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祖故事:南京拜訪仁山老,善導宗風得繼承

楊仁山居士長印光大師24歲,楊居士中華民國建立前夕往生,弘法活動在清末。印光大師終清之世,韜光潛修,民國三年(1914年),《佛學叢報》發表大師宗教不可混濫論》等四篇論文,方為人知,弘法活動集中在民國時期。但兩為大師有過直接交往,這就是印光大師1905年親自到金陵南京)拜訪了楊仁山居士並參觀金陵刻經處。

楊仁山(1837~1911),名文會,仁山其字。安徽石埭人。為清末復興中國佛教之樞紐人物。生性任俠,好讀奇書,淡泊名利,鄙棄科舉,不願入宦。太平軍起,避亂杭州,偶於書肆得大乘起信論,讀後乃潛心佛學。曾兩度出使歐洲,於英倫得識錫蘭居士達磨波羅日本佛教學者南條文雄等,相約協力恢弘正法。歸國後,於同治五年(1866)出資設立金陵刻經處,擬刻印三千餘卷之大小乘佛典,然生前僅出版二千餘卷。又日本編印卍字續藏經時,楊氏曾提供佛教典籍數百種。光緒三十三年(1907)於刻經處設立祗洹精舍等,自編課本,招生教習佛典梵文英文等,培育後進。又興辦『佛學研究會』,定期講經。一時高僧如月霞、諦閑、曼殊等均往佐之。追隨他學佛弟子為數頗多,如譚嗣同、桂伯華、李證剛、黎端甫、蒯若木、孫少侯、梅擷芸等。文會又與英人李提摩太譯佛經論為英文,以饗西歐人士,並選工繪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圖,以弘揚凈土,今仍流行。其於義理特尊起信論,於行持則崇尚凈土。生平著述凡十二種,編入《楊仁山居士遺書》。

1905年之前,印光大師了解楊仁山居士,但楊居士不了解印光大師。這不奇怪,因為當時印光大師還在隱居潛修,而楊居士法名滿天下。當時隨楊仁山先生學佛的桂柏華居士朝禮普陀,在法雨寺見到印光大師以後,覺得俗事為累,難得一心,有出家離俗的想法。他給楊仁山先生寫信說:「在普陀時,晤後寺法師名印光者,系陝西人,道行深淺,非某下愚所能窺測,然其人亦素知夫子,不知夫子亦知其人,且悉其所造否?日後出家,擬即求其剃度,師謂何如?」信中說印光大師素知楊仁山先生。但當時仁山先生還不太了解印光大師,所以他給的桂的回信說:「普陀印光法師,未曾晤面,不能知其造詣深淺。」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印光大師為了雍正皇帝御制《揀魔辨異錄》能夠入藏流通等事,專程到南京楊公館拜訪楊仁山居士。前面曾經介紹過,光緒三十年(1904年)諦閑大師藏經,請印光大師隨去北京幫助料理,印光大師順便到琉璃廠各書店看看,請到兩部《揀魔辨異錄》,一部送給了諦公,一部自己保存。大師對《揀魔辨異錄》評價非常高,「此世宗以靈山泗水之心法,為儒釋兩教,作開金剛正眼之大光明藏也。若得流通,不但參禪者直下知歸。即宗孔孟而探誠明之極賾者,亦如乘輪遇順風,速得到彼岸也。」所以很想完成世宗入藏流通的遺願。大師知道楊仁山先生與日本友人有聯系,又了解到日本弘教書院在新印藏經,所以專程來南京托仁山先生把自己保存這部《揀魔辨異錄》轉寄日本,入藏流通。後來《揀魔辨異錄》收入了《續藏經》,並寫明捐贈人為印光法師。印光大師很關注經書流通方面的情況知識,這次見面,大師還向仁山先生請教過百餘年外之書,紙皆發脆的原因。楊老說可能是被煤煙熏過的緣故。印光大師雖覺得其說有理,但仍有疑問。以藏書多者,豈皆在有煤煙處。紅螺無煤,書亦發脆。直到後來到揚州藏經院,請教一位老做書的人,才明白用毛邊紙印的書時間久了會發脆。

印光大師在至金陵刻經處,看到東洋日本)現印的藏經,於是問楊老居士所用印刷材料是葯還是墨,楊居士告訴是外國油墨。大師又問時間久了落不落墨,楊老居士說不落墨。

印光大師這次拜訪楊仁山居士和訪問金陵刻經處,請到很多國內失傳的凈土法寶,回去以後仔細閱讀,詳細校勘。如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三《觀無量壽佛經善導疏》重刻序談到:「清光緒間,楊仁山居士,由東瀛請來此經《善導疏》、《無量壽經慧遠疏》、《往生論曇鸞注》。皆久佚之法寶,俱為刻行。」大約1908年,印光大師在冬天的念佛長期中,將《善導疏》、《無量壽經慧遠疏》、《往生論曇鸞注》閱讀兩到三遍,並校正錯訛。「期中略將《無量壽經疏》細閱兩遍。其玄談、總判,雖不及台宗。而消釋文義,甚是清楚。不可不看。《觀經疏》閱三遍。善導和尚專以平實事相法門,接引末世凡夫,不用觀心、約教等玄妙法門,其慈悲可謂至極無加矣。良以業識未消,三昧未成,縱談理性,終成畫餅。又以古人理性當體便是,則進行彌速。今人聞此等語言,則廢弛道業,但欲任己業識茫茫之天真耳。其書經中外抄錄,錯訛不勝其多。仁山楊子,凡點句讀處皆恰當。至於校訛,亦只照樣校對,並未釐正錯訛,如所刻《彌陀疏鈔》等。光不惜獲罪,略為正訂。覺善導婆心,更加親切。然不敢與楊子及今之當道弘法者觀,彼若見之,將又如通公之罵聰明人耳。《往生論注》閱一遍。文義顯豁直捷。真能上繼匡廬,下啟天台、西河、長安等。宜細看之。此三種訛字皆標於頂格。待明春解期時當呈上一覽。印光大師校訂的《觀無量壽佛經善導疏》由南京佛經流通處於民國十三年刻印流通。

三武滅法後,中國很多佛教經典包括凈土經典失傳,楊仁山先生通過日本友人請回大量經典,包括曇鸞、善導等的重要著作,應該對印光大師弘揚凈土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秉承善導專修之旨,闡發專、雜二修得失就是來自善導觀經四帖疏。又如提倡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佛力、自力大小難易的判釋從曇鸞《往生論注》得到印證。所以仁山先生請回凈土經典對近代凈土宗的振興功不可沒。善導大師一向專稱彌陀佛名的凈土思想對印光大師生了深刻的影響,後來周孟由居士贊嘆大師「秉善導專修之旨」。

楊仁山先生也從印光大師那裡得到經過印光大師修治過的《釋教三字經》,並進一步改編,更名為《佛教初學課本》於光緒十二年流通。楊仁山居士在《佛教初學課本》自敘中說:「《釋教三字經》者,明季吹萬老人世俗訓蒙之書而作也,敏修長老為之注釋,流傳二百餘年矣。頃者,普陀印光法師從而新之,正文改十之三,注釋改十之七,原本編為兩排者,改而為一排,考據精詳,文辭圓潤,超勝舊作。而題名之處,不將重訂者列於其次,可謂坦然忘我者矣。予不揣固陋,率爾改作,與新舊二本,迥不相同。事略而法備,言簡而義周。人有勸余易其名者,因名其為佛教初學課本雲。」而印光大師修治本直到民國八年八月,由陳錫周居士夫婦出資在揚州藏經院刻印一千本贈送結緣,題為《釋教三字經重治原本》。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