲,努力換取成功,付出取得需要」,你不花一點時間下一功夫,「見性成佛」雖然沒錯,但那隻是「因地佛」。不經過凈化,不經過錘鍊,不是菩薩也就是說,有了這個原因,樹立了基本前提,還沒有產生結論,還沒有結果;樹苗種上去了,要等吃蘋果,那需要一點耕耘、灌溉、培植的功夫

  摘自 《「不二法門」會後解惑》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