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到今生讀已遲:黃庭堅轉世的反思

「書到今生讀已遲」,這話出自清朝詩人袁枚的《隨園詩話》,表的是宋朝大才子黃庭堅轉世的一段公案

黃庭堅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字山谷江西省修水縣人。修水縣志以及很多筆記中都記載著這樣一個凄美動人的故事。 說黃庭堅得中進士之後,被朝廷任命為黃州(蕪湖)知州,就任時才二十六歲。有一他在州衙內午睡,夢見自己走出衙門,來到一處鄉村,老遠就看見一個滿頭白發老婆婆,站在家門外的香案前禱告,口中喊著一個熟悉而陌生名字山谷走近前,見案上供著一碗熱氣騰騰的芹菜面,香味撲鼻,便不自覺地端起來吃,吃完後回衙門休息。忽然聽見敲門聲,一覺醒來,方知是夢。不過夢境逼真,嘴裡還留有芹菜香味。但他並未在意,以為只是夢而已。

次日午睡,再夢如昨,菜香幽幽,夢境歷歷。黃庭堅感到不可思議,遂起身步出州衙,循著夢中道路行去,欲探個究竟。

行至一村落,景物依稀,彷彿回到故鄉一般。他徑直走到一戶人家,扣門而進,正是夢中所見老婆婆,便上前施禮,問婆婆何故在門外喊人吃面。老人答道:「昨天是我女兒的忌日,因為她生前喜歡吃芹菜面,所以我在門外喊她回來吃面,我每年都是這樣做。」

山谷感到驚奇,問道:「你女兒死去多久了?」 婆答:「已經二十六年了。」山谷突然想到,自己今年正是二十六歲,昨天恰是自己的生日。遂再問她女兒在世的情形家中境況如何。老人說:「我只有一女兒,她生前喜歡讀書,信佛吃素,很是孝順,但不肯嫁人。並發願說求來世轉男身,做文學家。到二十六那年女兒生病去世,死的時候,她說還要回來看我的。」

山谷大驚,忙問:「她的閨房在那裡?我可以看看嗎?」

老婆手指著一間舊房說:「就是這一間。你自己進去看吧,我給你倒茶去。」

山谷走進房裡,環顧四周,卧床桌椅,倍感親切。只見靠牆有一個大櫃,依然緊鎖。山谷老人:「那裡面是什麼?」

「全是我女兒生前看過的書。」老人邊擦淚邊回答。

「我……可以打開看看嗎?」

老人家說:「鎖匙不知女兒放哪裡去了我一直無法打開。」

山谷心中琢磨了一下,忽然記起鎖匙的位置,便告訴老婆婆,徑直找出鎖匙。打開書櫃,發現裡面許多書稿。細閱之下,山谷如墮雲霧——原來他每次應試的文章,竟然全在這裡,而且一字不差!

山谷沉思良久,恍然大悟知道自己前生曾是女兒身。此地是他前生的老家,老婆婆便是他前生之母。如今這個家只剩老母一人。於是山谷跪拜在地,仆伏老人腳前,含淚稱娘親,說自己就是她的女兒轉世。母女隔世相認,自然悲辛交集。

山谷回州衙後,迅速帶人來迎接老母同往,奉母至孝,如同親娘,終身奉養。
其實,黃山谷從小就是出名的大孝子,幼時就母親洗滌溺器,後來作了大官,還是堅持自己親手洗刷。其孝行美德,感化一方,被後人選為二十四孝之一。

山谷在州衙後園植竹一叢,建亭一間,命名「滴翠軒」。亭中有山谷的石刻像,自題像贊曰:

「似僧有發,是俗無塵;參夢中夢,悟身外身。」

這首贊亦足佐證,山谷轉世的故事真實可考,決非杜撰。

想來,安徽省南部蕪湖縣鄉村的那位善良樸實的女子死後轉生到江西省北部修水縣,成為大丈夫、大才子黃山谷,的確令人嚮往。這比那些以「安樂死」或「睡著死去」為終極理想而不知輪回為何物的女作家,似乎略高幾籌。

山谷前生喜好讀書著文,行善積德,遂有今生的官運亨通,才華蓋世。至於由女轉男,道業增上,當為其信佛、吃素、孝順等善因所致,因果報應極為明顯。黃庭堅詩書畫三絕,著有《山古內外集》、《山谷別集》行世,與蘇東坡齊名,世稱「蘇黃」。其詩文著作流傳日本,深受推崇,對日本的漢文學有較大影響。天才人物都是前生善根積累,在今世的兌現,此所謂「生(前生)而知之」;但這並不否認今生努力,因為今生的耕耘決定來世的收成,此所謂「因果通三世」(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這是一個無限循環的自然規律,並非迷信。 至於袁枚所說的「書到今生讀已遲」,只說對了一半,應該再加上一句「惠及來世當此時」。——既然去年的收成今年已成「定數」,那麼今年的耕耘決定著明年的收穫,當下的努力就是明天的「定數」。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這就是因果」,這就是「輪回」,這就是佛法

前生種因,今世結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多麼簡單而明顯的道理,連馬克思主義哲學都承認的因果原理,怎麼被當今中國的主流話語指責、污衊為「封建迷信」呢?數典忘祖認賊作父拉馬列做虎皮愚弄百姓誤國誤民難道這就是「先進文化」嗎?!

