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戒以後感覺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怎麼辦?

  問:弟子沒有受戒前盡量按照五戒標准來要求自己,受戒以後感覺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這種心態是不是不好,會影響修學?該以何種態度持戒圓融一些呢?

  答:首先,你能夠去受戒,這表明你有道心了。受戒目的是什麼?佛陀制戒的本懷是為道制戒,是求證菩提佛道來制戒的。戒的種類有在家居士的戒,有出家五眾的戒。無論是出家在家的戒,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是對我們的煩惱而施設的。煩惱是病,戒法就是葯。我們的心就像野牛,就像烈馬,就像狂象,如果沒有約束,它就會到處狂奔,踐踏苗稼,所以戒就是一根韁繩,把這個野牛,用韁繩拴住牛鼻,當它要跑的時候就要及時地拽過來。所以這個戒是對治我們貪瞋痴三毒煩惱的。

  殺盜淫妄酒是最重的煩惱,是最遮蔽佛性的,所以要用戒的韁繩把這想犯殺盜淫妄的惡的心理傾向阻斷。所以我們一定要去受戒。有的人說,我學佛,只受三皈,不受五戒,但自持五戒,行不行?固然你想受持比不受持要好,但是你真修行,還是一定要經過受戒的儀規,讓一個法師在佛前證明,還有一套授受的儀規,它就是羯磨法。透過授受儀規的傳授,讓你在自心生起一種止惡防非的功能,這種功能就叫無作戒體。

  你獲得這一種戒體後,當境界現前,比如財色名食睡這些誘惑的境界現前的時候,無作戒體就發揮作用了,他就會馬上對這個境提醒自己,所受的戒相,由此生起戒行,就會產生一種戒的對治力量,能使我們面對誘惑如如不動,身口七支不違犯戒法。受戒之後如履薄冰,這是現象,要增強自己的持戒意識,要把持戒上升到比生命更高的程度。何以故呢?我們這一業力感召的虛妄身體,遲早是要死亡的,我們不能為了這個身體的舒適、享樂去破戒,因為破戒損害的不是肉體,而是法身慧命。破了這四條殺盜淫妄根本戒,那下三惡道是毫無疑問的,一墮三惡道就萬劫難復了。

  所以,對一個真修行人來說,寧可守戒而死,不可破戒而生,要把持戒提升到超越生命價值的高度——捨生取義、殺身取仁。這個身體和我們所受的戒法,如果在非常衝突狀態當中,魚和熊掌不能兼得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取仁、取戒,而不要取虛幻身體。這個價值判斷能加固我們的持戒意識,令自己在與百萬魔軍對峙的過程中,能夠以強大的力量壓倒魔的力量你不要去圓融啊!持戒有時候就是很嚴謹的,規規矩矩的,來不得一點欺騙的。因為佛的戒律當中,說你是不是犯戒,不僅要從行為上去判斷,更多的要從你的動機上去判斷,就是你的念頭。你起了一念的殺心,就算沒有付諸行動,但這一念殺心都會有因果的,如果再加上行為,那就成了犯根本罪的條件

  所以持戒要嚴謹,不要說我持了五戒,乃至於對喝酒我要圓融:啊,沒有關係,如果喝酒不醉,我可以喝,為了養生、為了長壽喝一點沒關係,應酬喝一點酒沒關係。這些所謂的圓融對於真正修道的人不可以的。我們要聽佛的話,酒是無明葯,酒是毒水,你就是用小草沾了一點點酒放在口裡都是不許可的,更何況你還要喝一杯,還要喝多少杯。不要學這個圓融。如果你把學佛當作開玩笑,遊戲人生,那你去圓融,就圓融到三惡道去了你不能持就不要受,受了你一定要去持,這些我們都要好好地去認清楚,尤其對一個念佛行人,一定要持戒持戒念佛才能夠阿彌陀佛感應道交,成辦凈業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