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那跋陀羅稱頌觀音菩薩的三次感應

  (一)

  跋陀羅菩薩戒後,離開故鄉中天竺,遊歷獅子國等地,名聲漸起,得到的供養物品極多,因自知與東土緣分很重,便乘船渡海。船行至中途,風停水盡,望著四周茫茫一片,全船人漸漸絕望。跋陀羅站起來說:「諸位不用驚慌,我們若同心合力禮拜十方佛祖,稱頌觀音菩薩,定能使他們感動。」

  「哎!快歇歇吧,佛祖若有靈,也不會讓風停住。還是別做夢了,跟我們一幫俗人坐著等死吧。」船中不信佛商人有氣無力地拒絕。

  跋陀羅便獨自立到船頭,朝向西方,虔誠禮拜懺悔。不多時,信風漸起,烏雲密集,降下暴雨,船上人在雨中歡呼雀躍,又朝他懺悔,請求皈依

  (二)

  元嘉十五年(公元435年),跋陀羅到達廣州,宋文帝使者迎接。將到京城,又派名僧慧嚴、慧觀等在郊外新亭為他洗塵。眾人見他神情清逸,秉性通達,無不景仰,雖通過翻譯交談,歡悅之情也非同一般。
  ……
  譙王又請他講《華嚴》,他自量不擅長漢語,恐有舛誤,於是心懷愧意,早晚禮拜懺悔,祇請觀世音菩薩於冥冥之中相助。

  某夜,便夢見一白衣人手持利劍,托一顆人頭來到他面前問:「為何憂心忡忡呢?」

  他便將詳情說出,白衣一笑:「不必擔心。」便用劍砍掉他的頭,將新頭安上,讓他來迴轉動:「該不會疼痛吧?」他答道:「不疼。」

  白衣人飄然而去,他猛然醒來,頓覺心神懌悅,口說漢語如同梵語般流利。於是決定開講,僧俗聽眾,無不心服。

  (三)

  孝武帝孝建初年(公元454-456年),譙王意欲謀反。跋陀羅見他時,面容悲戚,還未來得及說話,譙王便心虛地探問原因,他便懇切勸諫,淚流滿面地說:「你肯定圖不到什麼,恕貧僧不能跟從。」譙王已准備多時,哪裡肯聽?他不耐煩地伸手制止跋陀羅。起事時,因他是眾望所歸,強行將他夾裹在軍隊之中。結果,梁山一戰便一敗塗地。

  跋陀羅見船隻狹窄,離岸又遠,斷定必有人斃命,不如自己跳下去,正可多救一人。於是一心稱頌觀世音,手持邛竹杖跳入江中。

  他很奇怪水才沒到膝處,便用竹劃水,朝模糊的水岸游去。猛然,一童子從後面來,用手牽住他,他回頭說:「你一個不尿頻孩子如何能渡得過我呢?快自己逃命去吧!」

  恍惚之間,才覺行了十幾步,便到了岸上。他脫下衲衣想報答童子,抬頭時卻了無一人。跋陀羅渾身毛發豎起,知道是神力相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