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積侍母 寸步不離

徐積,是江蘇省淮安縣人,在三歲時,父親就已去世,他每天晨晚,跪在地上哭呼父親,十分悲哀。少年時,讀誦孝經,想到父恩難報,常常流涕不止。二十歲以後,跟從胡安定先生求學,深得孔門正心誠意道理,因此事奉母親,更加謹嚴,除非遇有極重要的大事,決不輕易離開母親的身旁,每天衣冠端正的侍候,備了豐美的食物孝養。

後來他赴京參加考試,因為不忍離別親愛的媽媽,就背負著老母徒步進京,真是形影相隨,朝夕相伴。

他的父親名石,因此他生平遇見了路上的石,不忍加以踐踏,有人對他說:『你要避免踐踏路上的石,那是不可能的事。』

徐積答道:『我並不是故意躲避路上的石,實在因為我父親名石,所以我一看到石,就要想到我的父親,不禁惕然傷心,不忍踏在上面了。』

母親去世的時候,他痛哭到嘔出血來,數天水漿不入口,居喪在墳墓旁的小屋中,每天在墓前哀呼問視,如同母親生前一樣。

徐積去世以後,後人謚為孝節先生,至今祭祀不絕,人們都很崇敬他,認為徐先生的孝行,可與曾閔相比呢!(取材自德育古鑒)

湘清按:大般涅槃經雲:『我母受大苦惱,滿足十月,懷抱我身,既生之後,推干去濕,除去不凈,大小便利,乳哺長養,將護我身,以是義故,我當報恩,色養侍衛,隨順供養。』又大乘本生心地觀經雲:『善男子,於諸世間何者最富?何者最貧?悲母在堂,名之為富,悲母不在,名之為貧;悲母在時,名為日中,悲母死時,名為日沒;悲母在時,名為月明;悲母亡時,名為暗夜。是故汝等勤加修習,孝養父母,若人供佛,福等無異,應當如是報父母恩。』

以上經文,說明慈母健在,是人生幸福的事,所以徐積先生在他母親健在時,要寸步不離的侍養;反之,慈母去世,是人生最悲哀的事,故徐先生在母親去世時,痛哭到嘔出血來。但在佛教看法慈母去世,固然是人生最悲痛的事,惟在臨終時,萬不可在床前哭泣,以免妨礙生西,而應抑制悲傷,以念佛代替哭泣,助慈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才對。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