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度是唐朝人,年輕時,一貧如洗,在鄉下的私塾中以教書糊口維生。他的學問雖然淵博,無奈時運不濟,屢試不中。
有一天,他走到街上,經過一座寺院,看見一行禪師正在替人相面。他等大家都走了以後,才去請教自己的面相。一行禪師熟視良久,說:「你天生賤相,今生不但沒有希望考取功名,而且眼光外浮,縱紋入口,是一種乞食街頭、飢餓而死的相!我看你甭考了!」
裴度聽了,心裡非常傷心,整天垂頭喪氣,連教書都無精打采。
數天後,裴度到香山寺去漫步,看見寺里有一位婦人跪在佛前,喃喃祈禱,禱告完畢,匆匆離去。裴度看見案桌上有一個包袱,解開一看,是非常貴重的物品,一個翠玉帶和二個犀帶。他想:這一定是剛才那一位婦女所有,於是坐著等待失主。
到了下午四點鍾,那位婦女滿頭大汗,氣喘吁吁,匆匆地進門,掃視案桌一遍,不禁哇然大哭。
裴度上前問她,婦人哭著說:「家父病重,家產當盡,昨日我請到名醫,略有起色,所以今天早晨,我趕去親戚家,借到一條玉帶,準備典押借款,做醫藥費。我行經此寺,順便入寺祈禱,不料心急匆忙,忘記攜走玉帶,等我到了典,才發現遺失玉帶。我沒有錢,家父一定無法活命,尚有家母和弟妹待養,我不知道怎麼辦才好!」說完,又大哭起來。
裴度奉還原物,婦人拜謝而去。
裴度回家途中,又遇到一行禪師。才走離數步,一行禪師呼喚裴度轉身,對他說:「你必定做了一件很大的陰德,我看你的容貌,蛇入口變為玉帶紋,不但不會餓死,而且將來有無量的福報,可能會出將入相!」
裴度怕一行禪師諷刺,回答:「愛說笑!大師說話怎麼前後矛盾呢?」
一行禪師回答:「七尺長的身體不如一尺長的臉,一尺長的臉不如三寸長的鼻子,三寸長的鼻子不如一點心!」
裴度笑著說:「人心怎麼相呢?」
一行禪師回答:「要知天上意,須在雲中取,要知心內事,須辨眼中神。你積了陰德,目光不浮,紫氣貫睛,口角紋長過陂池這部位,而且鬍子均勻變美。做了陰德,臉上的相便會有所改變,你必定享受極貴的福祿無疑!」
於是,裴度就把剛才在香山寺,拾還玉帶的事告訴一行禪師,禪師也嘉許他的善行。
那一年,裴度便考取進士,由於官運亨通,過了十多年,他升任「博辦大學士」(相當於今天的副行政院長),不久,又升為首相。他升任首相的經過非常曲折:
裴度起初奉朝廷的命令,出使蔡州,向諸軍宣達政令,回到朝廷後,裴度向朝廷呈奏攻取叛賊的書狀。
王承宗和李師道等叛賊計謀阻擾蔡州的援軍,因此暗中潛伏京師,刺死掌握大權的重臣,而且殺害了宰相武元衡。他們三度用劍襲擊裴度,第一劍,砍斷了鞋帶,第二劍刺中裴度的背部,卻只劃破了他的內衣,第三劍輕微刺傷裴度的頭部,恰巧他戴了氈帽,所以劍傷不深。正當叛賊追殺裴度時,裴度的隨從王義,抓住叛賊而呼叫,叛賊回身用刀砍斷王義的手,裴度才能逃脫。由於裴度逃走過於倉促,不小心掉落溝壑中。叛賊以為裴度已經死了,所以才舍離而去。
皇上說:「裴度能夠脫險,全是天意(其實是他的福報)!」於是命令裴度為「淮西招討使」,而平定了淮西的內亂,並且封他為「晉國公」,經常奉命出使邊地諸國。四夷的君長,一定會詢問裴度的年齡相貌,由此可見中國和夷族對他是多麼敬畏和佩服!
裴度事奉四位皇帝,始終表現了很好的品德。他有五個兒子,也都被朝廷賜封爵位。(《唐書》「裴度傳」)
(評)裴度在香山寺拾獲貴重的玉帶,看見遺失玉帶的婦女來了,才把玉帶奉還她。那位婦女感動得流出眼淚,拜謝他,裴度笑著說:「你還是儘快回去救令尊吧!」後來精通面相和命理的人告訴他:「閣下積了陰德,前程萬里,不是我所能預知的!」
裴度遇到叛賊,三度被砍殺而沒死,這豈不是韓愈所說的:「盜賊砍不死,是神在扶持嗎?」其實,這正是裴度良好的品德所造成的。
為什麼裴度還玉帶這件事能使他轉短命為長壽,變貧賤為富貴,而且得到這麼大的福報呢?
因為君子和小人的差別就在一個貪念。裴度的心比較清凈,不但對他人所遺失的貴重物品無動於衷,即使生死的問題,他也能置之度外。他心量寬廣,所以福德也廣大。如果他真的以歸還別人的遺物,心中一直慶幸自己擁有很好的德行,甚至向人大肆吹擂,那麼他所得到的福報也就微少了。(《歷史感應統紀》第三卷第一百二十二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