靈魂的存在早已是西方科學家的共識,國外研究靈魂、靈體、瀕死體驗的學科理論方興未艾,但在今日中國卻依舊是官方劃定的禁區。其實,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佛就發現並宣言,「縱使千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聚時,果報還自受!」因為人肉體是由地、水、火、風四大元素組合而成的混合物,只是一個有形且有限的物體與載體,寄居於肉體內的靈魂則是無形的旅客——靈魂,所謂「此身雖異性長存」。佛學上稱靈魂為第七識,又名末那識,其特徵是強烈的我執,亦即「自我中心主義」,這是其他宗教的局限性所在,也是佛與上帝的本質區別。要想徹底解脫,必須破除我執,開發第八識(即元神,佛教稱為阿賴耶識),然後轉識成智,明心見性超凡入聖圓滿佛果

可惜黃山谷的前身女子不明此理,否則在臨終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必定蒙佛接引,往生凈土,登菩薩位,永脫輪回,不至於繼續投胎為人,流浪三界。轉世後的黃山谷在州衙午睡前生母親祭祀召喚,其靈魂仍會回老家去接受母親供品——芹菜面,因而促成今生的會合。在佛教唯識學上,末那識的投胎是「去後先來作主公」的。當那個蕪湖鄉村小女死後靈魂出竅,迷迷糊糊地從蕪湖鄉村的上空,飛向江西修水縣黃家的屋頂,盡管千里迢迢,靈體瞬息即到。飛行迅速且不談,那麼它何以偏偏投向江西黃家而非南京鄭家呢?這是由於「業力」牽引,不由自主——端的是「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連修行多年的道人也未必逃脫(請看下篇《三生石上舊精魂——圓澤禪師的悲劇》) 。但業力本身會有選擇的能力嗎?這使很多人感到費解。後來讀《地藏菩薩本願經》才知道,原來無明業力難思議,舉首三尺神明虛空中有很多鬼神,鑒察善惡世間的一切一切,無論我們做如何隱秘之事,它們全都了如指掌,並予以宏觀調空,賞善懲惡。果然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地藏經》雲:「南閰浮提(指太陽系內)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可見不僅是行為上的罪惡隱瞞不了,就連心念初動、思維意識也會鬼神洞察無遺!不過世人不知,還以為聰明,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可見業力的范圍,應包括有形的行為與無形的心念。由身、語、意所造作產生的業力,決定人的命運吉凶靈魂趣向——或者三善道(升天,成人,修羅),或者三惡道(畜生餓鬼地獄),這便是投胎轉世之由來了
如此說來,則黃山谷之轉世,必有其宿世因緣,絕非偶然巧合之事。依世間法來講,黃庭堅可以算是幸運的,因為善有善報,她不僅保持著難得的人身而且由女轉男,又有功名,與前生相較,有了顯著的改善。但依出世間法講,則不算成功,因為還是在六道輪回之內,凡輪回一次,便迷失一次本性;何況有了功名富貴,更容易仗勢凌人,而造惡業,每況愈下。

試看山谷少年時期,受當時風氣影響,喜好填寫男女情愛的哀艷詞章。有一次他與同輩少年、擅於畫馬的李伯時同游佛寺,參訪得道高僧圓通禪師。秀禪師不問自知,但不忍心他們迷於艷詞,致招墮落,所以警誡李伯時,囑他不要再畫馬,因為畫馬時,心念專想於馬,以致形隨心轉,難免墮落成馬身。然後又呵責山谷曰:「大丈夫懷有蓋世文才,難道竟用以寫作無益於世,而又動人邪思的哀艷詞章嗎?」

山谷聽了這番呵責,不以為然,反自以為是地笑著說:「據禪師這麼講,難道我也會像李伯時一樣變作馬嗎?」

禪師乃以威嚴而莊重的態度,誠懇地勸告說:「李伯時為了畫馬,念想在馬,模擬既久,積重難反,難免墮落成馬而不自知。但那是他自己的事。而你寫那些撩亂人情思的哀艷詞章,不知會令多少人讀後起邪思而貪淫好色。這種誨淫誨盜、誤人子弟的惡行,豈只是變馬而已,恐怕地獄正等著你哩!」

山谷被秀禪師義正辭嚴地當頭棒喝,深知秀禪師乃一得道高僧,絕不會虛言嚇人,頓時反省其利害關係,深信因果報應道理,遂誠惶誠恐地向秀禪師謝罪悔過,發誓永不再寫哀艷詞章了。

少年時行為不檢,幾乎墮落,幸遇善知識指正,後來有此孝行這都足以證明山谷善根深厚,佛緣不淺。如其所作戒殺詩:

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元同一種性,只是別形軀。

苦惱從他受,肥甘為我須,莫教閻老斷,自揣看何如?

由此詩便知山谷終於歸依佛門,而吃素念佛了。因當時禪風高峻,時人多驅於習禪,山谷親近不少高僧,潛心參究,並得法於黃龍禪師晚年精舍於四川射洪縣涪水之濱,自號「涪翁」,棲心凈土念佛不輟,臨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修得正果,流芳於世。一樁大事因緣得以了結,小女子隔世成佛,不亦偉哉!

願以此功德莊嚴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所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