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宗弘治十四年(公元一五○一年),山西和順縣有一位農夫,繳完糧稅以後,去布政司領取通過關卡的文件。
當天夜晚,他夢到:縣城隍到省城南門,撤走隨從,只留下一位穿青衣的人駕駛馬車,並且告訴農夫說:「你暫且跟我去參加會議!」
於是,農夫便跟隨他,來到一個省府縣城隍都在的地方。太原府、平陽府、大同府這三府的府城隍坐在上面,澤州、潞州、汾州、泌州、遼州這五州的州城隍坐在前面的席位。其餘州縣的縣城隍,也都依照次序坐好。
茶喝完了一會兒,有一位官吏送來一些文書,放在桌案上面,並且說:「這是山西新考中舉人的榜單!」
另一位官員開始唱名:「第一名是李翰臣,他是大同府的學生!」
大同府的縣城隍起立回答:「他孝順父母,友愛弟兄,經常給別人方便!」
那位官員念到:「第六名陳桂……」
和順縣的縣城隍回答說:「他遵守父親遺命,侍奉繼母頗為孝順。」
念到第三十四名,縣城隍答道:「他曾經放高利貸,逼死兩條人命!」
坐在中央的大官便在他的姓名上打一個「×」。
念到第四十一名,縣城隍回答:「他不孝,而且趕走自己的胞弟去做別人的傭人!」
坐在中央的大官又打了一個叉。
念到第五十九名,縣城隍又回答:「他捏造文書,喜歡唆使別人爭訟,影響了好幾個家庭,害死了多少人…。」
坐在中央的大官又打了一個大叉。
唱完名後,坐在中央的大官命令眾人各列舉出所知道的事實。
大眾推舉了二十五人,坐在中央的大官選擇了九人,命令繕寫的人書寫名冊,並且告訴驗證的使者說:「一個月內進場,快去!不可耽誤事情。」
農夫醒來以後,把夢境記錄下來。
翌日領了通關的文件回家,在半路上遇到陳桂。農夫說:「你今年會考取第六名!」並且將經過告訴他。
等到發榜後,果然如此。
(評)姚若侯說:天榜已定後,縣城隍尚能糾舉惡行而除去他們的名字,眾官各列舉所知的事實來補足錄取的人數。陽間所考取的是文章,而陰間所錄取的卻是德行。
在周朝和漢朝的時候,一直採用鄉里選舉和推薦賢才的方法,直到隋唐以後,才開始改用文章錄取士人。而周朝、漢朝那種採用鄉里選舉、推薦賢才的方法,陽間雖然已經不用,陰間卻仍然繼續在沿用。因為幽明(陰陽)兩種教化,彼此相成,輔佐其不足,宛如車子的兩個輪子和鳥的一雙翅膀,怎麼可以偏廢呢?
況且,和順的城隍,在陰間難道缺少衙役嗎?為什麼一定要假借陽世的一位農夫,跟他進入會議廳呢?
這也是城隍爺的一片婆心,指引讀書人一條考取功名的正路,所以特別委託那一位農夫從嘴裡說出,他即是一位現身說法的活城隍。這位城隍爺是何等苦心,何等真切,只是世人多半不信,那又有什麼辦法呢?(《德育古監》第一三七頁)
THE END